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锻炼和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他们在这一阶段具有一定的说话能力,但要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和提高,仍处于一种萌芽状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也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小学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也很乐意说,在他们和同龄人玩耍时,在与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亲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在课堂或者其他的正式场合就不能大胆地讲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怯场”。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1.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调动和激发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勇气和热情。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太看重老师或同学对自己发言的评价,甚至一边发言一边琢磨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会因为走神而出错,更容易因为担心而紧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安慰学生:“别紧张,你已经说得很好了,别的同学其实和你一样,甚至不如你。”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说话者和别人拉到平等地位,从而也就缓解了说话者因顾盼他人感受而导致过度紧张。还有加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消除交往的隔膜;创设互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2.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说的欲望。
3.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从老师提问的第一个问题时就勇敢地举手,只要举了手,开始发了言,就自然想继续说下去。说得不对,说得不好,老师绝对不能批评训斥、讽刺挖苦。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消除学生害怕紧张的心理,让学生有了说话的勇气和激情。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凭据,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要凭借教材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精练,内容简短,故事性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利用教材来说话。
1.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补充或想象,并能充分地表达。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反驳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时,让学生用“如果……那么……因为……”来解释晏子的言外之意。比如:“如果说我是最不中用的,那么你们国家就是下等的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就是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晏子的聪明,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角色转换的方式,培养口语能力。如,把学生带到文本中,提问: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假如你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说什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整合教材,给学生一个适宜的交流话题。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际”,或课文内容,或生活中的现象等,找给学生适宜的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有主题、有顺序、有逻辑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4.指导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名篇佳作,丰富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表达和使用,让学生说话时有话可说,也能使语言表达更清晰,而且风趣幽默。
5.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识字时组词、学词时造句、学句时扩句、学段时扩写、阅读后复述、写作前说文等。另外,恰到好处的续编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口语训练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一定说非要郑重其事地进行,还可以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
1.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当校园广播员、电视小记者,在校园、去村社采访;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班队活动,定期召开“讲故事大会”、“辩论会”、“主题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即兴作文创作比赛”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视节目。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和动画片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节目语言是生活语文的艺术化,它提升或夸大了某些有价值、有意味的东西,注重情感或娱乐效果,如相声小品艺术地概括生活、反映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以及语言的机智活泼,都是值得学习的。
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效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小学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也很乐意说,在他们和同龄人玩耍时,在与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亲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在课堂或者其他的正式场合就不能大胆地讲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怯场”。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1.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调动和激发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勇气和热情。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太看重老师或同学对自己发言的评价,甚至一边发言一边琢磨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会因为走神而出错,更容易因为担心而紧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安慰学生:“别紧张,你已经说得很好了,别的同学其实和你一样,甚至不如你。”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说话者和别人拉到平等地位,从而也就缓解了说话者因顾盼他人感受而导致过度紧张。还有加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消除交往的隔膜;创设互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2.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说的欲望。
3.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从老师提问的第一个问题时就勇敢地举手,只要举了手,开始发了言,就自然想继续说下去。说得不对,说得不好,老师绝对不能批评训斥、讽刺挖苦。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消除学生害怕紧张的心理,让学生有了说话的勇气和激情。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凭据,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要凭借教材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精练,内容简短,故事性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利用教材来说话。
1.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补充或想象,并能充分地表达。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反驳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时,让学生用“如果……那么……因为……”来解释晏子的言外之意。比如:“如果说我是最不中用的,那么你们国家就是下等的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就是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晏子的聪明,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角色转换的方式,培养口语能力。如,把学生带到文本中,提问: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假如你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说什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整合教材,给学生一个适宜的交流话题。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际”,或课文内容,或生活中的现象等,找给学生适宜的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有主题、有顺序、有逻辑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4.指导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名篇佳作,丰富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表达和使用,让学生说话时有话可说,也能使语言表达更清晰,而且风趣幽默。
5.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识字时组词、学词时造句、学句时扩句、学段时扩写、阅读后复述、写作前说文等。另外,恰到好处的续编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口语训练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一定说非要郑重其事地进行,还可以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
1.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当校园广播员、电视小记者,在校园、去村社采访;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班队活动,定期召开“讲故事大会”、“辩论会”、“主题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即兴作文创作比赛”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视节目。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和动画片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节目语言是生活语文的艺术化,它提升或夸大了某些有价值、有意味的东西,注重情感或娱乐效果,如相声小品艺术地概括生活、反映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以及语言的机智活泼,都是值得学习的。
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效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