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旧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旧居在台州黄岩城关花园巷,巷的南端转弯处有一口墨砚似的池塘,该池塘是在明代中叶为官宦人家花园之地,清光绪年间大户林家建新宅时加建塘岸石栏杆,砚池巷就因该池而得名。砚池呈长方形,它长60米,宽20米。池东池北沿边筑有石护栏,池西头有两棵大树,若似墨砚边上插着两支毛笔。
  池的南岸有一堵爬满青藤的砖墙,墙和池塘间有一米多宽的石板路,可供人们在池边洗涤。那时虽然有水井,但砚池更是家庭主妇洗涤的好地方,他们不约而同地提来满篮的衣服或蔬菜,边洗边家长里短地闲聊,那捣衣声和着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小时候,我经常带着自制的钓鱼竿去池边钓鱼。那鲫鱼是我们孩子最喜欢钓也最喜欢吃的鱼,把穿着蚯蚓或饭粒的鱼钩沉入水底,当鱼咬着诱饵往下拉,浮在水面的白色浮标下沉时,你可不能急着将鱼竿往上提。等鱼咬定了诱饵想摆脱,浮标向上浮时鱼竿才可往上提,这时钓住鱼的把握是十拿九稳。我们将鱼钩扎上苍蝇专钓浮在水面上昂头待食、鱼身狭长的“长昂”鱼,这种鱼虽狭小,晒成鱼干味儿可香了。钓鱼时最可气的是受到一种既机警而又刁钻的叫“偷饭翁”的小鱼的骚扰。它总捷足先登在鱼钩旁蹭来蹭去,就是不将鱼钩咬实,等你一提竿,诱饵又不知什么时候被它偷食了,搞得你因频换诱饵而烦恼。当有诱饵的鱼钩一旦被“偷饭翁”咬实,它就会拼命地往下拉而浮标并不会像其他鱼一样往上送,这时你误以为是大鱼上钩了,高兴得急着将鱼竿往上提,结果一看原来是不足一寸长且又丑又小的“偷饭翁”。扫兴之余,气得我狠狠地将它掼在地上,再踩上一脚,置之死地而后快。
  有的时候,我常将身体卧在池边,提着小虾钩钓在清澈池壁上爬游的小虾。由于抓虾心切,我卧着的重心失衡滚入池中,好在池边一位大叔及时将我救起。
  我家有个聋哑叔叔,他是一个游泳“高手”,跟着哑叔去游泳,我的父母可放心了。我的泳技都是哑叔一手教会的,他虽“讲”不出游泳的知识,但水平却是一流的,他首先教我如何屏住气把头潜入水下的基本功,教我学“狗刨式”、“蛙式”等一些泳姿,最后教我站在护栏柱上向池中跳水。我初学时难免喝上几口水,可哑叔都目不转睛、寸步不离地盯着我,生怕我出事。有一次我自以为有点本领了就逞能,在哑叔不注意时游得较远,结果没了力气,当我在挣扎时,只觉得一只有力的大手将我拽回。待拖到岸边时,哑叔又急又累,也精疲力竭,平时一直和颜悦色的他脸上也给了我一点颜色,以示警告。现在,哑叔早已作古,每当我路过砚池时,眼前都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哑叔来。
  往事已经过去50年了,如今的城市天天在“拔高”,日日在“膨胀”,可砚池由于污染,原本清澈的池水早已成了污水池,鱼虾也早已不复存在,石栏杆所剩无几,两支毛笔般的大树已杳无踪迹……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全喜是我大叔,亲的。叫他全喜是冒大不韪的,村里人都这么叫,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辈分长的辈分低的,这是他的官称。听习惯了,吃屎的小屁孩咧着嘴、龇着牙叫他我倒也不生气了,只是觉得一股亲切,不是对叫他的人,是对全喜很亲切,他是我叔,我亲叔。  父亲兄弟七个,他排行老五,全喜老六。老大抗美援朝打瞎了双眼,在贵州一国有企业养老了,老二、老三命短,我没见过也没怎么听父辈提起过。在家的就剩四、五、六、七四兄弟了
期刊
十二月初的夜,有寒流从北方过来,钱塘江边的风带了明显的寒意,像杭州大剧院检票口那些陌生的眼神。这儿是苏丹的故乡,她曾作为合唱指挥专家、教育部专家无数次衣锦还乡,讲课,当评委,做电视节目,唯有这一次不是。  “我说吧,没有证件,他们不一定会让你进去。”妹妹说。  苏丹半埋在大衣衣领里的脸。妹妹的口气,有嗔怪,更多的是心疼,她心里所有的一切,妹妹都知道。  “我跟评委会一个老师说过的。可他怎么不接电话
期刊
今年的节令来得早,可心里总是迟钝着,以为时光还早着呢!不成想春已浓浓的很深了,这才被友人撺掇着走出淡漠,去了乡下。一到乡村,那春的热情不减反增,没有丝毫埋怨我们迟到的意思,依平日里惯常的样子层层叠叠、热热闹闹地包裹着来的人,整个儿就被氤氲着、感染着、蛊惑着,一时间,心情大好。  去的是一个叫的地方,是平利县的坝河和汉江交界的地域,随意选了两条沟钻了进去,不成想就是西河镇两个主要的村子。其中一个进去
期刊
每年我都会在春节期间回乡一次。可是现在,临近春节我却怕回乡了。是近乡情怯?不,我是怕一次次勾起心底的痛。  我的故乡是在淠河湾的宋台。宋者,缘于这里的人家大多姓赵,按照家谱记载,“国居三晋,姓首百家”,应是宋代赵匡胤的后裔。他们取自己国号为名,并沿用至今;台者,因为淠河湾过去经常发大水,人们为求自保,便把村庄的地基垒成庄台。所以,淠河湾的村庄不叫“郢”,也不叫“圩”,叫“台”。打记事起到走出家门,
期刊
爸爸:  你可安好?你离开尘世到天国已整整22年了,如果你活着今年也才85岁。当我今天看到和你同龄的人幸福健康地活着,享受着国家对老年人低保待遇、高龄津贴、合作医疗保障,他们脸上带着欣慰笑容安度晚年的时候,我想起了你,想起了你们那一代人曾经的辛苦。  我多次做梦梦见你,你依然穿着在“农业学大寨”时的那身衣服、用着那把在沙土里串得发光的项锄干活。但你从来不看我一眼,好像是有意躲着我,尽管我很想走近你
期刊
不能相信直觉,更不能相信错觉,认真爱一个人要用八爪鱼一样的触觉,如果装作浑然不觉,那么爱就会失去知觉。  你爱的人,她在天上飞,你在地下追;爱你的人,你在天上飞,她在地下追。如果你想以逸待劳,一定要找个爱你的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这种感觉才对,所以谁告诉她是天鹅,赶紧逃离她吧。  认真对待我们生命中邂逅的每个人,无论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还是坏人,有私索取的人教会了我们如何爱自己,无
期刊
白果村端坐在夜的中央,夜色,网一般铺天盖地。在田埂上渐渐上升的,是奶奶地气连成一片的唤鸡入圈的歌谣,一池肆意鸣唱的蛙声,几痕窸窸窣窣的蝈蝈声。此刻,只有隐隐约约的几颗星星穿透云层,向我飞来,所有的生物都停止生长……  我一直不明白,白果村的夜晚为何如此绵长?黑暗中,我看见爷爷瘦骨嶙峋老鹰般的左手,紧紧抓住刚直的烟杆就着忽明忽暗的旱烟,“吧嗒吧嗒”地丈量着夜的长度,一直没有结果。  而夜,一如既往地
期刊
这个时节的夜晚,我想,田野里当是虫鸣唧唧、呢喃一地了吧。尽管今年的春天是挣脱了一场铺天盖地百年不遇的冰冻而缓缓来到的,我却坚信,没有谁能阻挡得住生命复苏的力量的。三月的阳光敲打着额头,敲打着大地,温暖便留在心里,温暖的气息便四处流淌。我其实一直在留意着院子里浅浅的水池边那棵杨柳,好像在一场午后的阳光里,它光溜溜的枝条上悄无声息地缀上了嫩嫩的鹅黄鹅黄的芽苞。我遗憾自己不曾目睹那个过程。究竟那软软如鞭
期刊
“起来,老倌子快起来,扯地米菜(荠菜)去。”  天刚麻麻亮,母亲用脚轻轻碰了几下父亲后,细声细气地喊了一声,生怕惊醒了我和妹妹。其实,大约鸡叫三遍后,我就醒了。知道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到了,又有“地米菜煮鸡蛋”吃了。  父亲小心翼翼地起床,不一会儿工夫就扯了一大把开满了小白花的地米菜回来了。母亲接过地米菜连根带茎洗得干干净净,挽个把放在清水锅里,然后趁我不注意将藏好了的鸡蛋拿出来,反复洗了几遍放在锅里
期刊
大凡方整的院落,都有自家体面的台门。主人会精心设计一番,檐角的图案到门楣的形制均是讲究至极。然而昔日风华已过,闲门青草长,荒庭积水余。院墙因为材料的原因陆续坍塌殆尽,最后只剩下台门孤独地坚守在巷口,宛如一位久经风雨的老者。它见证了祖辈们在院子里的成长与辉煌,欢聚与久别。院子里成长的少年人,进进出出,今日早已在海风吹拂下长成大人模样,成为家族的希望。  扑面而来的风中裹挟着咸腥气味,让迟暮而到的访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