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星说,看林奕华的戏,她有时候需要看二三遍才能看懂。林奕华说,懂是句号,不懂才是开始。
2017年7月,在台北,林奕华导演的第56部原创作品《心之侦探》封箱演出。这次演出是世界最终场,沈星因为感冒无法前去观看,林奕华表示非常遗憾,他还是希望沈星能去看。他说,这出戏很沉重,也赔钱,他非常感谢每一位去看戏的观众。“如果你现在在为某些事情而迷惘的话,可能你会在这部戏里看到自己。”观众如果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那他就觉得很值得。
戏剧本身不完全是娱乐,林奕华想要用戏剧带给观众思考,他珍惜每一次与观众交流的机会,希望能有一个跟观众一起心跳的平台。他说所有来看他戏的观众,都是他最大的资产。
以一颗“侦探之心”探查时代
林奕华从1982年开始,成为一个戏剧的学徒,《心经》是他的第一部舞台剧作品。1991年林奕华创立“非常林奕华”剧团,至今25年来已经创作了57部原创作品,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出“难题”,去探究人心,探究时代与社会的问题。林奕华说导演做创作,就像做福尔摩斯,是从一个很小的点,开始问问题,然后创作出一个作品。林奕华说,会犯罪的人是因为他心里面有一根刺,或者是有个洞,所以才会产生一些行为。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很难健康。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各种现象,他希望这些现象可以触发我们去思考。
我存在吗?我还存在吗?你为什么不让我存在?
当我们被微博、facebook、微信各种碎片化信息包裹的时候,“人人都是曹雪芹”,我们焦急地在给自己盖章,用微博的140个字轻易地给别人下判词,寻找自己的话语权。每天大量信息出来,大家分别去追。而这些就是让时间变得非常地虚无,我们被时间绑得死死的。
自由到底是什么?首先要有自我
林奕华说,在当下的时代探寻自我是一种禁忌,而每个人只有找到了自我,才会获得内心的自由。他希望用戏剧告诉观众一些自己经验里的思考,让人有所启示。
林奕华说,从《西游记》改编开始自己的作品基本上离不开三个主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们到底如何去处理自己的存在?”、“我们到底要当机器人还是要当人?”
他觉得这些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最大的痛苦和困惑,他希望将这些“问号”转化成比喻或者其它形式,希望看得再深入一些,把自己看到的问题更有效的跟大家沟通。现代人的这些病症与问题,林奕华想用戏剧作为地图,去寻找答案。
2005年的时候,林奕华看到英国有《哈利波特》《指环王》等一系列作品,他忽然想到那中国有什么呢?他首先想到了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里有着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当问到他《水浒传》的英文名字是什么时,他想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创作找一个轮廓,他说《水浒传》里面都是男人,那我们就叫“what is man”。就这样开始有了“what is,什么是”的一连串发问,而这个也成为了从古典走到现代的一个桥梁。林奕华,他用现代视角重讀名著,发掘名著与现代人的关系,讨论消费、欲望、寂寞等现代人相关的话题。
「四大名著」系列:《水浒传》是“男人是什么(What Is Man)?”,《西游记》是“范特西是什么(What Is Fantasy)?”,《三国》是“成功是什么(What Is Success)?”,《红楼梦》是“性是什么(What Is Sex)?”。
林奕华用自己的想象力将现代与古典串联起来,用古典对照现实,去寻找关于现代人的答案。
《聊斋》,鬼才跟你聊天
台北的《心之侦探》之后,林奕华马上又继续投入到新的创作中。《聊斋》是他的下一部新戏,这部戏的英文名是“WeChat”,它有一句文案,叫“鬼才跟你聊天”,依旧是非常现代的方式。最近几年林奕华在创作上关注的是,他想要知道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时间?我们的那些时间去了哪里?
林奕华说,自己非常想去了解年轻的世代,他们为什么在虚拟的世界里面,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话语权,找到这么多的存在感?但是你要他是一个普通人的话,他就会觉得突然之间无色无味无臭,就变成好像没有办法对自己产生一些想象,所以他觉得《聊斋》对现在来讲,其实有的一个意义就是“成为,become”。
“如果你说现代人最大的聊斋的处境是什么,就是他那个人的部分被慢慢地抽离,而要他要活在这些妖啊,鬼啊,狐啊的一个状态里面,然后才能回到人的部分。”
林奕华导演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他一直在做教育剧场。
他的作品很多都围绕“成长”“自我”“话语权”“青年文化”来做。比如从1996-2000年之间,导演了《爱的教育》、《儿女英雄传Ⅱ之可怕的父母》、《我X学校》、《什么是青春》等,到2013至今的《三国》、音乐剧《梁祝的继承者们》、《小飞侠彼得潘之机场无真爱》等,都一直在跟着时代的变化探讨当下人们的“成长教育”以及“自我”和“自我中心”。
林奕华,一个戏剧的信徒。他说戏剧的魅力就是它是区别于写实的。现实世界里,一分就是一分,一秒就是一秒。而在舞台上,一个有限的空间可以变得无限。一个人倒一杯水说一句话,在杯子里搅拌一下,再说一句话这是现实。可是当这个人从舞台的这里走到那里,中间下一场雨,他的妈妈出现一下,再说出同样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的一生了。导演就是用自己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将观众从现实中抽离出来,跳脱出日常,在一个空间里进行思考。这或许就是戏剧的魅力,而不同的导演会给到观众独特的观影体验。
“艺术,就是让看见的看不见,让看不见的看见。懂是句号,不懂是开始。”
2017年7月,在台北,林奕华导演的第56部原创作品《心之侦探》封箱演出。这次演出是世界最终场,沈星因为感冒无法前去观看,林奕华表示非常遗憾,他还是希望沈星能去看。他说,这出戏很沉重,也赔钱,他非常感谢每一位去看戏的观众。“如果你现在在为某些事情而迷惘的话,可能你会在这部戏里看到自己。”观众如果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那他就觉得很值得。
戏剧本身不完全是娱乐,林奕华想要用戏剧带给观众思考,他珍惜每一次与观众交流的机会,希望能有一个跟观众一起心跳的平台。他说所有来看他戏的观众,都是他最大的资产。
以一颗“侦探之心”探查时代
林奕华从1982年开始,成为一个戏剧的学徒,《心经》是他的第一部舞台剧作品。1991年林奕华创立“非常林奕华”剧团,至今25年来已经创作了57部原创作品,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出“难题”,去探究人心,探究时代与社会的问题。林奕华说导演做创作,就像做福尔摩斯,是从一个很小的点,开始问问题,然后创作出一个作品。林奕华说,会犯罪的人是因为他心里面有一根刺,或者是有个洞,所以才会产生一些行为。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很难健康。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各种现象,他希望这些现象可以触发我们去思考。
我存在吗?我还存在吗?你为什么不让我存在?
当我们被微博、facebook、微信各种碎片化信息包裹的时候,“人人都是曹雪芹”,我们焦急地在给自己盖章,用微博的140个字轻易地给别人下判词,寻找自己的话语权。每天大量信息出来,大家分别去追。而这些就是让时间变得非常地虚无,我们被时间绑得死死的。
自由到底是什么?首先要有自我
林奕华说,在当下的时代探寻自我是一种禁忌,而每个人只有找到了自我,才会获得内心的自由。他希望用戏剧告诉观众一些自己经验里的思考,让人有所启示。
林奕华说,从《西游记》改编开始自己的作品基本上离不开三个主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们到底如何去处理自己的存在?”、“我们到底要当机器人还是要当人?”
他觉得这些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最大的痛苦和困惑,他希望将这些“问号”转化成比喻或者其它形式,希望看得再深入一些,把自己看到的问题更有效的跟大家沟通。现代人的这些病症与问题,林奕华想用戏剧作为地图,去寻找答案。
2005年的时候,林奕华看到英国有《哈利波特》《指环王》等一系列作品,他忽然想到那中国有什么呢?他首先想到了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里有着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当问到他《水浒传》的英文名字是什么时,他想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创作找一个轮廓,他说《水浒传》里面都是男人,那我们就叫“what is man”。就这样开始有了“what is,什么是”的一连串发问,而这个也成为了从古典走到现代的一个桥梁。林奕华,他用现代视角重讀名著,发掘名著与现代人的关系,讨论消费、欲望、寂寞等现代人相关的话题。
「四大名著」系列:《水浒传》是“男人是什么(What Is Man)?”,《西游记》是“范特西是什么(What Is Fantasy)?”,《三国》是“成功是什么(What Is Success)?”,《红楼梦》是“性是什么(What Is Sex)?”。
林奕华用自己的想象力将现代与古典串联起来,用古典对照现实,去寻找关于现代人的答案。
《聊斋》,鬼才跟你聊天
台北的《心之侦探》之后,林奕华马上又继续投入到新的创作中。《聊斋》是他的下一部新戏,这部戏的英文名是“WeChat”,它有一句文案,叫“鬼才跟你聊天”,依旧是非常现代的方式。最近几年林奕华在创作上关注的是,他想要知道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时间?我们的那些时间去了哪里?
林奕华说,自己非常想去了解年轻的世代,他们为什么在虚拟的世界里面,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话语权,找到这么多的存在感?但是你要他是一个普通人的话,他就会觉得突然之间无色无味无臭,就变成好像没有办法对自己产生一些想象,所以他觉得《聊斋》对现在来讲,其实有的一个意义就是“成为,become”。
“如果你说现代人最大的聊斋的处境是什么,就是他那个人的部分被慢慢地抽离,而要他要活在这些妖啊,鬼啊,狐啊的一个状态里面,然后才能回到人的部分。”
林奕华导演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他一直在做教育剧场。
他的作品很多都围绕“成长”“自我”“话语权”“青年文化”来做。比如从1996-2000年之间,导演了《爱的教育》、《儿女英雄传Ⅱ之可怕的父母》、《我X学校》、《什么是青春》等,到2013至今的《三国》、音乐剧《梁祝的继承者们》、《小飞侠彼得潘之机场无真爱》等,都一直在跟着时代的变化探讨当下人们的“成长教育”以及“自我”和“自我中心”。
林奕华,一个戏剧的信徒。他说戏剧的魅力就是它是区别于写实的。现实世界里,一分就是一分,一秒就是一秒。而在舞台上,一个有限的空间可以变得无限。一个人倒一杯水说一句话,在杯子里搅拌一下,再说一句话这是现实。可是当这个人从舞台的这里走到那里,中间下一场雨,他的妈妈出现一下,再说出同样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的一生了。导演就是用自己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将观众从现实中抽离出来,跳脱出日常,在一个空间里进行思考。这或许就是戏剧的魅力,而不同的导演会给到观众独特的观影体验。
“艺术,就是让看见的看不见,让看不见的看见。懂是句号,不懂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