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晖,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2007年12月,被《外滩画报》评选为“城市之心”2007年度人物——时尚文化之心。2008年10月,被《Time Out上海》推举为“城市英雄”。
杨晖在业界首推TV2.0电视新思维理念,创办节目《波士堂》。
2007年,《波士堂》荣获SMG2006年度电视创新节目创新奖,入围2007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创富节目榜单。2008年1月,《波士堂》获得胡润百富榜best of the best访谈类电视节目最佳表现奖。2008年7月,《波士堂》《上班这点事》双双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经济委员会评选的全国创优栏目奖。
唯众传播被评为2008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文化创意企业。
2007年的6月28日,下午雷电交加,首席公馆——旧上海颇有盛名的私宅,一座弥漫着怀旧气息的洋房,到处洋溢着喧闹,毫不逊于外面的风雨。难得齐聚一堂的近50位BOSS,个个身家了得,动辄几十上百个亿。后来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一个炸雷打在上面,后果就严重啦。
作为《波士堂》曾经的嘉宾,他们的到来只为一个理由,就是《波士堂》一周岁了,聚到一起给它开个party。
Boss们很high。我亦感慨万千。
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
在湖南电视台11年的工作生涯中,我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娱自乐的人,我以为什么样的内容我喜欢,人家也一定会喜欢。当我2004年离开湖南,到北师大读博,同时在全球著名的财经媒体CNBC(亚洲财经频道)工作的时候,11年一直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我,对电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一阶段,我完成了一个从自我到他我的转变:原来我总觉得内容的选取是创作者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发现如果你把自己作为他我的一部分,你的眼界会更开阔,你选取的内容就会更丰富。
很有趣,我一直有创业的梦想,作为传媒人,如果能作为内容供应商,可能能更好的表达你对观众需求的理解,会表达更尽兴一些。因此,我创办了上海唯众传播有限公司,真正开始由电视人转变成经营者和管理者。
当你抛开电视的执行和操作层面,站在整个中国电视产业的高度去关注电视、关注媒体本身,去琢磨它的发展规律,就会练就一双慧眼看到这个产业的前景。唯众传播是一家民营的媒体公司,它不是一个电视台,或者某一个电视台投资背景下的某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它必须充分市场化,它必须去考虑自己的市场空间,才可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来。我永远觉得生存比发展更重要。唯有保持一颗经营的头脑,一个很明晰的受众定位和市场定位,我们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锁定了一群人。自成立伊始,目标即锁定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这一群人,他们有强烈的进取心,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意见领袖,有很好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的欲望,他们可能引领这个社会,是社会的主流群体。
所以唯众传播现在出品的几个主打产品都是为他们量身定做:《波士堂》、《上班这点事》、《谁来一起午餐》、《智赢天下》,以及《她》和《源来女人》。这六个节目是我们在短短的28个月的时间里面完成的。
走近企业家的《波士堂》
上海作为国际化的金融大都市,财经题材节目是最能为观众所接受的。可是分析中国财经节目现状时,我发现中国的财经节目是非常让人感到乏味的,原因在于过于传统,你会发现多么生动的人只要在财经节目里面,他一定是西装革履,一脸严肃,像个商业机器一样在说一些商业理念,无疑,这个财经,这个商业离我们非常的遥远。
我非常喜欢一本书,是由韩国作家崔仁浩写的《商道》,他所强调的其实就是商道及人道。由此我得到启发,我们所有的财经节目可能够财经,但是不够人道。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商道即人道,财经也轻松的氛围下,尝试财经节目的创新呢?
当《波士堂》还仅仅作为一个念头存在我脑海中时,就注定它是一个另类。很多人问为什么叫“波士堂”,我说,就是“老板过堂”,一个老板,三个观察员,三堂会审。闻者惊叹:胆子不小!大家看《波士堂》这个名字不洋不土,但是确确实实打中了上海人的头,名字是有点怪,但是成为品牌后就是特色。
我们为到堂的Boss准备了一张特别的位子,那是一张特别订制的红沙发,它打开是一颗心的形状,寓意着来上《波士堂》的老板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而这张红沙发几乎成了《波士堂》的标志,当观众来看节目的时候,他们会趁嘉宾没来先坐在红沙发上拍个照留念,这一刻,一张沙发已经变得人性化,沙发是成了一种标志性的存在。
当观众打开电视机的时候,如果能够留在《波士堂》画面停留哪怕7秒钟,我觉得都是一种胜利,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特别考虑观众的感觉。比如舞美的基调是蓝色的,蓝的很清澈,而黄色,是很正的柠檬黄。
《波士堂》以受众为中心,给大家贡献了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跨界和混搭。我们把财经人物不当成财经人物来访问,来《波士堂》的BOSS首先得是一个真实的人,然后才是商人。因此,上我们节目的企业家们不许着西装、打领带。每次录像之前,我都要亲自为他们解开上衣的第一颗纽扣。商在人的后面,人在商的前面。财经是背景,把他作为社会的人在考量,就是混搭。
把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的家都搬上屏幕,《波士堂》的确与很多节目不同。其实企业家的家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大家既不要仇富,也不要把他们妖魔化,更不要把他们神圣化,他们其实很普通。大家可能发现我们没有任何的粉饰,永远是企业家作为家的主人向大家来介绍,只有同期声没有配音。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是用纪录片的纪实方式。
另外,《波士堂》是国内最早启用“观察员”来介入谈话的。我们做的是脱口秀,而不是访谈节目,也不是简单的对话节目,它是一个全方位的、非常平等、深度体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能够畅所欲言,没有一个完全掌握话语权的人。
有趣的是《波士堂》还加入了游戏成分。在完美人生单元,通过游戏的方式我们看到,其实企业家心里也有特别柔软的部分,有一直在路上的心态,他们会说出一些东西让你动容,他们也会让你看到特别轻松的一面。如果不看《波士堂》,你们大概不知道,中国的老板还会唱歌、会跳舞、会指挥、会吹萨克斯吧。
可以说,《波士堂》的推出让大家耳目一新,用于丹的话来讲,《波士堂》的出现颠覆了中国财经节目的传统表达方式,在中国的财经节目创新上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就是《上班这点事》
节目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你要读懂观众的心,好的节目一定要“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门道就是你的内容一定要扎实,不能做的东西泡沫太多经不起推敲,这是不可以的。我觉得更能说明问题的应该是我们做的一档节目,叫做“上班这点事”。
这是一个日播节目,我其实没有想到这个节目在上海会这么受欢迎。
2007年1月8日,在节目开播新闻发布会上我说,“这点事”三个字其实是北方用语,并不是上海人熟悉的话,我希望经过一年之后, “这点事”能成为上海滩上的流行语。实际上真的就是这样。如今,在上海如果白领不知道《上班这点事》,那就太落伍了。作为中国第一档轻喜剧风格的职场脱口秀节目,它制胜的法宝就是从观众出发。
节目每期邀请一位职场导师和一位职场精英,设定一位代表广大观众说话的话题体验者,以自愿报名的形式来参与节目,共同与主持人形成谈话空间,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以轻松、幽默、调侃的话语表达方式聊身边的职场内外话题,观众体会到的是下班我最大的宣泄。
目前,唯众传播的主打产品以脱口秀为主,我希望观众能够把节目作为平台,我们把大家心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到节目当中来呈现。真正的传播权利在观众,电视人只是替大家实现传播权利,而不是说我们去掠夺、去占有或者去取代。希望通过《上班这点事》,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将传播权利还给观众。真实是《上班这点事》的最大特点。话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嘉宾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实这样做,反而做了减法,比处心积虑去考虑不着边际的话题,要有价值得多。
一个电视节目给一座城市集体按摩,为你减压,是你的垃圾桶、减压舱、加油站,别看《上班这点事》特别小,每天只有半小时,当我们回头看2007、2008年的时候,能够代表媒体记录上海表情的,可能这个节目算一个。
我们希望今年能推出《上班这点事》的话剧,也希望能在全国巡演。你可以不上学,可以不上网,也可以不上当,但就是不能不上班,所以,你不能不看《上班这点事》。
发现你、成就你的《谁来一起午餐》
说到创新,我不得不提我们2008年一月份新推出的节目《谁来一起午餐》,英文名叫《NO FREE LUNCH》,它是专门针对创业者来做的商务智性脱口秀节目。
创业是当下一个很热的话题。《谁来一起午餐》节目就像一个网站,大家在上面搞活动,公推一个版主,版主就是BOSS,来了两个挑战者,脑库就是扔板砖、抢沙发的人,主持人就是管理员……这么想它就是一个社区。
我们就像是互联网的结构工程师,把架构搭好最重要。这个节目就像《波士堂》的前传,今天的中国,有很多年轻人想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一路走来艰辛无比却苦于无高人指点。对于王石、牛根生、冯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如果有机会能跟他们面对面共进一顿午餐,你可以把心里很多的想法跟他交流、向他请教,成为他的徒弟,对你进行阶段性的指导,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对于企业家来讲,他有钱、有社会地位、有知名度,最奢侈的是时间。但是企业家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有了很好的地位之后,他会强调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感,他们希望能把一些东西传递给后辈。他们希望能发现如他当年一般的努力,可能差了一点点拨的年轻人,所以,当背靠着强大的《波士堂》嘉宾库,我们就可以把中国顶级的商业领袖和中国杰出的CEO请到演播厅来,让他成为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导师。
360度的炫目舞台,BOSS在两位挑战者对面,他的后面是五位非常麻辣的脑库,他们是国内顶级的人力资源专家、领导力专家、心理学家、企业的高管和职场达人。两位挑战者面对的是狂轰烂炸式的车轮战术,你可以不回答,但他们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两个选手在现场带上心跳测试仪,也就是说,他每一秒钟的心跳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会体现在他背后的立柱上面,玩的就是真刀实枪。他们根本无处遁形,无法逃避,在他们面前你不会有任何的机会躲藏,除了真实的展现自我。企业家不是看你有多成功,他看的是你的个性、看的是你的情商、看的是你未来的潜质,这个节目主要考察的就是创业者的智商和情商。
经过一番鏖战,其中一位终于获得午餐机会,演播室外一辆加长白色悍马,将载着你和BOSS去一个私密会所,给你两个小时和他共进午餐,你可以畅所欲言。《谁来一起午餐》唯一的心愿就是发现你,成就你。这样的节目要做到好看又有营养不容易,《谁来一起午餐》做到了。
动力就是太爱电视了
大家都知道,七巧板有七块板子,通过高手的排列组合,这七块板子可以组合成大约三千种不同的形状和图形。其实,创新就是各种旧元素的重新组合,关键是你要有原创的勇气和能力,怎么样让你的创新能力持续的存在,那这就是需要团队的努力。
电视作为创意产业,它的创意是第一位的,一个完美的创意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越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执行越能够更好地接近和完成创意的发想。这会牵涉到管理。创意管理的确是一门学问。电视是一扇窗,打开这扇窗,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这个时代千变万化,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种变化。当年创办《新青年》的时候,我写下了几句话“想的好不如说的好,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电视很残酷,不能说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观众永远只看结果,你很难为自己开脱。说到底我们要做一个诚惶诚恐的电视人、做一个清醒的电视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力和执行力都是第一位的。
人生苦短,如果你真的喜欢电视的话,你应该非常非常努力的把你的电视才华展现出来。 15年来,唯一能够不断让我对电视不离不弃的动力就是我太爱电视了,非常非常。如果有一天,别人说杨晖是为电视而生,此生足矣。
(根据杨晖北大演讲和媒体培训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