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改革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引起了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劳动力、资金、时间的剩余改变了农民传统的需求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少乡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文化市场中产品不够丰富,符合乡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部分乡村居民等级观念重,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尤为突出的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目前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关注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基层重视差,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视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是无关大局的一项工作,莫不关心。从而忽视了这些“软件”工作潜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忽视了人们对此需要。
2)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现在要想组织一些最简单的文体活动都必须是谁组织谁掏钱,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3)“文化下乡”起不到作用。“文化下乡”应该说是我国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抓得比较扎实的一项活动,但是这项活动的广度和频率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
4)“不良文化”在农村占有一定的市场。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在农村不少地方,如今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每年一到冬天,很多农民无事可做,便以打麻将,玩扑空,喝酒消遣来打发时间。一些村民手里有钱了逢年过节大赌豪赌,甚至搞得家破人亡,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受到限制,农村农民缺乏精神食粮,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加上少数农民缺乏现代文化意识,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宗教迷信留有渗透和腐蚀的空间。
2 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加强转变领导观念。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只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摆到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力量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分管领导亲自抓,部分负责人件件抓,文化干部详细抓;使出现的问题有人管,吩咐的问题有人做,交办的问题有结果。才能把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精神落到实处。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树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观念,树立勇于开创新局面的观念。注重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特别要制定出发展农村基层文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已成定局,而农村文化的客观现实,必须要求我们站在时代进步的前沿,把握农村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保守思想的束缚。
2)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首先要在解决资金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政府拨一点,基层投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农村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政府在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文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办文化。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
3)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农村文化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保证文化干部的人才质量,严把进入关,凡进必考,实行聘任制,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种是将乡村文化干部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另外一种是从艺术团派人到农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对农村文化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 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积极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4)发扬和传播民间文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种类与形态十分丰富。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各地农村蕴藏着许多闪光的、优秀的文化资源。挖掘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我们应该在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文化丰富资源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引进、容纳、消化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方面,不断加以创新,推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时代色彩的文化产品,打造出中国农村新文化的精品。如何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农村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这些都要求我们强化意识,认真研究,深入农村,收集整理,融进时代特色。
民间艺术人才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其文艺作品是农村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这种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式由于选材方面的高要求和人才方面的单一形式,客观上导致了民间艺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局面,甚至出现没接班人而难以传承的情况。政府应当发掘本地的民间艺人并对其实行补助,并让他们带徒授艺,不断培养民间艺术人才。让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提高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
1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基层重视差,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视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是无关大局的一项工作,莫不关心。从而忽视了这些“软件”工作潜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忽视了人们对此需要。
2)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现在要想组织一些最简单的文体活动都必须是谁组织谁掏钱,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3)“文化下乡”起不到作用。“文化下乡”应该说是我国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抓得比较扎实的一项活动,但是这项活动的广度和频率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
4)“不良文化”在农村占有一定的市场。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在农村不少地方,如今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每年一到冬天,很多农民无事可做,便以打麻将,玩扑空,喝酒消遣来打发时间。一些村民手里有钱了逢年过节大赌豪赌,甚至搞得家破人亡,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受到限制,农村农民缺乏精神食粮,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加上少数农民缺乏现代文化意识,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宗教迷信留有渗透和腐蚀的空间。
2 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加强转变领导观念。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只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摆到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力量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分管领导亲自抓,部分负责人件件抓,文化干部详细抓;使出现的问题有人管,吩咐的问题有人做,交办的问题有结果。才能把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精神落到实处。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树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观念,树立勇于开创新局面的观念。注重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特别要制定出发展农村基层文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已成定局,而农村文化的客观现实,必须要求我们站在时代进步的前沿,把握农村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保守思想的束缚。
2)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首先要在解决资金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政府拨一点,基层投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农村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政府在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文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办文化。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
3)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农村文化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保证文化干部的人才质量,严把进入关,凡进必考,实行聘任制,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种是将乡村文化干部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另外一种是从艺术团派人到农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对农村文化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 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积极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4)发扬和传播民间文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种类与形态十分丰富。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各地农村蕴藏着许多闪光的、优秀的文化资源。挖掘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我们应该在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文化丰富资源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引进、容纳、消化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方面,不断加以创新,推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时代色彩的文化产品,打造出中国农村新文化的精品。如何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农村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这些都要求我们强化意识,认真研究,深入农村,收集整理,融进时代特色。
民间艺术人才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其文艺作品是农村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这种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式由于选材方面的高要求和人才方面的单一形式,客观上导致了民间艺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局面,甚至出现没接班人而难以传承的情况。政府应当发掘本地的民间艺人并对其实行补助,并让他们带徒授艺,不断培养民间艺术人才。让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提高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