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2009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改革,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大批的创造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作为各科的基础,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利用七尺讲台做好创新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语文创新教学要以更新观念为前提
   中央教科版《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指出,创新是“人类文明之源,是新世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前进之动力,是个人成才之基础”。而创新的思想观念,又是创新的最初动力,有了坚定明确的创新思想,创新才有动力,才有目标。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革掉以往陈旧的思想意识、不断输入新的思想理念,高度重视创新,并倾注大量的心血,投身到语文课的创新教学中。
   1.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创新的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的价值,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教学的能力,并积极地实施创新。一方面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大胆改革图新;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坦然面对各方压力。新生事物一开始往往不一定为众人所接受,有时甚至还会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应保持宠辱不惊、看大海潮起潮落之心态,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要有动态的知识观。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量也在急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知识内涵也在不断扩大,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周期日渐缩短。这种种变化,都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着教改的深入,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和时代韵律,谐改革之节拍。
   3.要有积极的人才观。当今世界是知识技术竞争的时代。俗话说得好,时代造就人才,而新时纪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要看他的学分多少,学历高低,而且更注重他面对新问题的迅速反应和他驾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鉴于此,教师肩上的担子就更重,责任就更大。因为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型人才。
   4、要有现代化的教学观。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观以及上文提到的积极人才观都是现代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教师要大胆改革,摒弃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要兼顾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力求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
   1.教学过程民主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首先,变教师“一言堂”为讲堂和学堂结合,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敢于质疑,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地讲师道尊严,不允许学生发表有异于自己的看法。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开导和思维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创新教学的需要,也根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语文教学仍然只局限在课堂和校内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拓宽教学途径,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份量,让学生抽出时间走出校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充实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识教学与实践并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并举。如果有条件的话搞些研究,就更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采用多媒体教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师也不能仅凭借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生硬地授课,枯燥地讲解。教师要和科技高度发展的外界接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掘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讲授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打破时空的界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多接触一些高科技产品,并学会亲手操作,让他们对一些高科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三、语文创新教学要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
   实施语文创新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是搞好创新教学的关键。
   首先,老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有敬业精神,要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刻苦钻研业务,锐意进取,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探索,把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地起来,不断探讨教学的新路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角色,把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不是一台电脑,能把“敲”进去的东西机械地存储起来。他们是有头脑、会思维的人,要主宰这个世界,单凭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并不能满足他们一生发展的需要,还在更多的知识技能等他们以后在工作中去继续学习、掌握。因此,著名教育家培根说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总之,语文教学的创新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新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作为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每一次的技术和社会进步,都会带来一批新的词汇,像原本属于股市术语的“牛市”、“熊市”、“套牢”,属于电脑术语的“软件”、“硬件”等词汇,早已超出行业的界限,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常用语。互联网的应用,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网络语言、“快餐语言”应运而生。这些语言,更多的是倾向于通俗的口语,当然也不乏一些粗俗的,影响身心健康的口语。如果不加以引导,往往会给生活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期刊
教学多年,感受到作文批改是教学工作中非常繁重的一项工作。但作文批改又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历来是学校考核语文教师工作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校对语文教师作文的次数和精批的程度,尤其重视。   既然如此,那么,作文批改究竟怎样进行呢?传统的观点是教师全包干,错别字、病句、结构、文采、语言的批改实行“一条龙”服务,批改得越精细,次数越多,就越深得学校领导的欢心。可是,教学效果怎样呢?不如
期刊
传统教学是一种适应过去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流传广泛并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它主要对应和区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与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有“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它的主要特点是:1.注重系统知识的教学。2.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3.教学过程中强调认识和理解而非探索和发现。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试题的第三大板块,有形的分值一般在20分左右。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试题而言,由于考查要求、命题形式以及评判标准的差异,文言文阅读是最有可能拿到满分的试题。可以说,文言阅读做得怎么样,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有学生对“之、其、为”敬而远之,更有学生望文言而生畏,那么,怎样抢占高考文言阅读的制高点,使文言文复习真正做到合理、高效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
期刊
新课改的理念和最高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它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价值观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教育价值问题。要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行为方式改变的前提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的完备是教学行为方式改变的有力保证。
期刊
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书法工作的开展,书法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正在崛起和壮大。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也是书法育人功能的实施平台。但当下,在城镇化的中国,事实我们更应理性分析和总结,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硬笔书法教学还是开展较为缓慢。书法教育关键看书法教学课堂,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硬笔教学的时效性,所以更应该对农村硬笔书法教学的本原问题进行有益反思反省,找准弱点,匡正扶倾,让当前
期刊
一天中午和一个新教师一起去吃饭,她向我倾诉着自己的苦恼,学生实在是太难管了,上课不是说话就是陆陆续续地上厕所,简直没法上课。这样的情景,几年之前,我又何尝没有经历过呢?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那么多优秀的老教师,帮我解答教学中的疑惑,开了那么多青年教师例会,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慢慢地,自己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那就是让每一节课都充满爱。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我的开学第一课确切地说是开学第一周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启发得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   中学
期刊
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常抓不懈逐渐养成。在这方面,黄山路学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开学的前两个周作为集中训练时间,这段时间是学生最为涣散的阶段,也是最好塑造的阶段,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习惯培养就成功了一半,但仅靠这段时间是不够的,把各个主题分散在每月,做到月月有主题,强化训练,两者相结合更好地训练。   一、认真听课   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
期刊
古典诗词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如何学?如何在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一、看题目   古诗词多数是有标题的,诗歌题目往往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或表明诗歌类别,等等。譬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张籍的《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