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体质弱势学生的数量也在持续的增加,形成了体质弱势群体,加大了高校体育工作的难度。如何改善和提升高校中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素质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弱势群体 体育教学 干预模式
根据教育部门颁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学生的体质下滑趋势得到了改善和扭转,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却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大学生的耐力、速速等多项指标仍呈下滑趋势,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怀体质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对于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现状
当前学术界对体质弱势群体尚未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了研究,因而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内涵有着不同的描述。周二三、刘成认为,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在体质发育方面存在不利地位的群体,这部分群体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缺陷使得其在从事体力工作为主的竞争中处理不利地位。刘成、李秀华在其编著的《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中指出了判定體质弱势群体的标准,以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作为判定是否为体质弱势群体的充分条件,如果某一群体患有残障或者疾病,无法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也无法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那可将该群体划分到体质弱势群体的范围,还有当某群体的国民体质测试结果无法达到及格人群的标准,或者体质指数不达标时,满足这两个任一指标就可将该人群划定到体质弱势群体的范围中。具体到体质弱势学生是指不能较好完成现行课程标准所规定教学任务中的学生。
二、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对策
1.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体育意识与健康意识干预。高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体质弱势学生体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之初,坚持给体质弱势的学生做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完整的个人体质档案,拥有保存完善的原始资料,以此作为健康教育开展的第一手资料,注重观念、理念和体育锻炼技能的培养,开展体育与健康的课程,通过组织体育健康知识竞赛,邀请专业体育健康教师进行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纠正学生不良的健康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确保“健康第一”落到实处,指导体质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
2.建立体质弱势学生的监测机制,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营养饮食干预。均衡营养是改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经过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存在营养不均衡的现象,很多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表示自己经常不吃早餐,晚上10点以后会吃些零食,事实上这种饮食方式是不科学的,很容易造成学生肠胃不适,增大肥胖的几率。为此高校要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帮着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健康卫生健康,建立健全长效的食堂人员培训机制,建立高校食堂管理平台,为改善学生的体质提供充足的营养。经过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是造成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60%的体质弱势全体学生表示自己的身体不适宜进行任何体育锻炼,更愿意在网络游戏中与他人进行竞赛。因此培养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促使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和基础。很多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没有任何益处,是可有可无的,高校根据体质弱势全体学生的身体状况,组织他们观看体育比赛,通过精彩的比赛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这样他们才会有可能喜欢上体育,从而自觉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有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之后,高校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步加深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从而将对体育的兴趣转化为内在需求,高校要综合考虑体质弱势群体的自身条件及气候等因素,根据体质弱势群体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季节选择针对性的运动项目,如在冬季,可将活动的地点转移到室内,进行瑜伽、形体操等比较舒缓的运动项目,夏季可开展游泳活动,运动的过程中要秉持适量的原则,合理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进行超过学生负荷的高强度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介绍卫生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3.通过多种途径对体质弱势群体实施运动干预。针对这一特殊群体, 体育教学干预采用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课内容“鸡肋”是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不爱参与运动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强体质弱势群体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可将特色体育活动融入到体育课中,丰富体育课堂,创建特色体育,开发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教材。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弱势体育群体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在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课中采用了多项球类练习,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以兴趣自由组合选项练习,从而培养学生对某项球类运动的兴趣,提高其锻炼能力,使终身体育成为可能。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因人施教,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用具提高体质弱势的体育兴趣。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积极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管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体系,利用心理电影展播、心理情境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建信心,设立适合体质弱势群体参与的体育活动,将快乐、健康的体育理念进入到学生心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加强体育师资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关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特色和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际学情,重构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体系,注重体育课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个整体,注重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组织校内体育教师、体育专家等建设体质弱势群体指导委员会,就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规划,建立专门的体育社团或课外体育俱乐部,鼓励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校内运动会中设立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可参与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学习和练习目标,组织学生对自己所学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提高他们自主进行体育健康促进能力。
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干预研究,要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调高此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此群体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出符合此群体学生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提升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行为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实现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 的意 义。
参考文献:
[1]潘跃林,时传霞.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综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6:84-88.
[2]宫华. 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1:56-58.
关键词:弱势群体 体育教学 干预模式
根据教育部门颁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学生的体质下滑趋势得到了改善和扭转,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却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大学生的耐力、速速等多项指标仍呈下滑趋势,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怀体质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对于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现状
当前学术界对体质弱势群体尚未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了研究,因而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内涵有着不同的描述。周二三、刘成认为,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在体质发育方面存在不利地位的群体,这部分群体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缺陷使得其在从事体力工作为主的竞争中处理不利地位。刘成、李秀华在其编著的《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中指出了判定體质弱势群体的标准,以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作为判定是否为体质弱势群体的充分条件,如果某一群体患有残障或者疾病,无法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也无法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那可将该群体划分到体质弱势群体的范围,还有当某群体的国民体质测试结果无法达到及格人群的标准,或者体质指数不达标时,满足这两个任一指标就可将该人群划定到体质弱势群体的范围中。具体到体质弱势学生是指不能较好完成现行课程标准所规定教学任务中的学生。
二、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对策
1.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体育意识与健康意识干预。高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体质弱势学生体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之初,坚持给体质弱势的学生做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完整的个人体质档案,拥有保存完善的原始资料,以此作为健康教育开展的第一手资料,注重观念、理念和体育锻炼技能的培养,开展体育与健康的课程,通过组织体育健康知识竞赛,邀请专业体育健康教师进行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纠正学生不良的健康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确保“健康第一”落到实处,指导体质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
2.建立体质弱势学生的监测机制,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营养饮食干预。均衡营养是改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经过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存在营养不均衡的现象,很多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表示自己经常不吃早餐,晚上10点以后会吃些零食,事实上这种饮食方式是不科学的,很容易造成学生肠胃不适,增大肥胖的几率。为此高校要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帮着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健康卫生健康,建立健全长效的食堂人员培训机制,建立高校食堂管理平台,为改善学生的体质提供充足的营养。经过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是造成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60%的体质弱势全体学生表示自己的身体不适宜进行任何体育锻炼,更愿意在网络游戏中与他人进行竞赛。因此培养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促使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和基础。很多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没有任何益处,是可有可无的,高校根据体质弱势全体学生的身体状况,组织他们观看体育比赛,通过精彩的比赛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这样他们才会有可能喜欢上体育,从而自觉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有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之后,高校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步加深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从而将对体育的兴趣转化为内在需求,高校要综合考虑体质弱势群体的自身条件及气候等因素,根据体质弱势群体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季节选择针对性的运动项目,如在冬季,可将活动的地点转移到室内,进行瑜伽、形体操等比较舒缓的运动项目,夏季可开展游泳活动,运动的过程中要秉持适量的原则,合理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进行超过学生负荷的高强度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介绍卫生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3.通过多种途径对体质弱势群体实施运动干预。针对这一特殊群体, 体育教学干预采用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课内容“鸡肋”是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不爱参与运动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强体质弱势群体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可将特色体育活动融入到体育课中,丰富体育课堂,创建特色体育,开发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教材。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弱势体育群体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在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课中采用了多项球类练习,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以兴趣自由组合选项练习,从而培养学生对某项球类运动的兴趣,提高其锻炼能力,使终身体育成为可能。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因人施教,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用具提高体质弱势的体育兴趣。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积极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管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体系,利用心理电影展播、心理情境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建信心,设立适合体质弱势群体参与的体育活动,将快乐、健康的体育理念进入到学生心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加强体育师资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关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特色和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际学情,重构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体系,注重体育课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个整体,注重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组织校内体育教师、体育专家等建设体质弱势群体指导委员会,就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规划,建立专门的体育社团或课外体育俱乐部,鼓励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校内运动会中设立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可参与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学习和练习目标,组织学生对自己所学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提高他们自主进行体育健康促进能力。
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干预研究,要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调高此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此群体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出符合此群体学生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提升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行为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实现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 的意 义。
参考文献:
[1]潘跃林,时传霞.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综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6:84-88.
[2]宫华. 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