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管理和培养能力。目前,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该重视其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对其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方法应采取辩证态度,取长补短。建立完善工业造型设计的教学活动模式及评价机制, 为今后的工业设计领域添砖加瓦。
关键词:造型设计 教改 实践创新 评价机制
工业造型设计能力培养是工业设计类教学的基础。而且关于设计形式美法则和创造思维能力都是以造型设计实践活动为基础,在丰富的实践教学和创新中渐渐形成对形式美的理解模仿和创造。放眼国内外,各大专业院校和综合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历史都不算长。工业设计这门专业从开创以来,以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体系为蓝本并且快速发展。其中工业造型设计又为其设计理论基础。当今社会,在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日益精细化的同时,也对产品造型设计要求也多样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本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通过更多实际的企业设计产品的案例来教学,创造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便增强教学效果。
纵观国内现状,由于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观念上将造型设计基础视为前期教学的形式训练,导致出现了教学理论与实际设计应用脱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环节大量的讲授理论,缺乏引导和实际动手设计课程,最终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对理论的直观理解,没有创新意识这些弊端。工业造型设计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开放式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思路,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工业设计造型的本质。工业造型设计不仅拓宽学生学科的知识面,还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充分开发和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一、 明确课程教学思路,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1. 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教学课程不应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是应该以了解实践产品造型设计为主要培养目的。工业造型设计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囊括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以及动态设计材料加工等诸多范畴,其交叉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这里体现得尤其突出。
2. 在培养学生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单纯地讲授课程理论体系知识,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收效甚微。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多结合产品造型设计在生活和企业设计案例,由介绍分析人们身边的产品,辨别其优缺点,建立完善学生对造型设计上的理论知识体系。
3. 以此为基础,在现有的产品和设计理论上,发掘学生的改良和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对基础造型设计理论直观的概念,同时也激发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改良和革新。最终,为今后步入社会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校园创新活动中,为广大学生提供概念转化为产品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企业输送特色型的人才。
二、 探索课程授课规律,创建特色授课计划
1. 鉴于本课程其性质,在大多数高校里多为非工业设计专业选修课这一特点,不难发现学生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日益精细化全面化。交叉学科领域内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表现得越来越显著。
2. 针对这些现象,对本课程授课的方式方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主体,灵活授课,实践教学”应当作为我们授课时最注重的层面。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授课方式。在实践环节中,灵活穿插着设计理论知识讲解,强化教学效果。
3. 创建有课程特色的授课计划不仅能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而且能繁荣学科发展,加快创新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授课计划中强调应用实际操作能力不失为培养学生最能适应企业需要的方法之一。
三、 建立完善课程教学评估制度
1. 建立健全课程教学评估制度也是促进本课程乃至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原有的教学评估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学生产品造型设计项目的课程评比环节。在正常的授课教学环节,利用课程产品造型设计项目作品,展开教学成果评比活动。不但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检验教学课程成果,带动学科整体的革新。
2. 积极开展校内外设计创新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竞赛开展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能发掘学生设计潜力,开阔设计思路,扩大课程学习价值,繁荣学科,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提供了更为可靠有利的条件。
3. 开展课程参观实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生产设计。加强与相关产品设计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要。通过参观企业,切实体会产品造型设计从概念到产品的实现,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到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了学目标,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在方式上完善了授课-实践-社会的教学过程。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步骤是实现科研的改良创新。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从本质上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再融入材料,工艺,设计等特点,研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工业产品。
2. 提高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加大科研能力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企业对产品设计的需求,利用课程的教学优势,加强科研的改良和创新,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科研实现生产力的转化。转化的知识和经验又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案例,促进教学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工业造型设计教学应以设计的本质出发,注重设计教学的特点,发掘创新意思和强调实践能力。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良性循环,突出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特色的人才,为适应企业社会需要,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人可.走向综合化的工业设计教育.[J].装饰
[2]李亚军.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装饰
[3]安滨.当代造型基础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思考--中国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实践.新美术
[4]孙颖莹.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关键词:造型设计 教改 实践创新 评价机制
工业造型设计能力培养是工业设计类教学的基础。而且关于设计形式美法则和创造思维能力都是以造型设计实践活动为基础,在丰富的实践教学和创新中渐渐形成对形式美的理解模仿和创造。放眼国内外,各大专业院校和综合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历史都不算长。工业设计这门专业从开创以来,以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体系为蓝本并且快速发展。其中工业造型设计又为其设计理论基础。当今社会,在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日益精细化的同时,也对产品造型设计要求也多样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本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通过更多实际的企业设计产品的案例来教学,创造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便增强教学效果。
纵观国内现状,由于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观念上将造型设计基础视为前期教学的形式训练,导致出现了教学理论与实际设计应用脱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环节大量的讲授理论,缺乏引导和实际动手设计课程,最终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对理论的直观理解,没有创新意识这些弊端。工业造型设计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开放式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思路,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工业设计造型的本质。工业造型设计不仅拓宽学生学科的知识面,还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充分开发和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一、 明确课程教学思路,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1. 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教学课程不应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是应该以了解实践产品造型设计为主要培养目的。工业造型设计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囊括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以及动态设计材料加工等诸多范畴,其交叉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这里体现得尤其突出。
2. 在培养学生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单纯地讲授课程理论体系知识,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收效甚微。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多结合产品造型设计在生活和企业设计案例,由介绍分析人们身边的产品,辨别其优缺点,建立完善学生对造型设计上的理论知识体系。
3. 以此为基础,在现有的产品和设计理论上,发掘学生的改良和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对基础造型设计理论直观的概念,同时也激发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改良和革新。最终,为今后步入社会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校园创新活动中,为广大学生提供概念转化为产品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企业输送特色型的人才。
二、 探索课程授课规律,创建特色授课计划
1. 鉴于本课程其性质,在大多数高校里多为非工业设计专业选修课这一特点,不难发现学生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日益精细化全面化。交叉学科领域内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表现得越来越显著。
2. 针对这些现象,对本课程授课的方式方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主体,灵活授课,实践教学”应当作为我们授课时最注重的层面。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授课方式。在实践环节中,灵活穿插着设计理论知识讲解,强化教学效果。
3. 创建有课程特色的授课计划不仅能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而且能繁荣学科发展,加快创新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授课计划中强调应用实际操作能力不失为培养学生最能适应企业需要的方法之一。
三、 建立完善课程教学评估制度
1. 建立健全课程教学评估制度也是促进本课程乃至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原有的教学评估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学生产品造型设计项目的课程评比环节。在正常的授课教学环节,利用课程产品造型设计项目作品,展开教学成果评比活动。不但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检验教学课程成果,带动学科整体的革新。
2. 积极开展校内外设计创新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竞赛开展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能发掘学生设计潜力,开阔设计思路,扩大课程学习价值,繁荣学科,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提供了更为可靠有利的条件。
3. 开展课程参观实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生产设计。加强与相关产品设计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要。通过参观企业,切实体会产品造型设计从概念到产品的实现,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到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了学目标,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在方式上完善了授课-实践-社会的教学过程。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步骤是实现科研的改良创新。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从本质上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再融入材料,工艺,设计等特点,研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工业产品。
2. 提高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加大科研能力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企业对产品设计的需求,利用课程的教学优势,加强科研的改良和创新,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科研实现生产力的转化。转化的知识和经验又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案例,促进教学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工业造型设计教学应以设计的本质出发,注重设计教学的特点,发掘创新意思和强调实践能力。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良性循环,突出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特色的人才,为适应企业社会需要,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人可.走向综合化的工业设计教育.[J].装饰
[2]李亚军.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装饰
[3]安滨.当代造型基础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思考--中国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实践.新美术
[4]孙颖莹.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