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评改模式利弊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hiz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中作文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改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不能使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本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究了不同作文评改模式的优点与缺点。

一、语文教师对作文全评全改


  学生课堂上或课下写完作文后,把作文交到老师手里,语文老师拿到学生的作文后,开始对全班学生的作文从前到后依次地评改。
  其优点:语文老师可掌握全班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可知道哪些学生的作文写得好,比如词语运用得恰当,句子运用得正确,文章的结构布局合理等;哪些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差,怎样差,差在哪里等。老师了解这些情况后,就可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使高、中、低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水平。
  其缺点:作文评改的工作量较大,老师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全部作文的评改,迫使讲评课延迟,作文的评改教学活动就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由写作中的主体变成了评改中等待的客体,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师生面对面评改


  语文老师和学生坐在一起评改学生的作文,是高中作文教学中典型且有效的因材施教式的作文评改方法。不但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作文评改模式,而且这样的作文评改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老师和学生面对面评改时,不仅仅是评改学生的作文,还是老师和学生的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更是情感的碰撞。“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写作水平稍低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写作基本功比较薄弱,对字、词、句的应用不合理,不准确,而且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要想使他们放弃原有的想法,真心真意地面对老师的作文评改,就需要语文老师和他们面对面地、真诚地情感交流与沟通。可对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对于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也要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予指正,既要让学生充满敬意,又要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这种评改模式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利于作文评改效益的最大化。面对面评改作文时,教师可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能做到挖掘深入,又能做到透彻讲解,还可以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对于评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当面请教,从“摸着石头过河”与“盲人摸象”的猜疑状态,转变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种评改模式指导准确到位,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然而,这种评改模式面对的学生较多,不但工作量非常大,耗时比较长,而且容易造成评改的过程无限延长,使作文讲评课严重滞后。

三、组织学生分组评改作文


  让学生分组评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過角色转变后重新审视作文,体现出评改模式的人文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1.强化了参与与合作意识。学生由写作者到评改者角色的转变,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比较熟悉,交流评改体会、写作文评语、打分等,可以促使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提高,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思想碰撞出了创造性的火花,提高了作文的思维水平。
  2.有效促进取长补短。学生评改其他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好的写作框架、写作思路时,发现文章中用到的精美句子和短语时,可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本小组内的交流与分享,可使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促进自我认识的提高。
  但这种评改模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受学生自身作文水平的限制,评改作文不能做到真正的科学与合理,交流的问题与内容不能做到正确无误;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交流、分享、合作的内容不能做到全面与有效。使用时,要做到三思而后行。

四、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评改


  这种评改方式把学生的作文放到语文教师的博客上或QQ日志里,或者发布到班级的QQ群里。这是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评改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1.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这种评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使作文评改由静到动,由封闭到开放,充分体现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热情,彰显出这种评改模式的魅力。
  2.提高了评改的有效性。学生评改别人的作文时,可一边评改一边把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发布到QQ群里,让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既帮助评改者提高认识,又对评改的作文做到了公平、科学、合理,提高了评改的针对性,更提高了评改的有效性。
  缺点是容易受到上网环境的限制,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不务正业”,需要老师的督促和严格的监管。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评改方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是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各种模式的利与弊,三思而后行。
  作者简介: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或借物抒情,或直抒胸臆……品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啜饮一杯香醇的美酒,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语文老师应该精心设置每一节课,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下面我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为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语文课导入的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
期刊
古人有经验之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行万里路”,知事要“躬行”,指的就是要亲身实践。而观察是认识的源头。视觉生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因此在孩子练习写话的起步階段,学会观察尤其重要。一、“静”物观察,“形”态各异  1.观察要注意深度。指导学生观察须从孩子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如观察小动物、水果、
期刊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应该“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名著导读教学中,必须以兴趣为先导”。本文就以八年级学生的《契诃夫小说集》阅读成果汇报为例,谈谈名著阅读成果汇报的几种形式,以期待通过这样的教学探索帮助学生深入作品,理解内涵,培养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一、幻灯片汇报  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使用是很感兴趣的。阅读汇报课上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主题要求进行幻灯片的制作,以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两度提到“对话”一词,其一是“教学建议”里的“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二是在“关于阅读”里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课堂教学也更是热闹非凡,似乎大家都开始“对话”了,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还是对“对话”的误读与误操作。一、概念的厘清——对话与教学对话  1.对话。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最早提出了对话的概念
期刊
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是我们组织学生即时性自我评价的根本目的。由于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学生的自我评价常常发生在一瞬间,具有随机性,所以它往往因匆忙而流于形式,从而减弱了其应有的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功能。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做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学生即时性自我评价的效果?一、帮助学生明晰自我评价参照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他采用什么参照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评价结果,进而影响他本次评价的最终效果。
期刊
《普罗米修斯盗火》改编于古希腊神话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无火的困苦触犯天规,义无反顾为人类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人类文明从此迈进了一大步,而自己却受到了残酷的惩罚。本文赞颂了普罗米修斯聪明机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篇神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感人,结构清晰而明朗,语言准确而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富有语言美、结构美。为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期刊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依然不能完全取代“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活跃学生思维,形成语文素养。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免有这样的情况: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问得太勤,学生疲于思考;问得脱离文本和课堂,学生肆意回答。以及问得不注意时机,问得没有梯度,执着于设计好的问题不会追问、不知变通等现象也时常出现。这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故事,将古诗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篇课文。笔者以《黄鹤楼送别》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包诗”类课文“扣诗学文,诵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入题,引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  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得动人吗?  生:应该先了解诗的意思,把诗读懂,才能读出感
期刊
区里举办青年教师“幸福课堂”赛课活动,许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许老师工作时间不长,但极具亲和力,对文本有研究,着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当然,也有值得商榷、有待完善之处。教学片段一:情趣模仿教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学生的朗讀能力,在低中年级理应受到教师关注与引导。教学片段中,读海底声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朗
期刊
语文教学要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位哲人曾说:“没有感情的认识就不是深刻的认识,深刻的认识需要在认识中融入情感,这样才能得到力量,引起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要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否则很容易走向偏激。个性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文学的美、文学的情,从而感受文学的意境和空间,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境的目的。一、师情:课堂情感激发的主舵手  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特有的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