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明察秋毫”,练就“火眼金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有经验之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行万里路”,知事要“躬行”,指的就是要亲身实践。而观察是认识的源头。视觉生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因此在孩子练习写话的起步階段,学会观察尤其重要。

一、“静”物观察,“形”态各异


  1.观察要注意深度。指导学生观察须从孩子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如观察小动物、水果、文具、植物、日用品等。这些事物虽是孩子们常见的,但他们往往视而不见。苹果、香蕉经常吃,铅笔、橡皮经常用,真要动笔去写,也绝非易事。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帮孩子“练眼”。一次,小侯同学拿来了一袋枣子,说是送给我吃。我随手抓了一把,让学生说说枣子的样子。孩子们纷纷举手了,有的说:“枣子是椭圆形的。”有的说:“枣子是红的。”有的说:“红中带绿。”我趁机让他们仔细观察比较,引导他们发现:这些枣子有的红色居多,绿色较少;有的大部分是绿色,红色只占一点点。绿色部分也有颜色差异,并告诉学生颜色的变化与成熟度有密切的联系。达·芬奇画鸡蛋一千个不同样,教学生观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细微变化。
  2.观察要注意广度。我们可以从不同途径、不同方式来拓宽学生观察的广度。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互联网带给了教学莫大的方便。执教《观察青虫》时,教者用一组高清照片展示了各个角度青虫的样子,哪怕是青虫头部的两个小黑点都清晰无比,学生的观察自然准确。执教《未来的交通工具》时,教者用一段视频为学生介绍了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为学生想象未来交通工具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运用多媒体拓宽视野范围,为学生认识外界事物打开另一扇窗,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二、“动”物观察,“神”态各异


  1.一叶一草间,皆有动静之美。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他们观察物体之“动”态美。有一次,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门前的两棵红枫。我引导学生观察红枫在风中的姿态,先观察红枫的叶子,再观察红枫的整体。学生在写话中写道:“一阵风吹过,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枝头轻轻摇动,就像无数只扇动翅膀的红色蝴蝶。”“这两树红枫,远看,像两团熊熊的火焰。”经过指导,有的学生运用“扇动翅膀的红色蝴蝶”来比喻红色枫叶,从微观上比较生动地抓住了枫叶细细颤动的形态。有的学生把枫树比喻成火焰,将枫树轻曳,如同烈焰的整体动感,从宏观的角度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2.一蹦一跳时,皆有灵活之美。低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都比较熟悉,活泼的小白兔、可爱的金鱼、贪玩的小狗都是他们的好朋友。那如何让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清楚,结合口语交际的教学,我请一个学生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狗,然后指导全班学生观察。观察的时候,我先提醒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头到尾地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地观察,还可以先整体再局部。接着我请学生观察它独特的地方。最后,我一边让小狗自由活动,一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动词,描述小狗的活动情景。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小狗咬、抓、摇、叼等动作,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动词的准确性。小狗在班上自由自在地活动,跟每个小朋友套近乎,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大家在小狗活动的时候,自由讨论,气氛热烈。我们班的学生在写话中这样描述:“这只狗全身雪白,细长的毛,圆圆的眼睛,腿短短的。一对大大的耳朵朝前软软地耷拉着,跑起路来,尾巴一翘一翘的,十分惹人喜爱。今天,它到班级里来作客,十分淘气。起初,它东张西望,一蹦一跳。有时,它自己绕着自己的尾巴,转圈。有时,它边走边玩,看到教室地上有一本本子,它就叼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它来到小主人身边,不时抓抓他的脚,要不就是咬他的裤子,再不就是‘呜呜’地叫,希望引起小主人的注意。当小主人说:‘拜一个吉祥如意!’它便顺从地站了起来,举起爪子向大家行拜。当小主人要扔给它食物作为奖赏,它高兴地摇摇尾巴,一下子就接住了。”这个同学就抓住了小狗的特点,运用“叼”“抓”“咬”“拜”这些动词,让它的形态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三、“情”物观察,“品”态各异


  1.观察是立体的。要调动多感官参与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比如观察水果,我们指导学生用眼睛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后,水果的气味、口感、就必须学生用鼻子、嘴巴去闻,去尝,去品才能真正领悟香、脆、软、糯、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一次,教者带了一杯醋和一杯可乐,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再猜。学生非常兴奋,纷纷举手,有的说是酱油,有的说是醋,有的说是糖水。老师接着提出:品尝液体,通过观察表情来猜。最后,老师公布答案,揭示活动目的。根据这个活动,一名学生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见老师拿起其中一杯,‘咕咚’一声,喝下了一口,她立刻眉头紧皱,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嘴巴紧紧抿着,似乎很难受的样子。我敢肯定老师喝的是醋。紧接着,老师又拿起了另一杯喝了一口,只见她,眉头舒展,眼睛弯成了月牙,嘴角往上翘,舌头伸出来舔了舔嘴唇,似乎很好喝,我猜老师这次喝的一定是可乐。最后老师公布答案是醋和可乐,我猜对了!今天的表情游戏真有趣!”生活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品尝食物、观察表情变化来深入了解一些事物的特点。
  2.“情”感是丰富的。大自然是活水源头,带领学生玩泥巴,逮蚂蚱,捡稻穗,放风筝——走田间小道,闻泥土芬芳,赏野花嫩草,采瓜果桑麻,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吸取大自然给予的馈赠。金秋十月,带领孩子们闻香而行,一名学生便在日记中写道:“大家纷纷摇起了桂花树,一朵朵桂花簌簌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大喊:‘下雨了,真香的雨呀!’我的头上、手上、衣服上、鞋子上全沾满了金黄的桂花,我变成了个香孩子。”——孩子们的情感是多么生动鲜活!是的,大自然蕴含的信息是丰富且生动的,只有自然的声、光、色、味、形、体才能满足孩子知觉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实地观察,真切感受,学生心中真实的情感才能迸发得淋漓尽致。
  观察和积累是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善于观察,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我认为教会孩子观察是迈好写作的第一步。我们教师要重视指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感受。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我们教师能有序、有法、有趣地进行观察指导,必定能让学生胸中有万壑,文思如泉涌!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中国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诗歌就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最近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歌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由此刮起了一股全民学习古代诗歌的文化热潮。  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经典,它的表达与呈现的方式与学生如今日常的语言运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结构及其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递过程,强调教师自身教法的合理性,出现了“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忽视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需要,对教法的接受程度,忽视了主体一方的认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亦步亦趋,难以挣脱教师预先设定的条条框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课堂要不断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的
期刊
字词是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书面化的敲门砖,是语文学习的基石。王力认为:“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学好造句。”法国语言学家马赛科恩《语言》一书认为:“语言的主体就是全部词汇。”他们无一不在告诫我们字词积累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一年级正是学生书面性的字词积累从无到有、从一团乱麻到抽丝剥茧的关键时期,一年级教师更应该着重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字词积累。一、一年级学生字词积累现状及问题  1.从字词范围和标准上看。汉字的
期刊
新的部编版教材已经在部分年级投入使用,与现用的苏教版教材有所不同的是,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分为了“精读课”“略读课”,到了初中更是变为“教读”“自读”。那么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自读的能力,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加以关注的。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尝试。希望可以通过一节节“家常课”的学习,改变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读完收获不多、学完文本解读能力提升有限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篇
期刊
育人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无论是哪个学科,都要充分挖掘教育元素,把德育教育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纵观现行的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除了具有传承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的功能之外,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主义教育、习惯养成等等诸多的教育内涵。这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有效教育媒介。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做有效的德育渗透呢?一、境由文起,育德于文  情境的创设在
期刊
三月末的潍坊依然春寒料峭。22日,我们在戴校长的带领下,一行9人走进潍坊北海学校参观考察,对北海学校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在北海学校一天半的观摩、学习和交流中,我细心聆听,认真记录,积极询问,不断求索,这次学习真是深受震撼,收获颇丰。我们离开北海学校的那一瞬间,我由衷地感慨:“不虚此行!”一、学习目标要精,学习任务要简  每一单元有一个总目标,每一课有一个分目标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可谓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各种教学流派、教学风格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课堂教学的形式也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纵观各位名家大师的课堂,我们发现,名师们在课堂上各施所长,都能创造性地运用文本资源,引领学生在语文的百花园中尽情徜徉。这样的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堪称匠心独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
期刊
【人物名片】吴琦,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宜兴市小学语文兼职研训员。曾获宜兴市首届“教书育人奖”,并先后荣获“宜兴市新长征突击手”“宜兴市优秀青年教师”“宜兴市优秀女人才”等称号。多年来,坚持儿童立场,尊重童年文化,积极倡导并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创建。确立了课内“自主读悟,情智共生”,课外“优质阅读,自由表达”的教学追求。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十多项省市级课题,目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样把教材中的课文转化为可教的教学内容,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表达是什么?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中表达分为两种,即“显性”和“隐性”。所谓的“显性”表达包括说、写、读,是直接的、普遍的、经常性的表达训练方式。而另一种“隐性”表达,则是通过阅读某些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表达是把作者的情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或借物抒情,或直抒胸臆……品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啜饮一杯香醇的美酒,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语文老师应该精心设置每一节课,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下面我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为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语文课导入的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