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孔洞,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片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危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一部分则蛀入雌穗轴内,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缺粒、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时期。
二、发生规律与习性
(一)生活习性
玉米螟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的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从北方到南方,每年发生一代到六代。我省少数谷子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或在积温偏高的年份部分可产生二代,但危害轻于一代,且不能成为第二年有效越冬虫源,即不完全二代发生区,其它地区均属一代发生区。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开始化蛹、羽化,并产卵为害。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植株,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共5龄,3龄前多在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及叶腋等处危害,4龄以后钻蛀危害,幼虫经过几次蜕皮,逐渐老熟,一般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
(二)活动规律
成虫白天躲藏在茂密的作物田里或田边沟旁的杂草丛内,夜间开始活动,飞行力强,有趋光性和强烈的性引诱现象。玉米螟幼虫有趋糖、趋触(即整个躯体尽量保持与植物组织接触和趋近的特性)、趋湿、趋温等特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越冬基数的关系
越冬基数是影响玉米螟发生数量和危害的基础。一般玉米秸秆堆放多及越冬存活率高的地方历年发生危害就重。
(二)气候条件的关系
对玉米螟影响最大的是雨量和湿度,玉米心叶期过于干旱时叶片上的卵块往往会脱落。6-8月如果降雨均匀,相对湿度达70%以上,玉米螟会严重发生。
(三)与天敌的关系
玉米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目前有记录的天敌共136种,包括寄生性天敌68种,捕食性天敌63种,病原微生物5种,我国有报道的70种以上,其中寄生天敌有20多种,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等,其中赤眼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对玉米螟有很大抑制作用。
(四)与玉米品种抗螟性的关系
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
(五)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制定玉米螟综合防治规划,必须注意种植布局。
四、主要测报方法
(一)越冬虫源调查
在秋后和冬后各抽查主要寄主作物的秸秆100株左右,根据秸秆有虫头数、活虫数、残存秸秆的数量,推算越冬基數,预测当年可能发生的程度。
(二)田间卵量消长调查
百株卵量是表示各代发生轻重的主机指标之一,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块面积不小于5亩,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作好标记,每3d调查1次,逐叶观察,随时记载。
(三)玉米生育期调查
实践证明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进行,抽丝盛期调查应从抽丝开始,第2d调查一次,当抽丝达60%时即为盛期,如用剪花丝抹药泥法防治时,可在抽丝盛期后7天左右防治最佳。
(四)幼虫危害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地块,在心叶中期和末期调查花叶株率,穗期调查雌穗的虫穗率,指导防治,每块地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100-2000株。
防治指标: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百株有虫达60头左右,即可进行防治。
五、防治方法
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必须采用田内与田外防治相结合,越冬时期与生长季节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与一般防治相结合,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才能达到较显著效果。
(一)农业技术防治
1.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口基数
因地制宜,利用烧、沤、轧、封、剥、铲等办法,把越冬幼虫数量压低到很小的程度。
2.选育抗螟品种
玉米品种间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异,选择高抗虫害玉米品种,能够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发生和发展。
3.改变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
(二)化学防治
1.心叶末期防治
可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以1:15比例与细沙或煤渣拌匀后撒入玉米心叶,连续2次,防治效果达90%以上。
2.穗期防治
玉米露雄时,用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灌注雄穗;或喷洒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使药液渗入花丝杀死在穗顶危害的幼虫。或用敌敌畏乳油熏蒸,装入塑料袋中系在玉米秆中上部熏蒸成虫,有效控制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
3.利用先进的植保机械防治
在玉米抽穗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进行喷雾,药剂可采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5%氰戊菊酯乳油225~300mL/hm2、48%毒死蜱乳油1.5~2.25L/hm2+磷酸二氢钾2.25~3kg喷雾处理。
(三)生物防治
可用赤眼蜂和白僵菌、Bt颗粒剂或乳剂防治
1.赤眼蜂防治
放蜂时间在当地玉米螟田间化蛹率达20%后推迟10d第一次放蜂,间隔10d后二次放蜂,第三次放蜂时间为第二次放蜂后10d,每次放蜂量为每亩5000头。盛期放蜂量要大些,这样效果比较理想,寄生率达70%~90%以上,按照放蜂量、放蜂地点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蜂卡撕成小块,用秸秆皮或会线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距基部1/3处。
2.白僵菌防治
在4-5月玉米螟醒蛰前,用白僵菌喷粉封垛。按秸秆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原粉100g,用喷粉机喷粉,使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死亡,进行白僵菌封垛。
3.用Bt颗粒剂或乳剂防治
用Bt颗粒剂在玉米叶末前期撒人心叶里,第6~7平方米用700g,中午阳光太强时不宜施药。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t乳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乳剂,每公顷用量为1500mL,对水155kg。
(四)物理器械防治法
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设灯防治,杀虫灯一般设在秸秆集中地方,每隔200米设一盏,将玉米秸秆垛包围在杀虫灯的有效防治范围内。每天开灯时间为晚9时至第二天凌晨4时。
(五)性诱剂的利用
把性诱剂与粘胶、毒药、诱虫灯或高压电网灯配方使用诱杀成虫。
玉米螟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孔洞,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片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危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一部分则蛀入雌穗轴内,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缺粒、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时期。
二、发生规律与习性
(一)生活习性
玉米螟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的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从北方到南方,每年发生一代到六代。我省少数谷子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或在积温偏高的年份部分可产生二代,但危害轻于一代,且不能成为第二年有效越冬虫源,即不完全二代发生区,其它地区均属一代发生区。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开始化蛹、羽化,并产卵为害。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植株,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共5龄,3龄前多在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及叶腋等处危害,4龄以后钻蛀危害,幼虫经过几次蜕皮,逐渐老熟,一般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
(二)活动规律
成虫白天躲藏在茂密的作物田里或田边沟旁的杂草丛内,夜间开始活动,飞行力强,有趋光性和强烈的性引诱现象。玉米螟幼虫有趋糖、趋触(即整个躯体尽量保持与植物组织接触和趋近的特性)、趋湿、趋温等特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越冬基数的关系
越冬基数是影响玉米螟发生数量和危害的基础。一般玉米秸秆堆放多及越冬存活率高的地方历年发生危害就重。
(二)气候条件的关系
对玉米螟影响最大的是雨量和湿度,玉米心叶期过于干旱时叶片上的卵块往往会脱落。6-8月如果降雨均匀,相对湿度达70%以上,玉米螟会严重发生。
(三)与天敌的关系
玉米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目前有记录的天敌共136种,包括寄生性天敌68种,捕食性天敌63种,病原微生物5种,我国有报道的70种以上,其中寄生天敌有20多种,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等,其中赤眼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对玉米螟有很大抑制作用。
(四)与玉米品种抗螟性的关系
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
(五)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制定玉米螟综合防治规划,必须注意种植布局。
四、主要测报方法
(一)越冬虫源调查
在秋后和冬后各抽查主要寄主作物的秸秆100株左右,根据秸秆有虫头数、活虫数、残存秸秆的数量,推算越冬基數,预测当年可能发生的程度。
(二)田间卵量消长调查
百株卵量是表示各代发生轻重的主机指标之一,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块面积不小于5亩,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作好标记,每3d调查1次,逐叶观察,随时记载。
(三)玉米生育期调查
实践证明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进行,抽丝盛期调查应从抽丝开始,第2d调查一次,当抽丝达60%时即为盛期,如用剪花丝抹药泥法防治时,可在抽丝盛期后7天左右防治最佳。
(四)幼虫危害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地块,在心叶中期和末期调查花叶株率,穗期调查雌穗的虫穗率,指导防治,每块地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100-2000株。
防治指标: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百株有虫达60头左右,即可进行防治。
五、防治方法
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必须采用田内与田外防治相结合,越冬时期与生长季节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与一般防治相结合,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才能达到较显著效果。
(一)农业技术防治
1.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口基数
因地制宜,利用烧、沤、轧、封、剥、铲等办法,把越冬幼虫数量压低到很小的程度。
2.选育抗螟品种
玉米品种间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异,选择高抗虫害玉米品种,能够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发生和发展。
3.改变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
(二)化学防治
1.心叶末期防治
可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以1:15比例与细沙或煤渣拌匀后撒入玉米心叶,连续2次,防治效果达90%以上。
2.穗期防治
玉米露雄时,用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灌注雄穗;或喷洒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使药液渗入花丝杀死在穗顶危害的幼虫。或用敌敌畏乳油熏蒸,装入塑料袋中系在玉米秆中上部熏蒸成虫,有效控制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
3.利用先进的植保机械防治
在玉米抽穗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进行喷雾,药剂可采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5%氰戊菊酯乳油225~300mL/hm2、48%毒死蜱乳油1.5~2.25L/hm2+磷酸二氢钾2.25~3kg喷雾处理。
(三)生物防治
可用赤眼蜂和白僵菌、Bt颗粒剂或乳剂防治
1.赤眼蜂防治
放蜂时间在当地玉米螟田间化蛹率达20%后推迟10d第一次放蜂,间隔10d后二次放蜂,第三次放蜂时间为第二次放蜂后10d,每次放蜂量为每亩5000头。盛期放蜂量要大些,这样效果比较理想,寄生率达70%~90%以上,按照放蜂量、放蜂地点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蜂卡撕成小块,用秸秆皮或会线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距基部1/3处。
2.白僵菌防治
在4-5月玉米螟醒蛰前,用白僵菌喷粉封垛。按秸秆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原粉100g,用喷粉机喷粉,使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死亡,进行白僵菌封垛。
3.用Bt颗粒剂或乳剂防治
用Bt颗粒剂在玉米叶末前期撒人心叶里,第6~7平方米用700g,中午阳光太强时不宜施药。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t乳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乳剂,每公顷用量为1500mL,对水155kg。
(四)物理器械防治法
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设灯防治,杀虫灯一般设在秸秆集中地方,每隔200米设一盏,将玉米秸秆垛包围在杀虫灯的有效防治范围内。每天开灯时间为晚9时至第二天凌晨4时。
(五)性诱剂的利用
把性诱剂与粘胶、毒药、诱虫灯或高压电网灯配方使用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