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特点与防治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n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孔洞,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片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危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一部分则蛀入雌穗轴内,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缺粒、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时期。
  二、发生规律与习性
  (一)生活习性
  玉米螟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的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从北方到南方,每年发生一代到六代。我省少数谷子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或在积温偏高的年份部分可产生二代,但危害轻于一代,且不能成为第二年有效越冬虫源,即不完全二代发生区,其它地区均属一代发生区。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开始化蛹、羽化,并产卵为害。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植株,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共5龄,3龄前多在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及叶腋等处危害,4龄以后钻蛀危害,幼虫经过几次蜕皮,逐渐老熟,一般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
  (二)活动规律
  成虫白天躲藏在茂密的作物田里或田边沟旁的杂草丛内,夜间开始活动,飞行力强,有趋光性和强烈的性引诱现象。玉米螟幼虫有趋糖、趋触(即整个躯体尽量保持与植物组织接触和趋近的特性)、趋湿、趋温等特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越冬基数的关系
  越冬基数是影响玉米螟发生数量和危害的基础。一般玉米秸秆堆放多及越冬存活率高的地方历年发生危害就重。
  (二)气候条件的关系
  对玉米螟影响最大的是雨量和湿度,玉米心叶期过于干旱时叶片上的卵块往往会脱落。6-8月如果降雨均匀,相对湿度达70%以上,玉米螟会严重发生。
  (三)与天敌的关系
  玉米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目前有记录的天敌共136种,包括寄生性天敌68种,捕食性天敌63种,病原微生物5种,我国有报道的70种以上,其中寄生天敌有20多种,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等,其中赤眼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对玉米螟有很大抑制作用。
  (四)与玉米品种抗螟性的关系
  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
  (五)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制定玉米螟综合防治规划,必须注意种植布局。
  四、主要测报方法
  (一)越冬虫源调查
  在秋后和冬后各抽查主要寄主作物的秸秆100株左右,根据秸秆有虫头数、活虫数、残存秸秆的数量,推算越冬基數,预测当年可能发生的程度。
  (二)田间卵量消长调查
  百株卵量是表示各代发生轻重的主机指标之一,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块面积不小于5亩,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作好标记,每3d调查1次,逐叶观察,随时记载。
  (三)玉米生育期调查
  实践证明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进行,抽丝盛期调查应从抽丝开始,第2d调查一次,当抽丝达60%时即为盛期,如用剪花丝抹药泥法防治时,可在抽丝盛期后7天左右防治最佳。
  (四)幼虫危害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地块,在心叶中期和末期调查花叶株率,穗期调查雌穗的虫穗率,指导防治,每块地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100-2000株。
  防治指标: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百株有虫达60头左右,即可进行防治。
  五、防治方法
  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必须采用田内与田外防治相结合,越冬时期与生长季节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与一般防治相结合,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才能达到较显著效果。
  (一)农业技术防治
  1.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口基数
  因地制宜,利用烧、沤、轧、封、剥、铲等办法,把越冬幼虫数量压低到很小的程度。
  2.选育抗螟品种
  玉米品种间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异,选择高抗虫害玉米品种,能够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发生和发展。
  3.改变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
  (二)化学防治
  1.心叶末期防治
  可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以1:15比例与细沙或煤渣拌匀后撒入玉米心叶,连续2次,防治效果达90%以上。
  2.穗期防治
  玉米露雄时,用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灌注雄穗;或喷洒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使药液渗入花丝杀死在穗顶危害的幼虫。或用敌敌畏乳油熏蒸,装入塑料袋中系在玉米秆中上部熏蒸成虫,有效控制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
  3.利用先进的植保机械防治
  在玉米抽穗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进行喷雾,药剂可采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5%氰戊菊酯乳油225~300mL/hm2、48%毒死蜱乳油1.5~2.25L/hm2+磷酸二氢钾2.25~3kg喷雾处理。
  (三)生物防治
  可用赤眼蜂和白僵菌、Bt颗粒剂或乳剂防治
  1.赤眼蜂防治
  放蜂时间在当地玉米螟田间化蛹率达20%后推迟10d第一次放蜂,间隔10d后二次放蜂,第三次放蜂时间为第二次放蜂后10d,每次放蜂量为每亩5000头。盛期放蜂量要大些,这样效果比较理想,寄生率达70%~90%以上,按照放蜂量、放蜂地点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蜂卡撕成小块,用秸秆皮或会线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距基部1/3处。
  2.白僵菌防治
  在4-5月玉米螟醒蛰前,用白僵菌喷粉封垛。按秸秆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原粉100g,用喷粉机喷粉,使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死亡,进行白僵菌封垛。
  3.用Bt颗粒剂或乳剂防治
  用Bt颗粒剂在玉米叶末前期撒人心叶里,第6~7平方米用700g,中午阳光太强时不宜施药。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t乳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利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乳剂,每公顷用量为1500mL,对水155kg。
  (四)物理器械防治法
  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设灯防治,杀虫灯一般设在秸秆集中地方,每隔200米设一盏,将玉米秸秆垛包围在杀虫灯的有效防治范围内。每天开灯时间为晚9时至第二天凌晨4时。
  (五)性诱剂的利用
  把性诱剂与粘胶、毒药、诱虫灯或高压电网灯配方使用诱杀成虫。
其他文献
[摘要]小麦黄矮病是一种老病害,在当地多年未发生危害,但近年由于气候变暖,该病呈现逐年加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分析了小麦黄矮病发生加重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策论。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发生原因;防治  济源市位于黄淮海平原,是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播种冬小麦30万亩左右。据记载,小麦黄矮病曾在20世纪70-80年代在此区轻发生,表现为小麦矮化不抽穗。但近两年该病在此区发生呈现加
期刊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磷素营养的丰缺,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在缺磷的土壤上增施磷肥,不但可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改善农产品品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磷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磷与根系生长  磷能促进根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期刊
[摘要]丝黑穗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在我过春玉米区发生较重。其主要原因是种子选育不当,药剂使用不合理,气候条件差,通过选育良种,合理轮作,科学使用药剂等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  [关键词]丝黑穗病;发生;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也危害高梁属和黍属的一些植物。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入侵,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
期刊
一、試验项目 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三个因素、四个水平、十四个小区处理,简称“3414”
期刊
茄子是我市主要的蔬菜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产品,已成为我市冬季蔬菜种植的主导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连续多年的种植,病害危害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着茄子的产量和品质。针对茄子的生长习惯和病害发生的特点,总结出茄子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黄萎病  此病为土传性病害,表现为半边叶或半边植株发病,茎部维管束变褐,以后全株枯死或矮化。茄子黄萎病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
期刊
[摘要]随着沃土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逐渐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科学施肥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重视。本文就科学施肥的原则及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此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水平,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科学;施肥;原则;方法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水、肥、气、热等条件。肥,就象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食物,决定着作物是否吃饱吃好,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决定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而要实现农产品
期刊
一、水稻二化螟  水稻二化螟谷名钻心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还能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  1.为害特点  二化螟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  2.发生特点  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在稻株近水面处,夜晚活动,有较强地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或叶鞘上,结成椭圆形卵块。苗期和分蘖期多产在茎部2~3叶尖端1~2寸处,分蘖后期和圆秆抽穗期多产于近水面的叶鞘上,以第二代
期刊
[摘要]据调查,玉米穗部秃尖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滦平县的气候特点,结合生产实践以及调查的结果,对滦平县玉米生产中穗部出现秃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其防治措施,为滦平县乃至冀北地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玉米;秃尖;防治措施  玉米作为滦平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在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县玉米年种植面积在28万亩左右,占全县总种
期刊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是黄瓜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了解和防治霜霉病是黄瓜生产者的必备知识,下面就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阐述如下:  一、表现症状  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子。子叶被危害后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
期刊
[摘要]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极其重要,了解微量元素的特点和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症状及微量元素施用方法,对作物丰产丰收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量元素;作用;缺素症;施用方法;作物  作物生长发育不仅需要C、H、0、N、P、K等大量元素,更需要许多中微量元素如Ca、Mg、S、B、zn、Mo、Mn、Fe、Cu、Ce等,现已发现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元素有70多种,这里只介绍和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其生理作用是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