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明确某水力发电站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以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为该水力发电站职业病防治及其职业卫生管理提出建议。 结果 该水力发电站在生产过程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硫酸、铅及其化合物化浓度合格率100%;噪声合格率100%;工频电场强度合格率88.9%。 结论 该水力发电站设立有职业病防治机构,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基本齐全,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已经按制度执行,制订有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培训演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关键词]水力发电 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06-01
为了切实加强工作场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要求。受某水力发电站委托,笔者于2014年1-2月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范围及内容
本次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大坝、发电厂房(主厂房、安装间)、配电室、开关室、中制室、蓄电池室、励磁变室、生活水处理设施等。
本次评价内容包括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建筑卫生学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内容的调查与评价等。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作为评价依据。
1.3 评价方法
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企业职业病防治有关数据和资料,采用调查表分析法、定量分级法、职业卫生检测、综合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
2.结果
2.1 工艺流程
大坝蓄水产生势能,在势能作用下推动水轮机组产生动能,水轮机组动能通过水轮机发电机联轴器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转子转动时,磁场旋转,电枢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10.5Kv电能,电能通过母线输送到主变压器升压至220Kv送至开关站母线,开关站母线对各台发电机组的主变送来的电能进行汇流,然后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分配至和电网联系的各条出线线路,电网经过降压后形成用户所需要的用电等级输送给用户。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布
2.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对该水力发电站生产工艺的现场调查及所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的综合分析,该水力发电站生产过程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工频电场、噪声、振动、六氟化硫、硫酸、铅及其化合物,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频电场、噪声。
2.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布
该水力发电站硫酸和铅及其化合分布在蓄电池室,六氟化硫主要分布在主变压器、开关室;工频电场主要分布在主变压器、中控室、蓄电池室、机组自控及保护室、厂用变室、发电机房、开关站、励磁柜室;噪声声音主要分布在冷冻站、安装间、主变压器、站变压器、厂用排风机室、厂用变室、发电机房、机组输油管间、水车室等
2.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3.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及分析
对蓄电池室空气中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蓄电池室空气中的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化学有害素检测合格率100%。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分部:化学物》(GBZ/T 229.2-2010),作业级别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
2.3.2工作场所工频电场的检测结果及分析
对9个主要生产工频电场的场所进行工频电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安装间、厂用变室、励磁柜室、机组自控及保护室、发电机房、水车室、中控室等场所的工频电场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主变压器工频电场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频电场检测合格率88.9%。主变压器工频电场强度超标原因是主变压器屏蔽网有破损。
2.3.3噪声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对2名巡检工进行个体噪声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巡检工接触的8小时等效声级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4-2012)进行分析评价。该水力发电站巡检工接触的8小时噪声声级均小于85db(A),低于最低分级。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评价
2.4.1防毒措施效果评价
该水力发电站工艺过程采用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工艺参数和状态的测量、控制、显示、记录、报警的自动化,操作管理集中化和信息处理智能化;开关站露天布置,减少六化硫气体积聚,并设置围墙避免人员进入;蓄电池室设置抽风扇,将蓄电池散发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排出室内。检测结果表明,蓄电池室空气中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
2.4.2防噪设施效果评价 该水力发电站选用低噪声设备,从源头降低噪声,对噪声较大的生产设备采取消声、减振、隔离等噪声治理措施。检测结果表明,作业场所噪声的8小时等效声级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该水力发电站防噪效果良好。
2.4.3防电磁辐射效果评价
该水力发电站各主要产生防电磁辐射的设备分别布置于单独的室内,发电机出口采用金属网屏蔽母线电磁场,变配柜和励磁柜室自带防护罩并划分控制区域避免人员进入。检测结果表明,作业场所工频电场测量结果总体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该水力发电站防电磁辐射效果较好。
2.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等编制检查表对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该水力发电站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基本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3.讨论
建议:(1)配备或指定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员,明确其工作权限与职责。(2)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向全厂员工普及职业健康与卫生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作业人员正确配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应急救援的自救互救技能。(3)在水力发电站坝上补充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宣传栏,在水车室、冷冻站补充噪声危害提示牌,并每年进行评估、维护或更换。(4)更换主变压器屏蔽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2.1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2.2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88 -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关键词]水力发电 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06-01
为了切实加强工作场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要求。受某水力发电站委托,笔者于2014年1-2月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范围及内容
本次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大坝、发电厂房(主厂房、安装间)、配电室、开关室、中制室、蓄电池室、励磁变室、生活水处理设施等。
本次评价内容包括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建筑卫生学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内容的调查与评价等。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作为评价依据。
1.3 评价方法
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企业职业病防治有关数据和资料,采用调查表分析法、定量分级法、职业卫生检测、综合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
2.结果
2.1 工艺流程
大坝蓄水产生势能,在势能作用下推动水轮机组产生动能,水轮机组动能通过水轮机发电机联轴器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转子转动时,磁场旋转,电枢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10.5Kv电能,电能通过母线输送到主变压器升压至220Kv送至开关站母线,开关站母线对各台发电机组的主变送来的电能进行汇流,然后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分配至和电网联系的各条出线线路,电网经过降压后形成用户所需要的用电等级输送给用户。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布
2.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对该水力发电站生产工艺的现场调查及所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的综合分析,该水力发电站生产过程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工频电场、噪声、振动、六氟化硫、硫酸、铅及其化合物,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频电场、噪声。
2.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布
该水力发电站硫酸和铅及其化合分布在蓄电池室,六氟化硫主要分布在主变压器、开关室;工频电场主要分布在主变压器、中控室、蓄电池室、机组自控及保护室、厂用变室、发电机房、开关站、励磁柜室;噪声声音主要分布在冷冻站、安装间、主变压器、站变压器、厂用排风机室、厂用变室、发电机房、机组输油管间、水车室等
2.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3.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及分析
对蓄电池室空气中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蓄电池室空气中的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化学有害素检测合格率100%。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分部:化学物》(GBZ/T 229.2-2010),作业级别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
2.3.2工作场所工频电场的检测结果及分析
对9个主要生产工频电场的场所进行工频电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安装间、厂用变室、励磁柜室、机组自控及保护室、发电机房、水车室、中控室等场所的工频电场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主变压器工频电场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频电场检测合格率88.9%。主变压器工频电场强度超标原因是主变压器屏蔽网有破损。
2.3.3噪声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对2名巡检工进行个体噪声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巡检工接触的8小时等效声级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4-2012)进行分析评价。该水力发电站巡检工接触的8小时噪声声级均小于85db(A),低于最低分级。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评价
2.4.1防毒措施效果评价
该水力发电站工艺过程采用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工艺参数和状态的测量、控制、显示、记录、报警的自动化,操作管理集中化和信息处理智能化;开关站露天布置,减少六化硫气体积聚,并设置围墙避免人员进入;蓄电池室设置抽风扇,将蓄电池散发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排出室内。检测结果表明,蓄电池室空气中硫酸和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
2.4.2防噪设施效果评价 该水力发电站选用低噪声设备,从源头降低噪声,对噪声较大的生产设备采取消声、减振、隔离等噪声治理措施。检测结果表明,作业场所噪声的8小时等效声级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该水力发电站防噪效果良好。
2.4.3防电磁辐射效果评价
该水力发电站各主要产生防电磁辐射的设备分别布置于单独的室内,发电机出口采用金属网屏蔽母线电磁场,变配柜和励磁柜室自带防护罩并划分控制区域避免人员进入。检测结果表明,作业场所工频电场测量结果总体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该水力发电站防电磁辐射效果较好。
2.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等编制检查表对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该水力发电站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基本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3.讨论
建议:(1)配备或指定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员,明确其工作权限与职责。(2)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向全厂员工普及职业健康与卫生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作业人员正确配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应急救援的自救互救技能。(3)在水力发电站坝上补充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宣传栏,在水车室、冷冻站补充噪声危害提示牌,并每年进行评估、维护或更换。(4)更换主变压器屏蔽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2.1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2.2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88 -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