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婚礼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在历史发展的长期演变中,内容不断丰富变化。它作为展示设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主题营造、视觉传达、空间环境等层出不穷的手段变化上更是日新月异。展示空间也是伴随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的语言,通过对平面和空间的精心设计,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在此可以解释为传达婚礼主题信息)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其中,形成完美的互动沟通,这样的空间形式,婚策划上同样适用。
关键词:婚礼;展示设计;民国;上海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习俗、婚礼习俗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上海又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兼蓄着古今中外丰富又厚实的历史。有一种说法:五千年中华历史西安,两千年中华历史看北京,在上海。可以看到当时中西古今的矛盾与融合,各式婚礼展示形式百花齐放。因此,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婚礼作为展示设计形式值得考察。
传统中式婚礼展示设计
上海大多普通家庭都会选择中式传统婚礼,特别是上海农村,虽然在一些习俗方面各种各样,但主要婚礼展示方式及内容上还是大同小异。一般普通家庭的子女婚恋由父母与媒人作主,且大多都在家里办喜事。
案例一:民国时期上海郊区传统中式婚庆礼仪展示案例
主题特点:
中式传统婚礼讲究喜庆,以大红色为主色调,传达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
元素分析:
龙凤蜡烛(双数):蜡烛意为香火的延续、红色代表喜庆。
红灯笼:喜庆、装饰、渲染。
喜联:形成一种热烈、隆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欢快与幸福。
喜字、喜帐、红缎带、大红绸缎、花朵、红纸、鞭炮等:烘托喜庆、热烈的氛围,传达今后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祝愿。
红轿子(或汽车、马车挂上红缎带):传达热闹、喜庆的信息。
功能分区:
迎亲道:男方接女方家到男方家的路程(行路不能重复)
仪式区:男方家大堂、大厢房、家门口
宴会区:另搭棚或男方家大院或男方家大堂
具体流程介绍:
催妆:
男女方家里互送催妆礼,催妆礼大多是龙凤糕、芝麻饼、鸡、鸭、鱼、肉等,象征未来生活合意美满。
铺房:
男方请一位家庭美满的妇女到新房里安铺被褥,大门口和窗户上都贴上大红绸缎和花朵,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
迎亲:
新娘坐在轿子里等待迎亲。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吃些茶点,女方家人则给迎亲的轿子挂上红缎带,传递一种今后生活红火和美的祝愿(信息)。
宴请、拜堂:
新人在放完鞭炮后下轿进入家门,先拜天地,再在大厢房跪拜双亲,拜完双亲后送见面礼。
闹新房:
参宴的人们进入新房后争抢着摸花生和红蛋,发现是生的就大喊“生的”,意为香火延续的美好祝愿,最后就在这样一种欢快喜庆的氛围中结束了。
整个婚礼的氛围感非常热烈、热闹。且许多流程让前来的客人都参与其中,达到互动目的目的,增加趣味性。同时,人员的动线是有所规划的,意味有趣。
新中式婚庆礼仪展示设计
新中式婚礼是以旧式婚礼的程序为基础,革除了旧式婚礼的繁琐步骤礼仪,吸收了新式婚礼的俭朴和热闹的特点。它是当时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既是一种改良,也是一种变通,新中式婚礼程序根据改良沿用至今。
案例二:二十世纪中国第一婚庆礼仪展示案例(中式部分)
功能分区:
入口(大门口)、通道、仪式区(大华舞厅)
元素提取:
花、双喜字、鞭炮、中山像(政治因素)、国旗党旗(政治因素)、
具体元素布置:
入口:
入口处摆满了各种花篮,大门上贴着一个红底金字的红双喜。十条长长的鞭炮从饭店的屋顶上垂下直到地面。
通道:
通道两旁摆满了花篮。
仪式区:
各处都装饰着花篮,大堂中央放置了一个铺着丝绒的长方形红木台,台面上放着花篮、婚書、印泥盒、毛笔、印章等。墙面中央挂着巨幅中山像和国旗、党旗。婚礼台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红双喜。
具体流程介绍(拜堂、宴请部分):
开场:
司仪宣布婚礼开始,门外鞭炮齐鸣,堂内鼓乐齐奏,舞女们手捧大红双喜字翩翩起舞。
新人入场:
主婚人介绍完来宾后新人入场,新郎在男傧相的陪同下缓步入场。哥哥搀扶着新娘入场,四位女傧相和一对小傧相撒着花瓣相随其后。
拜堂:
新人走上婚礼坛,向孙中山、向宋老夫人、向来宾鞠躬及向夫妻鞠躬。
宣誓:
主持人宣读结婚证词,接着在婚书上盖章。主持人向来宾宣布:新郎新娘正式成为夫妻。
舞会:
司仪上台宣布婚礼舞会开始,来宾们开始翩翩起舞。
宴请、新房:
舞会结束后,接着举行盛大宴会,婚礼到午夜十二点结束,随后人在警卫的护送下乘上专车赴浙江度过洞房之夜。
从这场婚礼看出,现代中式婚礼步骤、方式和他们的步骤基本大同小异,更甚者可以说现在婚礼步骤与展示设计内容源自于蒋宋婚礼,因此,蒋宋婚礼作为新中式婚礼展示内容的典型案例,值得深入探讨。
西式婚庆礼仪展示设计
西式婚礼相较新中式婚礼,程序就更简单了,就是举行教堂婚礼仪式。但当时的上海,举行西式婚礼的人占极少数,最有名的莫过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
案例三:二十世纪中国第一婚庆礼仪展示案例(西式部分)
元素提取:
鲜花:不仅作为新娘手里的捧花,在整个教堂两旁,也都摆满着鲜花装饰。
红毯:新人走向祷告区
乐队:气氛渲染、伴奏
教堂元素(耶稣像、牧师):仪式需要
功能分区:
摄影区:鲜花布置的区域给人摄影
通道:新人走向祷告区的通道。
祷告区(仪式):举行祷告、发表誓言。
具体流程介绍:
祷告:
新人在摄影区拍完照后,西式婚礼正式开始。花篮摆满了礼堂内两旁,正中间的通道铺着红色的地毯,大家面对着耶稣像,跪地一起祷告。
贺辞:
主婚人致新人贺辞。
宣誓:
主婚人讲早已拟好的誓文授予新人,再由新人进行宣誓。
交换戒指:
宣誓完以后。新人交换戒指,主婚人宣告二人正式成为夫妻。
蒋宋西式婚礼相较于他们的中式婚礼,流程布置显得简单,展示手法也较为单调,西式婚礼的主要氛围就是庄重,色调也大多为白色,因为流程较少,主要以在耶稣像前宣誓为目的,只要简单以鲜花、红毯等元素装饰,便可以形成一个婚礼场所。
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的民国时期上海典型婚庆礼仪展示设计,不难发现不管是传统婚礼还是文明婚礼,都有各自的适应群体,在这个新旧理论交加、中西文化交叠的阶段里,婚礼作为展示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创造性丰富,为现代婚庆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也为传统婚庆礼仪展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通过这些婚庆展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婚庆礼仪的形式多样,但是都遵循了展示设计的原则和手法运用艺术设计的语言,通过对平面和空间的精心设计,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让新人及观众感受到婚礼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龚月茜(1993.11-),女,汉,籍贯:江苏苏州,当前职务: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关键词:婚礼;展示设计;民国;上海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习俗、婚礼习俗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上海又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兼蓄着古今中外丰富又厚实的历史。有一种说法:五千年中华历史西安,两千年中华历史看北京,在上海。可以看到当时中西古今的矛盾与融合,各式婚礼展示形式百花齐放。因此,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婚礼作为展示设计形式值得考察。
传统中式婚礼展示设计
上海大多普通家庭都会选择中式传统婚礼,特别是上海农村,虽然在一些习俗方面各种各样,但主要婚礼展示方式及内容上还是大同小异。一般普通家庭的子女婚恋由父母与媒人作主,且大多都在家里办喜事。
案例一:民国时期上海郊区传统中式婚庆礼仪展示案例
主题特点:
中式传统婚礼讲究喜庆,以大红色为主色调,传达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
元素分析:
龙凤蜡烛(双数):蜡烛意为香火的延续、红色代表喜庆。
红灯笼:喜庆、装饰、渲染。
喜联:形成一种热烈、隆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欢快与幸福。
喜字、喜帐、红缎带、大红绸缎、花朵、红纸、鞭炮等:烘托喜庆、热烈的氛围,传达今后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祝愿。
红轿子(或汽车、马车挂上红缎带):传达热闹、喜庆的信息。
功能分区:
迎亲道:男方接女方家到男方家的路程(行路不能重复)
仪式区:男方家大堂、大厢房、家门口
宴会区:另搭棚或男方家大院或男方家大堂
具体流程介绍:
催妆:
男女方家里互送催妆礼,催妆礼大多是龙凤糕、芝麻饼、鸡、鸭、鱼、肉等,象征未来生活合意美满。
铺房:
男方请一位家庭美满的妇女到新房里安铺被褥,大门口和窗户上都贴上大红绸缎和花朵,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
迎亲:
新娘坐在轿子里等待迎亲。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吃些茶点,女方家人则给迎亲的轿子挂上红缎带,传递一种今后生活红火和美的祝愿(信息)。
宴请、拜堂:
新人在放完鞭炮后下轿进入家门,先拜天地,再在大厢房跪拜双亲,拜完双亲后送见面礼。
闹新房:
参宴的人们进入新房后争抢着摸花生和红蛋,发现是生的就大喊“生的”,意为香火延续的美好祝愿,最后就在这样一种欢快喜庆的氛围中结束了。
整个婚礼的氛围感非常热烈、热闹。且许多流程让前来的客人都参与其中,达到互动目的目的,增加趣味性。同时,人员的动线是有所规划的,意味有趣。
新中式婚庆礼仪展示设计
新中式婚礼是以旧式婚礼的程序为基础,革除了旧式婚礼的繁琐步骤礼仪,吸收了新式婚礼的俭朴和热闹的特点。它是当时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既是一种改良,也是一种变通,新中式婚礼程序根据改良沿用至今。
案例二:二十世纪中国第一婚庆礼仪展示案例(中式部分)
功能分区:
入口(大门口)、通道、仪式区(大华舞厅)
元素提取:
花、双喜字、鞭炮、中山像(政治因素)、国旗党旗(政治因素)、
具体元素布置:
入口:
入口处摆满了各种花篮,大门上贴着一个红底金字的红双喜。十条长长的鞭炮从饭店的屋顶上垂下直到地面。
通道:
通道两旁摆满了花篮。
仪式区:
各处都装饰着花篮,大堂中央放置了一个铺着丝绒的长方形红木台,台面上放着花篮、婚書、印泥盒、毛笔、印章等。墙面中央挂着巨幅中山像和国旗、党旗。婚礼台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红双喜。
具体流程介绍(拜堂、宴请部分):
开场:
司仪宣布婚礼开始,门外鞭炮齐鸣,堂内鼓乐齐奏,舞女们手捧大红双喜字翩翩起舞。
新人入场:
主婚人介绍完来宾后新人入场,新郎在男傧相的陪同下缓步入场。哥哥搀扶着新娘入场,四位女傧相和一对小傧相撒着花瓣相随其后。
拜堂:
新人走上婚礼坛,向孙中山、向宋老夫人、向来宾鞠躬及向夫妻鞠躬。
宣誓:
主持人宣读结婚证词,接着在婚书上盖章。主持人向来宾宣布:新郎新娘正式成为夫妻。
舞会:
司仪上台宣布婚礼舞会开始,来宾们开始翩翩起舞。
宴请、新房:
舞会结束后,接着举行盛大宴会,婚礼到午夜十二点结束,随后人在警卫的护送下乘上专车赴浙江度过洞房之夜。
从这场婚礼看出,现代中式婚礼步骤、方式和他们的步骤基本大同小异,更甚者可以说现在婚礼步骤与展示设计内容源自于蒋宋婚礼,因此,蒋宋婚礼作为新中式婚礼展示内容的典型案例,值得深入探讨。
西式婚庆礼仪展示设计
西式婚礼相较新中式婚礼,程序就更简单了,就是举行教堂婚礼仪式。但当时的上海,举行西式婚礼的人占极少数,最有名的莫过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
案例三:二十世纪中国第一婚庆礼仪展示案例(西式部分)
元素提取:
鲜花:不仅作为新娘手里的捧花,在整个教堂两旁,也都摆满着鲜花装饰。
红毯:新人走向祷告区
乐队:气氛渲染、伴奏
教堂元素(耶稣像、牧师):仪式需要
功能分区:
摄影区:鲜花布置的区域给人摄影
通道:新人走向祷告区的通道。
祷告区(仪式):举行祷告、发表誓言。
具体流程介绍:
祷告:
新人在摄影区拍完照后,西式婚礼正式开始。花篮摆满了礼堂内两旁,正中间的通道铺着红色的地毯,大家面对着耶稣像,跪地一起祷告。
贺辞:
主婚人致新人贺辞。
宣誓:
主婚人讲早已拟好的誓文授予新人,再由新人进行宣誓。
交换戒指:
宣誓完以后。新人交换戒指,主婚人宣告二人正式成为夫妻。
蒋宋西式婚礼相较于他们的中式婚礼,流程布置显得简单,展示手法也较为单调,西式婚礼的主要氛围就是庄重,色调也大多为白色,因为流程较少,主要以在耶稣像前宣誓为目的,只要简单以鲜花、红毯等元素装饰,便可以形成一个婚礼场所。
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的民国时期上海典型婚庆礼仪展示设计,不难发现不管是传统婚礼还是文明婚礼,都有各自的适应群体,在这个新旧理论交加、中西文化交叠的阶段里,婚礼作为展示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创造性丰富,为现代婚庆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也为传统婚庆礼仪展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通过这些婚庆展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婚庆礼仪的形式多样,但是都遵循了展示设计的原则和手法运用艺术设计的语言,通过对平面和空间的精心设计,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让新人及观众感受到婚礼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龚月茜(1993.11-),女,汉,籍贯:江苏苏州,当前职务: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