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参与,就不会形成合力:没有主动参与,就不会形成强大的推进力、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培养 主体参与意识
“主动”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学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且强调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学会合作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和沟通。它采用反馈互动的教学思路活动组织教学,以分组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都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在指导思想上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主动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动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动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人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主动参与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动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在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中教师允许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课程主体,他们应该有自主性参与课程的权力。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他们自主性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同时,学生在课程运行中要主动参与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有自主权,就不会产生主动参与;没有责任,主动参与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的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培养主动参与意识的途径有:
1.营造氛围,激起主动参与的兴趣。坚持教学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如在“迎接中考”的复习教学中,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首先提出合作学习方法,即看到一个“短文阅读”可以就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逐个讲解,先组内互问互答,再让每一个小组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同学回答,这样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圆满完成了复习的任务,激起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
2.优化组合,增强主动参与的信心。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既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建组原则,还应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通常4—6人为妥,组长宜实行轮换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建组后,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友好,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参与合作的自信心。
3.精心设计,激发主动参与的动机。动机是内驱力,主体参与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投入探索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实践活动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德政镇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培养 主体参与意识
“主动”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学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且强调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学会合作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和沟通。它采用反馈互动的教学思路活动组织教学,以分组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都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在指导思想上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主动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动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动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人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主动参与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动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在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中教师允许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课程主体,他们应该有自主性参与课程的权力。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他们自主性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同时,学生在课程运行中要主动参与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有自主权,就不会产生主动参与;没有责任,主动参与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的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培养主动参与意识的途径有:
1.营造氛围,激起主动参与的兴趣。坚持教学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如在“迎接中考”的复习教学中,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首先提出合作学习方法,即看到一个“短文阅读”可以就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逐个讲解,先组内互问互答,再让每一个小组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同学回答,这样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圆满完成了复习的任务,激起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
2.优化组合,增强主动参与的信心。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既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建组原则,还应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通常4—6人为妥,组长宜实行轮换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建组后,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友好,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参与合作的自信心。
3.精心设计,激发主动参与的动机。动机是内驱力,主体参与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投入探索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实践活动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德政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