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与“有为”之关系探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为”贯穿老子思想,在当今往往被理解为一种无所作为的消极处世态度。然而,“无为”并非不作为,而只是不妄为。不妄为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或修身之道,也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手段或一种良好的国家势态。无论在哪种意义上,不妄为都意味着要顺应自然、合乎情性地“有为”,也就是说,“无为”即适当地“有为”。“无为”与“有为”一体两面,互为体用。
  关键词:老子;无为;有为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其中直接论及“无为”二字的就有十来章,其余篇章中多有以“不为”“无欲”“清净”“自然”等语词与“无为”思想融会贯通,可见“无为”思想于老子哲学的重要意义。
  一、“无为”与“有为”之涵义
  “无为”与“有为”之涵义,重点在于“为”字。《说文解字》曰:“为,母猴也”,段玉裁注曰:“凡有所变化者曰为”。所以“为”之本义即引起变化的行为。在老子那里,“为”更多地是一种过度扰乱事物本然的行为,即妄为。如此,“无为”即不妄为,“有为”在老子那里即过度地作为。在此意义上,“无为”与“有为”是一对相对不相容的概念。“无为”成就万物,“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三》),此处第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则是妄为的意思,也就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合理地治理国家,不肆意妄为,则天下皆可归于治。“有为”则妨碍、毁坏万物,“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道德经·七十五》)。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采取过多的政令扰乱民众本来安宁的生活。
  然而,“无”与“有”本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相反相生的概念,“无为”之中也就蕴含着“有为”,只是这个“有为”的“为”是一种顺应自然,合乎情性的适当的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即不做不合时宜的行为,也就意味着要做合时宜的适当的行为,如此“无为”也就蕴含着“有为”。这个“有为”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中的第一个“为”,此处的“为”是动词意义上的作为;也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四十八》)中的第二个“为”,此处的“为”是名词意义上的成就、效果之义。
  那么,“无为”究竟是要“不为”什么?或者说“有为”究竟是要“为”什么?“无为”与“有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可以从修身与治国两个层面探讨。
  二、修身:“有为”与“无为”一体两面
  于个人修身而言,“无为”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无为”并非消极避世,无所作为,而是在有所作为的基础上,不居功自傲,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道德经·二十二》)。老子强调一种谦卑平和的处世态度,认为过分夸耀和彰显自己是一种不合乎情性的妄为。
  既然这种“不自见”和“不自是”是在有所作为的基础之上的“无为”的要求,那么,有所作为又是要作为什么呢?在老子那里,修身即是求道,这种修身之道微妙玄通,难以形容。老子言: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道德经·十五》)
  也就是说,善于修道的人是审慎,戒惕,端庄,柔和,醇厚,开阔,纯朴的,总的来说就是对外为人谦卑,处事严谨,对内心态纯朴,心胸开阔。
  而要想达到这种“善为士者”的境界,需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即达到一种极其空明的状态,恢复心灵的清静,使之不为外物、私欲所扰,“守静笃”即牢牢保持住内心的这种宁静和清明。这种“致虚极,守静笃”作为一种身体力行的工夫,是“有为”,但同时作为一种抛弃成见,排解私欲的态度,也是“无为”。
  因此,从个人修身的层面,我们可以说“无为”是一种清净无欲,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而“有为”则是一种明心见性、致虚守静的践行工夫。二者并非有时间先后之分,而是一体两面的,“有为”意味着“无为”,“无为”蕴含着“有为”,只是在逻辑上,可以说“无为”作为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需要“有为”的工夫才能达到的。
  三、治国:“无为”与“有为”互为体用
  于国家治理而言,“无为”可以说一种高明的治国手段,也可以说是一种祥和的国家势态。老子提出“无为”的初衷就在于想要达到一种清静自然、安乐祥和的小国寡民的状态。小国寡民于当今而言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封建思想,但于老子所处时代而言,确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状态。正是由于其所处时代的纷争,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五十七》)
  老子认为,天下纷争不断是由于君主贪欲过多,施行了太多本不应施行的繁杂政令,扰乱了百姓本来安宁的生活。贪欲是争乱的根本原因,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四十六》),所以要想平息争乱,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控制欲念。欲念并非不可有,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欲念是不可灭也不能灭的,但欲念必须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即知足和知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四十四》)。
  如此,知足知止可以说是一种适当的“有为”,即一种可达到清静自然的“无为”状态的手段。但同时,也可以说“有为”即意味着“无为”,因为统治者在实行一种适当的“有为”的治理时,也就是在实行一种不妄加欲念,不肆意妄为的“无为”之治。在此意义上,“无为”也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手段,而通过“无为”这种手段可达到的效果,也可以说就是“有为”,即有所成就,这种成就即“民化”、“民正”、“民富”、“民朴”。因此,在治理国家的层面,“无为”与“有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很难分清何为手段,何为目的,二者相融相生,互为体用。
  四、结语
  总之,“无为”即适当地“有为”,适当的标准就在于合乎情性,顺应自然。“无为”与“有为”一体两面,相辅相成,互为体用。当然,我们需要严格区分“无为”与“有为”之涵义:作为动词,“无为”乃不妄为,不扰乱之意,“有为”则是适当地作为之意;作为名词,“无为”是一种清心寡欲、自然安宁的状态,“有为”则是有所成就,功效自成的结果。
  另外,修身与治国也并非是完全分离的两个层面,二者统摄于“无为而无不为”之道,这种道似水般“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八》)。这种道于个人,是“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二十九》)的宠辱不惊;于国家,是百姓“不知有之”(《道德经·十七》)的轻刑罚,少政令。
  当然,这种“无为”之道也并非没有缺陷。首先,老子强调“无为”就应顺应自然,复归本性,这就意味着老子是持性善论或性朴论的,认为只要按照人的本性去行事,就能修成大道。但是,老子并没有给出关于性善或性朴的有效论证,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质疑,若人性为恶,老子的这种“无为”思想是否有效?其次,老子在提倡国家层面的“無为”思想时,显然有一种反智主义的愚民倾向,认为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正是导致百姓私欲盛行的原因。因此,老子提倡“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如此则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如此种种,老子思想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陈默译注,吉林美术出版社,2015年。
  [2]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2015年。
  [3]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2015年,第60页。
其他文献
急性腹痛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病情具有病因众多、发病急、疾病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不仅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更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消化内科的诊治过程中,医生需高度重视急性腹痛患者,尽快明确病因,同时凭借掌握的专业诊断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避免出现误诊、漏诊,为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急腹症是消化内科的常见危急病症,其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学习外语的热潮也是一浪更比一浪强,尤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语言的学习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学校以及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多元化发展,除了英语以外的多国语言也正逐渐升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通用语言也必将会朝着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英语;汉语;国际流行;发展趋势  语言是反映社会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慢就业、难就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差、专业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不高、学校教学内容更新慢、不注重实践教学等有关。而开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合作能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小毕业生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为今后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利用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实现美丽乡村的最终建设,相关部门就要重视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农村生态安全的建设。自然环境的质量和国家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能够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还会对工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为了实现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对于居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关部门一定要出台相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法制的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已经发展成熟,成为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基本权利的社保障体系,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在企业的养老保险档案中,包含了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和一些原始的数据,为了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应该加强档案的管理方法,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将不同的档案,分类管理,统一归档,认证分类,严格按照企业养老保险业务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技工学校机电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技工学校机电教学质量。本文将对技工学校机电教学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信息技术与之融合中的优势,并提出信息技术与技工学校机电教学深度融合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技工学校;机电教学;深度融合  技工学校是培养企业一线技术型人才
期刊
摘 要:伴随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行,国民生活水平获得快速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医疗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怎样才能切实提升医院相关医疗设备的精密程度呢,这都是当前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在精密的医疗设备当中使用电子技术,并且在这一层面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电子技术;医院;精密医疗设备;实际应用;发展  1 当
期刊
摘 要:关键链技术是约束理论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的延伸,其在进度管理中重点是应用于管理制约系统的瓶颈,把有限资源作为影响进度的首要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在引入关键链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对应用关键链技术的进度管理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比较,为后续关键链技术应用于项目进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关键链技术;项目进度管理;对比研究  1关键链技术的理论基础  (1)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T
期刊
摘 要:在当下视听关系严重不平衡的背景下,对听觉文化的重新解读,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语音直播的兴起显示出了当代听觉文化转向的趋势,它凭借垂直、小众的经营思维和更持久的持续力,打破了依靠视觉传播的网络直播垄断市场的格局。语音直播将声音景观构建成一个独特的情感表演空间,实践和发展了情感商业模式化,这种虚拟陪伴的情感消费方式增添了受众宣泄情感的渠道,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要。  关键词:情感消费;
期刊
摘 要:中国受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在性教育方面存在重大缺口,社会各界人群对性教育的错误引导使得中国对于性侵害案件无法有效根除,在不正确的性观念认知下,中国对于预防性侵害教育始终缺位,无法保护未成年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深刻反省性教育问题,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相关部门应对该类现象持零容忍态度,社会大众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遏制,从根本解决未成年性侵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