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建筑正是我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生态建筑的特征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 生态建筑,节能,设计,低碳经济
生态建筑建设的必要性
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据统计,在我国85%的能源被城镇所消耗,8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城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将在不久的将来突破50%。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500万人进入城镇,这一趋势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另一方面,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建筑面积、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等居住条件的要求逐渐提高,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并将成为未来20年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因此,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城市甚至区域的范围内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发展生态建筑,倡导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生态建筑的特征
生态建筑结构
从目前来看,在住宅建设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有可能实现住宅工业化的结构有:轻钢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研究结果表面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建筑节材、建材生产运输以及建筑节水等3个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建筑节地、围护结构保温性能2个方面略占优势,尚待进一步挖掘潜力。我们应分别对这些建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应包括结构体系研究、围护结构研究以及结构与维护结构的配套研究。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设计中日益成为设计中考虑的重点和首要因素,目前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和体现在建筑节能、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等建筑、机电设计中,而对结构设计环节中的节能环保问题考虑得相对较少,或认为结构设计与生态建筑无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一个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如果在结构设计中能够充分考虑,推广生态建材的使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生态建筑技术
生态建筑技术包括节能技术、节水技术、人居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筑节能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建筑维护结构、空调系统设备、控制系统、高效电器等几个系列节能产品的开发推广,从而提升我国建筑与采暖空调相关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节水技术要求针对城市生活用水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节水设备及节水器具的应用研究,以及非传统水资源在生活用水方面的利用研究。注重高效节水器具、节水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推广有效地促进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减排;在人居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预测评估、检测检测、控制改善等技术,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实质性推动生态建筑、生态和谐城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建材
生态建筑材料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協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例如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采用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固结建筑垃圾渣土,应用于世博园道路路基加固处理和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生态”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可以说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理念。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差异巨大,对建筑的综合需求因此不同。这就要求在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例如在北方地区采暖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因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20℃),因此通过加强保温、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是降低采暖能耗、保证冬季室内舒适环境的关键。但是南方地区,空调是建筑能耗的重点。由于夏季室内外平均温差比较小,降低空调能耗的关键是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以及尽快把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保温好反而不利于室内热量的散发,遮阳才应该是降低空调能耗的关键。
2、“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原则
生态建筑希望消耗最少的能源与资源,能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与良好的服务,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所获得的舒适性的“豪华建筑”不符合生态建筑要求;而放弃舒适性,回到原始的茅草屋中,虽然消耗能源和资源较少,也不是生态建筑所提倡。一般地说,追求优良的建筑质量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资源与环境符合,并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生态建筑的关键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先进的建筑技术来协调这一矛盾,并在总量上进行控制。这符合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少,环境负荷过重的现实情况。
3、“精细专业化”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涉及专业众多,技术体系复杂,比传统设计更加强调专业分工和协同工作,更注重设计过程的精细化、专业化。生态建筑的精细专业化设计,实质就是要求建筑设计从粗放型设计走向精细化设计,从局部设计走向整体性设计。因此,各专业的合作必须从概念阶段就开始精密的合作,而不是建筑师完成设计方案后其他专业工程师才在其基础上开展工作。如果不进行精细化设计,生态建筑的设计总是很容易陷入简单使用成本高的技术、产品的困境中。而通过精细专业化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详细的计算机模拟对比分析,多专业的综合考虑,在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型的统筹对比和优化的基础上,达到控制成本、合理实现环保指标的目标
结束语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当今和未来全球人类的生存与社会发展,因此,发展生态建筑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全社会都形成了共识,相信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一定能实现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臻,李绪洋.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J] .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5)
[2] 王富平,栗德祥. 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J] . 建筑学报 2007,(9)
[3] 李效军,陈翔. 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 . 2001,(5)
关键词: 生态建筑,节能,设计,低碳经济
生态建筑建设的必要性
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据统计,在我国85%的能源被城镇所消耗,8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城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将在不久的将来突破50%。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500万人进入城镇,这一趋势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另一方面,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建筑面积、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等居住条件的要求逐渐提高,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并将成为未来20年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因此,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城市甚至区域的范围内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发展生态建筑,倡导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生态建筑的特征
生态建筑结构
从目前来看,在住宅建设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有可能实现住宅工业化的结构有:轻钢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研究结果表面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建筑节材、建材生产运输以及建筑节水等3个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建筑节地、围护结构保温性能2个方面略占优势,尚待进一步挖掘潜力。我们应分别对这些建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应包括结构体系研究、围护结构研究以及结构与维护结构的配套研究。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设计中日益成为设计中考虑的重点和首要因素,目前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和体现在建筑节能、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等建筑、机电设计中,而对结构设计环节中的节能环保问题考虑得相对较少,或认为结构设计与生态建筑无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一个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如果在结构设计中能够充分考虑,推广生态建材的使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生态建筑技术
生态建筑技术包括节能技术、节水技术、人居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筑节能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建筑维护结构、空调系统设备、控制系统、高效电器等几个系列节能产品的开发推广,从而提升我国建筑与采暖空调相关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节水技术要求针对城市生活用水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节水设备及节水器具的应用研究,以及非传统水资源在生活用水方面的利用研究。注重高效节水器具、节水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推广有效地促进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减排;在人居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预测评估、检测检测、控制改善等技术,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实质性推动生态建筑、生态和谐城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建材
生态建筑材料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協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例如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采用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固结建筑垃圾渣土,应用于世博园道路路基加固处理和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生态”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可以说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理念。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差异巨大,对建筑的综合需求因此不同。这就要求在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例如在北方地区采暖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因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20℃),因此通过加强保温、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是降低采暖能耗、保证冬季室内舒适环境的关键。但是南方地区,空调是建筑能耗的重点。由于夏季室内外平均温差比较小,降低空调能耗的关键是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以及尽快把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保温好反而不利于室内热量的散发,遮阳才应该是降低空调能耗的关键。
2、“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原则
生态建筑希望消耗最少的能源与资源,能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与良好的服务,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所获得的舒适性的“豪华建筑”不符合生态建筑要求;而放弃舒适性,回到原始的茅草屋中,虽然消耗能源和资源较少,也不是生态建筑所提倡。一般地说,追求优良的建筑质量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资源与环境符合,并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生态建筑的关键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先进的建筑技术来协调这一矛盾,并在总量上进行控制。这符合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少,环境负荷过重的现实情况。
3、“精细专业化”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涉及专业众多,技术体系复杂,比传统设计更加强调专业分工和协同工作,更注重设计过程的精细化、专业化。生态建筑的精细专业化设计,实质就是要求建筑设计从粗放型设计走向精细化设计,从局部设计走向整体性设计。因此,各专业的合作必须从概念阶段就开始精密的合作,而不是建筑师完成设计方案后其他专业工程师才在其基础上开展工作。如果不进行精细化设计,生态建筑的设计总是很容易陷入简单使用成本高的技术、产品的困境中。而通过精细专业化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详细的计算机模拟对比分析,多专业的综合考虑,在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型的统筹对比和优化的基础上,达到控制成本、合理实现环保指标的目标
结束语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当今和未来全球人类的生存与社会发展,因此,发展生态建筑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全社会都形成了共识,相信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一定能实现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臻,李绪洋.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J] .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5)
[2] 王富平,栗德祥. 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J] . 建筑学报 2007,(9)
[3] 李效军,陈翔. 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 . 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