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旨在加强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精神动力,是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这是党和国家保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而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公民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依据顶层设计做好基层规划。对内容宏观、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学校应该将其贯穿整个教育系统、教育环节和教育过程中。基于这个理念,笔者提出从整个小学教育的角度切入,从理论分析的层面试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价值
一是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体现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爱国位于个人层面的首位。这就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对个人首要的要求就是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做到热爱自己的国家。由此可知,爱国既是价值准则又是道德规范。因此,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全体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从对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理解和践行逐步上升到对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理解和领会,全方位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随着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部分小学生在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国家、自己来自哪个国家的时候,就已经在面对和甄别不断涌现的各种信息。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纪,他们就需要辨别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该摒弃。更有甚者,被外来信息影响严重的个体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不崇拜也不尊重自己国家的英雄人物,反以国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为自己的偶像,一味沉迷于影视作品中折射出的国外的思想文化,摒弃了最基本的家国情怀。这是当前小学生国家意识薄弱、家国情怀缺失的原因和表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家国概念和爱国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重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的现状
爱国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基本品德,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对国家所持有的积极的态度和立场。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普适与朴素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小学阶段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主体窄化目前,小学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主要是班主任,而以班主任为唯一教育主体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呈现的载体单一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涉及面较广,因而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载体呈现不同类型的内容。然而,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呈现载体较为单一,主要是借助各学科教科书的编写来呈现和渗透。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式单一爱国主义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不是仅通过一个人、一节课或一项活动就能实施和完成的。因而,它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是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监督和评价是保证一项措施有效落实的强有力的手段。从现实及已有的研究可知,德育现在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为智育让路,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德育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在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大环境下,学生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的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涵盖在德育的范畴之内,同样面临着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机制的窘境。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尤其是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阵地,采取多途径,涵盖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正确的爱国意识、爱国行为、爱国情感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学校辐射到社会,从少年跨越到成人,从当下延续到未来,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永远传承下去。然而,基于现实教育现状发现,在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的空间还有很大,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一是以课堂教学渗透为根本教材是知识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课程和教学这两个根本,从源头上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渗透和活动的实施。
二是以主题班会为保障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领导和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关于学生学习、发展和班级建设的班级活动,内容包括公民道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学生发展方面。
三是以教师示范为引领教师这一职业最突出的劳动特点就是示范性,这是由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在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中,教师可以发挥示范性这一特点,用自身的实际行为表现、思想认识、态度观念等影响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四是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教育具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隐性功能一般指超出预期规定,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活动或事物。
五是以课外活动为补充目前,小学阶段实施教育的场所主要是教室,实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除了每周一至两节的体育课和每天十五分钟左右的课间操,学生几乎没有别的活动和教育形式可以直接体验和学习。而对于涵盖内容较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来说,课堂教学这一种教育形式难以使之达到全面深度的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再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或者組织一些课外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补充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价值
一是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体现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爱国位于个人层面的首位。这就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对个人首要的要求就是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做到热爱自己的国家。由此可知,爱国既是价值准则又是道德规范。因此,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全体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从对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理解和践行逐步上升到对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理解和领会,全方位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随着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部分小学生在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国家、自己来自哪个国家的时候,就已经在面对和甄别不断涌现的各种信息。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纪,他们就需要辨别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该摒弃。更有甚者,被外来信息影响严重的个体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不崇拜也不尊重自己国家的英雄人物,反以国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为自己的偶像,一味沉迷于影视作品中折射出的国外的思想文化,摒弃了最基本的家国情怀。这是当前小学生国家意识薄弱、家国情怀缺失的原因和表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家国概念和爱国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重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的现状
爱国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基本品德,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对国家所持有的积极的态度和立场。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普适与朴素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小学阶段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主体窄化目前,小学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主要是班主任,而以班主任为唯一教育主体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呈现的载体单一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涉及面较广,因而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载体呈现不同类型的内容。然而,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呈现载体较为单一,主要是借助各学科教科书的编写来呈现和渗透。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式单一爱国主义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不是仅通过一个人、一节课或一项活动就能实施和完成的。因而,它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是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监督和评价是保证一项措施有效落实的强有力的手段。从现实及已有的研究可知,德育现在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为智育让路,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德育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在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大环境下,学生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的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涵盖在德育的范畴之内,同样面临着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机制的窘境。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尤其是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阵地,采取多途径,涵盖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正确的爱国意识、爱国行为、爱国情感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学校辐射到社会,从少年跨越到成人,从当下延续到未来,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永远传承下去。然而,基于现实教育现状发现,在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的空间还有很大,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一是以课堂教学渗透为根本教材是知识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课程和教学这两个根本,从源头上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渗透和活动的实施。
二是以主题班会为保障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领导和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关于学生学习、发展和班级建设的班级活动,内容包括公民道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学生发展方面。
三是以教师示范为引领教师这一职业最突出的劳动特点就是示范性,这是由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在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中,教师可以发挥示范性这一特点,用自身的实际行为表现、思想认识、态度观念等影响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四是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教育具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隐性功能一般指超出预期规定,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活动或事物。
五是以课外活动为补充目前,小学阶段实施教育的场所主要是教室,实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除了每周一至两节的体育课和每天十五分钟左右的课间操,学生几乎没有别的活动和教育形式可以直接体验和学习。而对于涵盖内容较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来说,课堂教学这一种教育形式难以使之达到全面深度的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再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或者組织一些课外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补充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