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理念,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把美学理论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美术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探究美术教学的导与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心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重点阐述了美术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的调整和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导与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9-0097-02
美术教育同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有教师有策略的进行授课,才能更好的促使学生们学习,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个性的发展,对美术教学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一、学生美术学习的状况
在我国素质教学中,美术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特定的心态,学习美术也同样如此,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时就会富有主动性,而对不感兴趣的则选择逃避。而学生对美术学习所产生的兴趣,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自身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了解学生心中对美术的想法,同时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习提不起兴趣;而学生自身可能会因为创造性不强、缺乏视觉形象而导致美术学习出现困难;或者是在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学习上有压力,没有把美术重视起来,带着敷衍的心理进行美术的学习,认为美术是软任务,应试升学才是重点,而放弃了美术学习,这些问题都会对美术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制约了美术教学的顺利发展。由此能够看出,教师必须要调整美术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错误的心理判断,积极的进行美术的学习,全面落实美术教育的目标,整体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美术教学策略的调整
1.遵循审美规律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把美术的性质充分的体现出来,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传递自己的心情,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美术能够陶冶人性和心灵,更加热爱生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技能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贯穿了课堂中的全部,美术的审美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特别是没能挖掘出学生的什么情感体验,是美术教学没有体现出实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教师必须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建立一个审美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审美的机会,用引导来替代灌输,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能够看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激发创新精神
学习美术的过程是领会、掌握、感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美术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对技能技法的学习上,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没有重视起来,就导致了既缺少知识又缺少审美实践。而美术教学应该是在教与学的整个美术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方面要包括动手和动脑,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美术的实践和体验。
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力的课程,创造力是当今社会中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因此美术教学要把创新的特点真正体现出来,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把联想、想象、发散等思维方式和创造性培养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建立培养创造性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渗透美术文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说明,美术教学要渗透美术文化层面的内涵,这是把美术教学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来看待其学科价值的体现。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调整过去传统的以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含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文化。
美术不是孤立的,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新课程中提出要砸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内涵,更好的理解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提高对历史的认知程度和美术的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其重点在于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和谐体现出来,在充满人文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在情感和思想的融合中提高对美术的体验。美术的人文素养是双向的,是建立在教师人文素养基础上的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架起平等的桥梁,要以学生为主体。
4.提倡自主合作,学科综合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综合,是在传统的课程观和知识观的基础上提出的,美术学科的综合一方面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所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要调整美术为主的教学习惯,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知识的整合能力。
另外还提倡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是美术教学汇总的一个基本变量,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带动了学生观的转变,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
5.调整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要同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结合到一起,这是当前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技术融合到一起,把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发挥其最大能力;要引导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结合并不是舍去传统,重要的是要在二者直接找到最好的结合点,找出其使用价值为教学所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导与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9-0097-02
美术教育同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有教师有策略的进行授课,才能更好的促使学生们学习,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个性的发展,对美术教学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一、学生美术学习的状况
在我国素质教学中,美术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特定的心态,学习美术也同样如此,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时就会富有主动性,而对不感兴趣的则选择逃避。而学生对美术学习所产生的兴趣,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自身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了解学生心中对美术的想法,同时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习提不起兴趣;而学生自身可能会因为创造性不强、缺乏视觉形象而导致美术学习出现困难;或者是在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学习上有压力,没有把美术重视起来,带着敷衍的心理进行美术的学习,认为美术是软任务,应试升学才是重点,而放弃了美术学习,这些问题都会对美术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制约了美术教学的顺利发展。由此能够看出,教师必须要调整美术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错误的心理判断,积极的进行美术的学习,全面落实美术教育的目标,整体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美术教学策略的调整
1.遵循审美规律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把美术的性质充分的体现出来,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传递自己的心情,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美术能够陶冶人性和心灵,更加热爱生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技能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贯穿了课堂中的全部,美术的审美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特别是没能挖掘出学生的什么情感体验,是美术教学没有体现出实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教师必须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建立一个审美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审美的机会,用引导来替代灌输,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能够看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激发创新精神
学习美术的过程是领会、掌握、感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美术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对技能技法的学习上,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没有重视起来,就导致了既缺少知识又缺少审美实践。而美术教学应该是在教与学的整个美术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方面要包括动手和动脑,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美术的实践和体验。
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力的课程,创造力是当今社会中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因此美术教学要把创新的特点真正体现出来,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把联想、想象、发散等思维方式和创造性培养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建立培养创造性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渗透美术文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说明,美术教学要渗透美术文化层面的内涵,这是把美术教学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来看待其学科价值的体现。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调整过去传统的以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含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文化。
美术不是孤立的,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新课程中提出要砸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内涵,更好的理解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提高对历史的认知程度和美术的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其重点在于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和谐体现出来,在充满人文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在情感和思想的融合中提高对美术的体验。美术的人文素养是双向的,是建立在教师人文素养基础上的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架起平等的桥梁,要以学生为主体。
4.提倡自主合作,学科综合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综合,是在传统的课程观和知识观的基础上提出的,美术学科的综合一方面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所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要调整美术为主的教学习惯,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知识的整合能力。
另外还提倡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是美术教学汇总的一个基本变量,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带动了学生观的转变,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
5.调整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要同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结合到一起,这是当前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技术融合到一起,把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发挥其最大能力;要引导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结合并不是舍去传统,重要的是要在二者直接找到最好的结合点,找出其使用价值为教学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