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园林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本文借鉴以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根据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和园林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丽水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园林系教学实际,全面总结和提出了以主动适应园林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轴心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三化一式’教学模式,完善技能培养考核方案,实施顶岗就业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六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地方性院校的高等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就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这样毕业后才能尽快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其关键点和切入点无疑是培养的人才的职业应用能力的高低,这也是教学型大学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亮点和特色所在。我校园林类高职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到2005年开办了园林专业本科教育,至今已走过10年多的历程。得益于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专业呈现出招生就业两旺的良好势头。我校园林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在上海、杭州、宁波等高层次的园林公司就业发展,有的已成为行业骨干。基本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为园林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1.当前我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园林本科专业是从园林类高职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本科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就当前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当前我国园林专业大致分为3类:一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二是风景园林专业;三是环境艺术专业。虽彼此名称不同,但课程设置等差别不大。稍有不同的就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建筑类院校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重建筑;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重植物,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重设计;综合性院校干脆什么都上,来个大杂烩。但培养好如此跨众多学科的专业人才,教育界感到力不从心。
我校园林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尽管做了较充分的调研,也参考了兄弟院校的普遍做法,但特色不够鲜明,定位不够准确。
1.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设置随培养目标而定,目标定位的偏差导致开设课程不够合理。课程设置、结构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高职的扩充版。
1.3专业教学有待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有的课程存在滞后性和不完善性。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生产实际,对于园林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及行业通行的惯例规较少涉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1.4教学基本条件有待改善。
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带头人引进困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需要持续更新更换,教学规范性、内涵性制度建设总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2.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我校园林专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适时提出“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2.1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确定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园林行业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同行竞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明确适应园林行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变压力为动力是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定期进行深入调查,如前往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省内外著名园林院校学习取经,同时,深入萧山中国花木城具有二级资质的园林企业调研,获取许多做大做强我校园林专业的前沿信息。通过行业调研、专家咨询、毕业生跟踪调查等途径,充分了解园林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动态,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定位逐渐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2.2适应不断变化的园林行业职业技能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
园林行业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变化大,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变化,必须应对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同时,我系招收的生源也在不断变化,由浙江省扩大到临近省份,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就业空间的变化。因此,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和服务面向,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从2005年招收园林本科专业以来,一直都在探索如何随着园林行业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随着手工制图获得园林市场的青睐,我们加强了素描、色彩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园林行业从事园林工程预决算、招投标人才缺乏和女生比例过高的问题,我们加强了园林工程预决算、植物造景设计和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同时,为体现地方高校特色,考虑到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适应面窄,难以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林学院等省内外名校竞争,我们在修订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时,突出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自编讲义等形式整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注重专业技能培养。针对园林行业人才需求季节性强,以春季为人才需求旺季的特点,在2010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了专业实习实践,在大四一年都实行就业式顶岗生产实习,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大大增强了学生实习效果,提高了就业率。
在调整课程结构的同时,必须对课程内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进行优化整合,并作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本着“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重点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逐步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强化技能教学环节,缩短学生就业的后熟期。
2.3“教学工具多媒体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过程实地化,教学理念启发式”的“三化一式”教学模式。
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园林学科内容的不断扩展与更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而要代之以“教学工具多媒体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过程实地化,教学理念启发式”的“三化一式”教学模式。 2.4依据园林行业的需求,确立园林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
在确定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和调整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依据园林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明确园林专业每门主干课程的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经过数年的规模扩张,高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人接触、互动减少。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一个大规模班级,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人需求。过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之间的落差,造成师生互动机会的减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定园林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的同时,也应加强高层次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工作,加大“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力度,这是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
2.5顶岗实习强化实践技能,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在与园林企业老总的交谈中得知,大学应届毕业生一般不能直接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为了培养适用人才,就需要和企业开展合作,校企结合共建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培养合格的创造性人才。企业期待大学在如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改革和创新办学机制,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第二,强化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技巧;第三,参加企业实训。大学要与企业联合或让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时间。学校要深刻了解企业的需求,让学生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及企业文化,缩小大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6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拓展学生就业和发展空间。
对学校教育来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其一,必须避免思维定势,拓宽思路,提倡思维的多样性和跨学科学习,跨学科所要学习的主要是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学会独立思考;其二,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灵感,创设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学习气氛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责任心和道德感;其三,在学习中,必须有相应提高综合素质的时间保障。过多的学习任务、过于紧张的学习氛围及过于繁重的作业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时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技能过硬外,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申报开设园林专业时,我们适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几年来,园林系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多种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内在潜能的平台和空间。例如组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微型园林设计与制作比赛、举办学术讲座和开展诚信教育等,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就得意于专业技能之外的素质,例如有些同学毕业后从事产品营销、技术推广、企业管理、办公文秘、部门领导等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主动适应行业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总之,园林系经过几年探索,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后,初步形成了以主动适应园林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轴心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三化一式’教学模式,完善技能培养考核方案,实施顶岗就业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于珍彦,于少娟,韩如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6).
[2]李宇宏.谈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3(02).
该项目为丽水学院2010-2011年度一般教改项目(11JY01)。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地方性院校的高等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就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这样毕业后才能尽快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其关键点和切入点无疑是培养的人才的职业应用能力的高低,这也是教学型大学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亮点和特色所在。我校园林类高职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到2005年开办了园林专业本科教育,至今已走过10年多的历程。得益于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专业呈现出招生就业两旺的良好势头。我校园林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在上海、杭州、宁波等高层次的园林公司就业发展,有的已成为行业骨干。基本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为园林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1.当前我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园林本科专业是从园林类高职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本科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就当前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当前我国园林专业大致分为3类:一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二是风景园林专业;三是环境艺术专业。虽彼此名称不同,但课程设置等差别不大。稍有不同的就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建筑类院校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重建筑;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重植物,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重设计;综合性院校干脆什么都上,来个大杂烩。但培养好如此跨众多学科的专业人才,教育界感到力不从心。
我校园林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尽管做了较充分的调研,也参考了兄弟院校的普遍做法,但特色不够鲜明,定位不够准确。
1.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设置随培养目标而定,目标定位的偏差导致开设课程不够合理。课程设置、结构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高职的扩充版。
1.3专业教学有待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有的课程存在滞后性和不完善性。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生产实际,对于园林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及行业通行的惯例规较少涉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1.4教学基本条件有待改善。
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带头人引进困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需要持续更新更换,教学规范性、内涵性制度建设总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2.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我校园林专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适时提出“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2.1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确定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园林行业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同行竞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明确适应园林行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变压力为动力是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定期进行深入调查,如前往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省内外著名园林院校学习取经,同时,深入萧山中国花木城具有二级资质的园林企业调研,获取许多做大做强我校园林专业的前沿信息。通过行业调研、专家咨询、毕业生跟踪调查等途径,充分了解园林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动态,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定位逐渐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2.2适应不断变化的园林行业职业技能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
园林行业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变化大,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变化,必须应对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同时,我系招收的生源也在不断变化,由浙江省扩大到临近省份,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就业空间的变化。因此,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和服务面向,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从2005年招收园林本科专业以来,一直都在探索如何随着园林行业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随着手工制图获得园林市场的青睐,我们加强了素描、色彩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园林行业从事园林工程预决算、招投标人才缺乏和女生比例过高的问题,我们加强了园林工程预决算、植物造景设计和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同时,为体现地方高校特色,考虑到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适应面窄,难以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林学院等省内外名校竞争,我们在修订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时,突出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自编讲义等形式整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注重专业技能培养。针对园林行业人才需求季节性强,以春季为人才需求旺季的特点,在2010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了专业实习实践,在大四一年都实行就业式顶岗生产实习,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大大增强了学生实习效果,提高了就业率。
在调整课程结构的同时,必须对课程内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进行优化整合,并作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本着“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重点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逐步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强化技能教学环节,缩短学生就业的后熟期。
2.3“教学工具多媒体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过程实地化,教学理念启发式”的“三化一式”教学模式。
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园林学科内容的不断扩展与更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而要代之以“教学工具多媒体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过程实地化,教学理念启发式”的“三化一式”教学模式。 2.4依据园林行业的需求,确立园林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
在确定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和调整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依据园林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明确园林专业每门主干课程的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经过数年的规模扩张,高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人接触、互动减少。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一个大规模班级,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人需求。过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之间的落差,造成师生互动机会的减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定园林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的同时,也应加强高层次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工作,加大“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力度,这是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
2.5顶岗实习强化实践技能,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在与园林企业老总的交谈中得知,大学应届毕业生一般不能直接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为了培养适用人才,就需要和企业开展合作,校企结合共建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培养合格的创造性人才。企业期待大学在如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改革和创新办学机制,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第二,强化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技巧;第三,参加企业实训。大学要与企业联合或让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时间。学校要深刻了解企业的需求,让学生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及企业文化,缩小大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6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拓展学生就业和发展空间。
对学校教育来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其一,必须避免思维定势,拓宽思路,提倡思维的多样性和跨学科学习,跨学科所要学习的主要是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学会独立思考;其二,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灵感,创设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学习气氛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责任心和道德感;其三,在学习中,必须有相应提高综合素质的时间保障。过多的学习任务、过于紧张的学习氛围及过于繁重的作业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时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技能过硬外,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申报开设园林专业时,我们适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几年来,园林系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多种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内在潜能的平台和空间。例如组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微型园林设计与制作比赛、举办学术讲座和开展诚信教育等,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就得意于专业技能之外的素质,例如有些同学毕业后从事产品营销、技术推广、企业管理、办公文秘、部门领导等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主动适应行业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总之,园林系经过几年探索,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后,初步形成了以主动适应园林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轴心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三化一式’教学模式,完善技能培养考核方案,实施顶岗就业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于珍彦,于少娟,韩如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6).
[2]李宇宏.谈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3(02).
该项目为丽水学院2010-2011年度一般教改项目(11J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