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开展讲解活动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把握数学学科讲解知识的特点,找准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点,从而优化传统数学知识的讲解的手段,不断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教育部的学者针对数学学科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要求,这对于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也需要教师结合传统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够逐步实现。因此,在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要求,找准数学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从而不断优化课堂讲解的形式,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细化讲解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的开端,同时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也指向课堂中学生将会发生的知识认知情况、能力发展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生成情况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也应当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从而做好开展知识讲解前的准备工作,让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满足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等差数列》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目标。
  1. 数学抽象: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中的相关概念,以及进行求和的公式;
  2. 逻辑推理:从高斯算法到倒序相加法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数列当中的方程思想,体会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形成的过程;
  3. 数学建模:让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相关内容进行问题的解决;
  4. 直观想象:使学生能够将等差数列与具体的图形和直观场景相结合,从而形成直观体验;
  5. 数学运算:使学生能够进行等差数列的计算,从而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的能力;
  6. 数据分析:引导以等差数列的计算结果来验证分析的内容,让学生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要求,教师再以上述目标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能够在践行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开展有效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素养要求,就指出教师应当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前提,也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而班级是一个集体进行生活的场所,因此,在开展数学知识的讲解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发挥班级的优势,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分析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从而逐步找出知识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问题的发现。
  例如,在《正弦定理》中,教师先基于数学知识讲解的经验,将学生按照能力的不同,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认知情况,也即是对正弦定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呈现差异化的分别。随后,教师让学生按照先前分好的小组结构,共同开展交流活动,并让小组中对正弦定理知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相关数理内容的思考,在共同讨论中明确“如何证明正弦定理呢?”“如何将正弦定理进行变式呢?”等问题,实现问题的提出,从而在继续分析中进行问题的解决,逐步提高对《正弦定理》中知识的认知效果。
  可见,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活动,也能够使学生在差异化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提出新的问题,在共同解决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三、 应用现代教育软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教学环境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环境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环境靠近。因此,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师也应当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丰富数学课堂中知识的呈现形式,从而变换传统形式下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展示样式,让学生在直观的数学图形、理论知识展示形式中,提高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效果,以便更好地找到进行问题解答的突破口,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例如,在《等比数列》中,当教师向学生提出“国王奖励谋士,第一天给谋士一粒米,第二天给谋士两粒米,第三天给谋士四粒米,第四天给谋士八粒米,……以此类推,在三十天后,谋士可以得到多少米?一年后呢?”的问题,在进行等比数列知识的讲解前,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针对文字进行习题的解答,那么学生势必会由于过于抽象,而降低对问题的解答效果。而教师应用现代数学软件,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进行动态的演示,则能促进课堂直观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在明确问题内容,从而结合教师讲解的等比数列知识逐步完成问题的解决。
  显然,在高中数学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软件,进行问题展示形式的优化,促进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找到解决的方向,提高解决的效果。
  四、 借助思维导图工具,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在数学核心素养当中对学生提出了数学建模素养的要求,而这一要求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应用建模的形式,构建完整的解决數学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相似问题解决的效率。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抽象思维进行可视化的有效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整合和解决,从而使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数学模型中,探索出进行问题解答的规律,逐步找到理解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为媒介,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也能够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体验,使学生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成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不等关系》的知识讲解中,当教师向学生提出“如果a b<0,且b>0,那么a、b、-a、-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的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为工具,对习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等进行分析,并将解答上述问题中用到的知识点也纳入思维导图当中,使学生在刻画思维导图后,能够逐步探索出进行相似问题解答的方式,从而形成数学模型,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效果。
  不难看出,在核心素养下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整理,促使学生掌握进行问题解决的模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五、 教师科学指导学生,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在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基本要求,数学学科作为一项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相关性的学科,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生成一定的数据分析观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整合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统计以及项目的勘测等,都离不开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有效分析,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但是,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也不是在三两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分析等,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数据分析观念的认识,促进自身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
  例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到达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住址也与学校在平面上形成一定的角度,因此,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城市的平面图,根据不同学生的交通方式等,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而根据已知的速度和角度等,算出学生家庭住址与学校之间的距离等。在教师提出这一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后,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实现数据观念意识的形成。
  显而易见,在数学学科中,教师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进行数据整理的参与性,促进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生成。
  六、 提出系列数学习题,发展数学运算素养
  习题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传统的高三数学课程中,教师能够通过习题的提出,检验学生对数学理论和数学运算规律等内容的理解效果,从而基于学生在习题解答过程中反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探索进行习题解答的规律。而在数学学科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应当积极发挥习题的应用价值,针对同一数学知识讲解内容,向学生提出系列数学习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数学运算规律的掌握情况,完成系列习题的解答,从而在解答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数学运算素养。
  例如,在《基本不等式》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如果a,b,c∈R,且ab bc ca=1,那么a2 b2 c2≥2是否成立?”“已知x2 y2=a,m2 n2=b(a,b>0),求mx ny的最大值”等系列习题的提出,让学生运用“基本不等式”中的知识进行上述问题的解答,从而在完成解答过程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基本不等式”这一知识的认识效果,探索出解决同类型基本不等式问题运算的规律,实现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当前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教师如果想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应当树立“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断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中的要求,找准其与数学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积极变革,并且应用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从而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参与数学课堂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张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17,36(12):10-13.
  [2]吴钟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95 97.
  [3]周密.高中數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课堂对话[J].数学教学通讯,2017(36):45-46.
  [4]林轩.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J].福建中学数学,2017(12):33-35.
  作者简介:张薇,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方式、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充分借助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意识到数学学习意义。因此,在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强化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以此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数学能力;培养  一、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數学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知识讲解及考
《旧唐书·封敖传》载:“敖构思敏速,语近而理胜,不务奇涩,武宗深重之.尝草《赐阵伤边将诏》,警句云:‘伤居尔体,痛在朕躬.’帝览而善之,赐之富锦.”封敖是唐武宗时秘书官员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基础的学习能力,语文阅读的作用非常重要,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对于语文全方位的学习很有帮助。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他们成长的初始阶段,语文阅读的学识能够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会因为阅读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这是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过在平时的语文阅读学习中,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最近几年,因为各级领
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培育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也被很多教师运用在了实际教学当中.对于高一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其重
摘 要:近几年,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以来数学课程中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是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计算是多个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对日常生活中的经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阶段开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计算能力为核心,明确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入手,分析部分小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将其应用到现实小学数
最近翻阅一些单位报送的文件,发现有的在文尾印制版记下面将校对、打字人员的名字也打印上,有的则打上×号打字员字样。笔者认为这很不妥当,有损公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须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及其与学生发展素养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解和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条件概率  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摘 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相比,小学数学更加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数学教学内容涉及多个计算领域,比如说代数、几何、图形和概率与统计等数学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核心素养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作为重点数学内容,在开展计算数学教学过
摘 要:小学教育的前进和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持续支撑与改革是分不开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绝对话语权,因此导致绝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受到其深刻影响,这使得他们在新的教育任务面前很难做出有效调整。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之际,笔者希望能够对其应用进行有效探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导学教学法;应用简析  一、 导学式教学的定义及其应用的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