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国经验的建筑业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来源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以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和工业化为内涵的高质量建造方式正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高素质、专业化、稳定的从业人员队伍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队伍现状显然无法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亟需全面提升各类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了许多成功模式,可为我国建筑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针对我国建筑业专业与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围绕需求侧引领、供给侧改革和政府侧保障的发展路径,从完善和改革职业教育制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大幅度减少,2014—2020年减少了14.45%,预计自然情景下2035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国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到1097万人。本文结合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现状,利用建筑业劳动力历史数据对2021—2035年建筑业劳动力供求进行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及劳动力参与率的多情景预测,研究发现通过提升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45.5%时才能填补自然情景下的劳动力缺口。最后,从完善工业化与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体系及协同发展路径、建立建筑产业工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应对自身长期固有的生产率水平低下、增长方式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的关键手段,但当前学术界和业界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认识仍有待加强。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参与主体,描述了各主体的特征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利用SWOT法分析了各主体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分析了现有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工具对参与主体互动的支撑作用,发现我国尚未形成多层次、协同化、立体式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为建筑业数字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以市场化手段为节能改造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新动力。然而该模式的引入也使节能服务企业承担了巨大风险,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的项目风险大大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因此,利用文献研究法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得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利用FISM模型构建出可视化项目风险层次结构,并结合MICMAC方法完成风险因素驱动力–依赖性划分,进一步揭示风险传导路径。研究表明:政策风险、经济风险为深层驱动风险,从根本上影响项目风险;节能效果实
创新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成为构建面向未来建造模式产业组织结构的关键工作,亦是推进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梳理我国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发展近况,总结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和日本发展经验,基于问卷调查识别我国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创新需求。研究发现,放宽资质分类分级限制、健全信用体系、加强行业协会作用成为各国发展趋势,创新资质审批监管方式、健全资质清退机制、推动行业监管信息化、培养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扶持成为我国主要需求,其中推动行业监管信息化需要持续关注。最后提出优化市场准入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跟传统现浇结构截然不同的施工工艺及节点构造,并能方便地与预应力、新材料等技术有机结合,突破了现浇结构的一些局限,因而能带来良好的结构体系性能、乃至新颖的结构体系形式,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目前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但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繁多,发展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本文从体系形式、优缺点、试验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空间盒式结构与模块建筑结构等几类适用于多高层工业与民用建
隧道下穿既有隧道近接施工将会使土体原有应力释放,引起既有隧道附加应力,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FLAC3D反转应力释放法模拟盾构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建立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三维模型,对盾构施工参数进行精细模拟,分析各主要因素对既有隧道应力增量与变形产生的影响。随着中间地层弹性模量的增大与土舱压力比的增加,既有隧道横向应力增量和拱底水平位移增大。研究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程度,建立近接度分区公式,基于既有结构应力增量准则,进行关于隧道间距比和埋深比的近接度划分。近接影响分区结果
依据钢结构设计原理和试验研究结论,推导了塔脚板式靴板的条带式悬臂梁计算方法,首次提出了靴板连接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计算假定的有效性;对输电铁塔结构设计中典型塔脚板式靴板连接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下压荷载作用时,螺栓传递给靴板的压力呈一定扩散角扩散给塔脚底板,靴板传递给塔脚底板的压力呈十字条带分布;上拔荷载作用时,地螺对塔脚底板的上拔约束力近似相等,约束力分布在有效约束范围内。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计算方法较传统计算方法更加经济优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输电塔基础连
发动机涡轮叶片在榫齿磨削加工后,发现部分叶片榫齿加工表面存在线性荧光显示。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比较叶片铸件在磨削前与磨削后榫齿部位显微组织的差异,结合叶片实际生产工艺,分析叶片榫齿磨削加工后裂纹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叶片榫齿荧光显示部位存在一定程度的显微缩松,弥散分布的孔洞在磨削应力的作用下沿剪切应力方向撕裂形成内部相互连通的孔道,从而引起线性荧光显示。适当地降低拉晶速度,延长抽拉时间,可以有效地减轻显微缩松的形成,从而避免了磨削后榫齿裂纹的产生。
双座串联斜拉桥是大跨度斜拉桥设计实践中的一种创新,本文以洪鹤大桥为背景,研究了横向C型钢阻尼器对该类桥梁的减震效果。首先,基于Midas Civil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根据桥梁特点及场地条件选取合适的地震波,以横向+2/3竖向组合方式输入,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地震响应。随后,在除塔梁支座外的其余支座处布置横向C型钢阻尼器,选取关键部位的位移和内力为控制指标,对C型钢阻尼器的屈服力Fy进行参数分析,获得最优取值区间。最后,对比分析了有无C型钢阻尼器的桥梁横向地震响应。结果表明:C
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且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众多,因此有必要对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分级管控,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基于系统分析和事故致因理论,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作为一个系统,划分为6个子系统和33个因素。以1484份事故报告为样本,结合关联规则和专家知识确定因素之间关联,建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诊断推理和敏感性分析,得到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大可能性路径,确定了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9项关键因素和4项敏感因素。并以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为例,对比事故致因的实际发生情况与贝叶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