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英语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听说读写,中国人学英语,写为最难。写作文,学生怕,尤其是对广大英语基础较差的高中生更是极为艰难的事。改作文,老师怕,这固然有老师自身能力的问题,但学生作文中大量的不知所云,亦中亦英的句子的出现,令他们感到极为困惑,无从下手。因此,据笔者的观察,许多高中英语写作课要么由于畏难,而不开设,要么仅仅对作文设置框框,弄几个句型应付了事。历年来的英语高考中,短文写作相当的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空白卷。因此,如何剖析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介入英语写作教学成为笔者目前探索和思考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展开的。
毫无疑问,中国高中生英语写作难,这一普遍现象背后肯定有诸多的原因,比如学生的个性特征、文化背景、主观上的努力、英语写作水平等等。但是有一个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就是母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国人学习英语无论成人还是孩童,最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来自母语的影响。“学外语的主要困难之一是本族语对外语的干扰”。(王宗炎,1985)英国语言学家TowellδHawkins(1994)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把第一语言的特点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普遍观察,这种迁移影响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海交大的王红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对中国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作文中母语负迁移在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四个层面的表现的论述,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距是阻碍中国学生取得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H.Ellis(1965)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也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根据Tames(1980:11)的观点,将H.Ellis的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那就是语言迁移。Odlin(1989:27)在总结了二语习得领域数十年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
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此处Odlin提出迁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者的错误上,即负迁移,还体现在促进作用上,即正迁移、语言迁移还表现在回避、过度使用等现象上。(Ellis,1994)Odlin进一步提出,尽管人们倾向于把负迁移等同于生成错误,然而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与本族语使用者的言语行为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生成不足、生成过度和错误理解等。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指出“我们认为,学生接触一种外语时会发现有些地方很容易,而有的地方非常难。那些与本族语相似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很容易,而那些与本族语不同的地方就非常难。”
我们认为,母语与二语之间存在差别,光靠语言材料的正面输入不足以克服,因迁移造成的错误。语言迁移的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法,即对本族语的目标语作一比较以确定异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后就能了解到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或母语是如何迁移的,进而解释二语习得的本质。CharlesC•Fries(1945)的主要观点是在外语教学课堂背景下,学习者的母语对他们目标的学习起了决定性作用,而母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会经常性地不知不觉地迁移到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的外语学习中,这是学习者初学阶段的必然特征。因此他指出:“最有效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的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一方面对学生的本族语进行平行的描写,加以仔细地比较。”
“由于学外语的人有把本族语习惯套在外语上头的倾向,所以有人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把本族语和外语的主要差别找出来一一告诉学生,免致他犯错误。”(王宗炎,1985)很显然,对比研究对于外语学习者克服母语干扰,提高外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王力,1985)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上尽可能使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英汉对比分析无疑就是其中之一。语言学大师吕叔湘(1947/1980)曾经说过:“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
在英语写作教学上,英汉对比分析不仅可以用来修改学生因负迁移所犯的错误,而且还可以用以提高教学的预见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解决学生母语干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消除恐惧感。“我们做对比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教学的预见性,从而解决学生母语干扰的问题。”(王还,1987)“外语学习中往往有原语的干扰。通过对比研究应该能预言、解释、改正并消除由于原语对目的语的干扰可能产生的错误。”(赵世开,1990)
当然,英汉对比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大,作为实用性(为外语教学服务)对比研究,重点应放在学习外语受母语干扰而难以掌握的项目上。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他们到了面临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而处于盲目的状态时,母语的干扰便阻碍他们英语,尤其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来说,困扰他们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的语法问题,更主要的是那些带有浓厚的中国味道的半英半汉,不英不汉的“纯正”的中式英语。吕叔湘(1997)指出:“英语的语法跟汉语的语法比较,有很多的地方不一样。当然,相同的地方也不少,不过那些地方不用特别注意,因为不会出问题,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方。”因此当前写作教学里的重点应放在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上,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教学上的极大困惑。这就是所谓的解铃还需系铃人。
毫无疑问,中国高中生英语写作难,这一普遍现象背后肯定有诸多的原因,比如学生的个性特征、文化背景、主观上的努力、英语写作水平等等。但是有一个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就是母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国人学习英语无论成人还是孩童,最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来自母语的影响。“学外语的主要困难之一是本族语对外语的干扰”。(王宗炎,1985)英国语言学家TowellδHawkins(1994)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把第一语言的特点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普遍观察,这种迁移影响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海交大的王红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对中国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作文中母语负迁移在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四个层面的表现的论述,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距是阻碍中国学生取得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H.Ellis(1965)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也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根据Tames(1980:11)的观点,将H.Ellis的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那就是语言迁移。Odlin(1989:27)在总结了二语习得领域数十年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
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此处Odlin提出迁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者的错误上,即负迁移,还体现在促进作用上,即正迁移、语言迁移还表现在回避、过度使用等现象上。(Ellis,1994)Odlin进一步提出,尽管人们倾向于把负迁移等同于生成错误,然而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与本族语使用者的言语行为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生成不足、生成过度和错误理解等。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指出“我们认为,学生接触一种外语时会发现有些地方很容易,而有的地方非常难。那些与本族语相似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很容易,而那些与本族语不同的地方就非常难。”
我们认为,母语与二语之间存在差别,光靠语言材料的正面输入不足以克服,因迁移造成的错误。语言迁移的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法,即对本族语的目标语作一比较以确定异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后就能了解到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或母语是如何迁移的,进而解释二语习得的本质。CharlesC•Fries(1945)的主要观点是在外语教学课堂背景下,学习者的母语对他们目标的学习起了决定性作用,而母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会经常性地不知不觉地迁移到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的外语学习中,这是学习者初学阶段的必然特征。因此他指出:“最有效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的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一方面对学生的本族语进行平行的描写,加以仔细地比较。”
“由于学外语的人有把本族语习惯套在外语上头的倾向,所以有人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把本族语和外语的主要差别找出来一一告诉学生,免致他犯错误。”(王宗炎,1985)很显然,对比研究对于外语学习者克服母语干扰,提高外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王力,1985)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上尽可能使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英汉对比分析无疑就是其中之一。语言学大师吕叔湘(1947/1980)曾经说过:“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
在英语写作教学上,英汉对比分析不仅可以用来修改学生因负迁移所犯的错误,而且还可以用以提高教学的预见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解决学生母语干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消除恐惧感。“我们做对比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教学的预见性,从而解决学生母语干扰的问题。”(王还,1987)“外语学习中往往有原语的干扰。通过对比研究应该能预言、解释、改正并消除由于原语对目的语的干扰可能产生的错误。”(赵世开,1990)
当然,英汉对比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大,作为实用性(为外语教学服务)对比研究,重点应放在学习外语受母语干扰而难以掌握的项目上。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他们到了面临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而处于盲目的状态时,母语的干扰便阻碍他们英语,尤其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来说,困扰他们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的语法问题,更主要的是那些带有浓厚的中国味道的半英半汉,不英不汉的“纯正”的中式英语。吕叔湘(1997)指出:“英语的语法跟汉语的语法比较,有很多的地方不一样。当然,相同的地方也不少,不过那些地方不用特别注意,因为不会出问题,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方。”因此当前写作教学里的重点应放在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上,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教学上的极大困惑。这就是所谓的解铃还需系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