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近段时间,随着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小诗《苔》一夜爆红。节目中,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用宛如天籁的声音动情演绎了《苔》。
梁俊,原籍江西,后生活在重庆。2013年9月,梁俊和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乌蒙山区石门坎的苗寨支教。石门坎的孩子,80%是苗族,天生爱好唱歌。在进山之前,梁俊就想到,预先给一些古诗词谱曲,然后教孩子们唱。他希望孩子们活在诗里,可以感受诗的美好。在梁俊支教的第一学期,孩子们唱古诗的声音就响彻山间,在他两年的支教生涯中,他教会孩子们100多首古诗词,其中50首被他谱成曲。
多维解读
1.尊重生命,勇于绽放
只要绽放光华,无论“苔花”“牡丹”,都是人间最美的风景。这首诗打动人心之处,首先在于它彰显了对人生的尊重。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之中蕴含的渴望和伟大,太阳都照不到我,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精神,虽然我的花不大也不艳,但我自己依然欢乐地绽放,光彩一点儿都不输牡丹。
2.传统文化,魅力无穷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今天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而在当代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勇于创新,激活传统
“和诗以歌”,把古代诗词和当代音乐结合起来,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唱古典诗词,这是小诗《苔》以及《经典咏流传》节目大获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诗和歌结合,让诗歌回到生活,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傳,也让歌词更有文化。
4.强化美育,精神扶贫
通过主题的拓展性深耕,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打通了和当下大众的生命体验,从而引发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袁枚没有想到在21世纪一个叫梁俊的老师发现了《苔》这首诗的美,发现这首诗里体现的生命价值,他用新时代的生命感悟为这首诗加上了“坚韧怒放”“平凡而卓越”的注脚。
近段时间,随着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小诗《苔》一夜爆红。节目中,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用宛如天籁的声音动情演绎了《苔》。
梁俊,原籍江西,后生活在重庆。2013年9月,梁俊和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乌蒙山区石门坎的苗寨支教。石门坎的孩子,80%是苗族,天生爱好唱歌。在进山之前,梁俊就想到,预先给一些古诗词谱曲,然后教孩子们唱。他希望孩子们活在诗里,可以感受诗的美好。在梁俊支教的第一学期,孩子们唱古诗的声音就响彻山间,在他两年的支教生涯中,他教会孩子们100多首古诗词,其中50首被他谱成曲。
多维解读
1.尊重生命,勇于绽放
只要绽放光华,无论“苔花”“牡丹”,都是人间最美的风景。这首诗打动人心之处,首先在于它彰显了对人生的尊重。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之中蕴含的渴望和伟大,太阳都照不到我,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精神,虽然我的花不大也不艳,但我自己依然欢乐地绽放,光彩一点儿都不输牡丹。
2.传统文化,魅力无穷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今天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而在当代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勇于创新,激活传统
“和诗以歌”,把古代诗词和当代音乐结合起来,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唱古典诗词,这是小诗《苔》以及《经典咏流传》节目大获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诗和歌结合,让诗歌回到生活,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傳,也让歌词更有文化。
4.强化美育,精神扶贫
通过主题的拓展性深耕,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打通了和当下大众的生命体验,从而引发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袁枚没有想到在21世纪一个叫梁俊的老师发现了《苔》这首诗的美,发现这首诗里体现的生命价值,他用新时代的生命感悟为这首诗加上了“坚韧怒放”“平凡而卓越”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