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运动对吐鲁番地区古遗址的影响

来源 :新疆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吐鲁番地区新构造运动活跃,但该地区新构造运对古遗址影响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结合该地区新构造运动背景,以苏公塔、交河故城为代表性古遗址进行病害调查,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基本查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古遗址规划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①交河故城所在的台地、沟谷及街道、房屋墙壁走向基本为NW向、NE向,推测其本身就受到该方向上地质构造的控制;②因受呈100°~110°走向的肯德克逆断裂-背斜影响,苏公塔塔身及交河故城崖体广泛发育NW向裂隙。
  关键词:吐鲁番地区;新构造运动;古遗址病害
  吐鲁番位于新疆东部,是四大文明交汇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1]。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该盆地保存有大量丰富的文物遗址,种类繁多。该地区新构造运动活跃、第四纪地质条件变化强烈[2],控制和影响着古遗址的规划、结构形式及稳定性。孙满利等对交河故城崖体病害基于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类,提出“构造缝”的裂隙类型,并统计了包括“构造缝”在内的裂隙分布特征及规律[3-5]。对新构造运动开展研究能为科学认识和保护古遗址提供新的依据,并对以岩土材料改性为主的加固和支护基础上,发展地质结构分区加固和柔性支护的技术方法具重要意义。
  1  吐鲁番地区新构造运动地质背景
  吐鲁番盆地内中央隆起构造带是整个盆地晚第四纪以来最显著的强活动构造带,西起阿拉沟、鱼儿沟,东至了墩隆起,近EW向延伸约200 km,自EW向由七克台逆断裂-背斜、红山逆断裂-背斜、火焰山逆断裂-背斜、肯德克逆断裂-背斜、盐山逆断裂-背斜、红山口-鱼儿沟逆冲构造带等组成(图1)。
  研究区主要受肯德克逆断裂-背斜影响,构造带呈100°~110°走向的狭窄条带状展布,由肯德克逆断裂及肯德克背斜两部分组成,也是一条活动断层扩展背斜带,为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断裂。肯德克背斜东倾伏端倾向NE向,倾角5°~8°,由上新统泥岩、砾岩组成,北翼较缓,产状10°∠18°。从东倾伏端向东延伸,色迪亥一带的晚更新世晚期湖洪积层轻微褶皱隆起,揭示肯德克背斜向东扩展。肯德克逆断裂东起燕木什,长约15 km,走向110°,出露地表,总体为一条发育于肯德克背斜核部(偏南),倾向NNE的高角度逆断裂。野外沿断裂走向可见中新统褐红色泥岩逆掩于第四系砾石层之上[6]。柏美祥等通过光释光测年及探槽揭露,发现燕木什断裂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为0.07±0.01~0.35±0.03 mm/a;全新世早期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为0.01 mm/a[7]。
  2  苏公塔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苏公塔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全部用青灰色砖建成。高44 m,塔基直径为10 m,塔身下大上小,呈圆锥形。塔内有螺旋形台阶72级通往顶部。塔身周围不同方向和高度,设有14个窗口。塔的表面分层砌出三角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等15种几何图案。据历史文献记载,塔体由条形灰砖砌筑,胶结材料为黄土[8-9]。
  对苏公塔实地调查发现,苏公塔塔身东南和西南方向两侧底部出现向上延伸走向分别为300°、80°的裂隙,前者延伸到塔底,后者未延伸至塔底。沿东南方向进行地质调查,发现走向300°的裂隙向东可追索到砖砌平台、水泥下坡路及回廊墙体、东南角的塔楼一角,向西可追索到已干枯的沟西侧古树,且在文物保护区西界砖墙处可见陡立的两条裂隙(图2),这些裂缝在平面上呈右列雁列式分布,剖面上不平直向下延伸。裂隙控制了浅表水的条带状分布,控制着塔身中南部陡立裂缝的非贯通性或锯齿状分布。现场初步调查推测走向300°的裂隙,宽约4 m,在文物保护区内延伸长度大于160 m(图3)。这条地质裂隙定向明显,显示一定规模和非单一连续的结构面,影响了苏公塔塔身的完整性及地基稳定性,裂隙本身导水、导气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对内动力突变的变形响应较敏感,较易受地震的场地破坏影响。
  3  交河故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交河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的雅尔乃孜沟村。遗址总面积35×104 km2,建筑面积22×104 km2,坐落在一柳叶形台地上,交河城区位于台地的中南部,以中心大街为中轴线,将整个市区大致分为6个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交河故城城址的选择、下挖式生土建筑群墙壁和街道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其场地裂隙方向性及多处平直陡崖的走向总体上受NW向和NE向两组构造节理的控制和影响[10-11]。
  通过对交河故城实地调查,初步发现如下一些特点:
  (1) 交河故城所在台地及沟谷呈线状展布,推测其本身受区域上NW向及NE向地质构造控制,街道走向、房屋墙壁走向基本为NW向、NE向(图4),说明古人在规划和开挖施工时,已本着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原则。
  (2) 现场调查发现,交河故城总体上呈东南部建筑群密集,西北部一些长、大张裂隙发育,NW向(300°~320°)裂隙和NE向(50°~70°)裂隙发育,其中走向约320°裂隙为主要影响崖体稳定性的破坏裂隙。台地顶部裂隙走向明显,具一定斜列性,控制线性水气通道和浅表草本植物的线性分布。崩塌块体受到陡立的两组构造裂隙及近水平沉积层理等3组地质结构面控制,多呈厚板状(图5)。
  孙满利等对交河故城崖体裂隙进行统计发现,整个崖体区发育3组节理:①NE向组,走向15°~35°,均值25°,倾角近直立;②NNW向组,走向310°~330°,均值325°,倾角近直立;③NWW向组,走向275°~295°,均值285°,倾角近直立。其中以走向25°和325°两组最发育,走向285°组次之(图6)[3,10,11]。
  4  讨论与结论
  吐鲁番地区苏公塔、交河故城等国家级文物遗址,受吐鲁番盆地西中央隆起带影响,广泛分布NW向和NE向两组构造裂隙,控制着古遗址的开挖和施工趋向性及规模,古遗址本身也显现出一定的变形和局部破坏迹象。对吐鲁番地区开展古遗址保护工作,大多局限于岩土工程的加固保护,缺乏新构造运动对古遗址破坏的研究,如不順应构造运动发展的加固保护,将来会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考虑到吐鲁番地区活跃的新构造运动现状,在前人开展的岩土工程材料加固为主技术思路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1) 交河故城所在台地、沟谷及街道、房屋墙壁走向基本为NW向及NE向,推测其本身受到该方向上地质构造的控制,说明古人在规划与建造交河故城时,已顺应自然的原则。
  (2) 多尺度地质结构(包括次级或分支断层、节理和裂隙等不同级别、性质的结构面)对吐鲁番地区古遗址的变形破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如受呈100°~110°走向的肯德克逆断裂-背斜影响,苏公塔塔身及交河故城崖体广泛发育NW向裂隙。
  (3) 研究区内对为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变形破坏,应采用结构分区加固和预留变形量为主的柔性支护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佑成, 李辉朝. 吐鲁番文物遗址地理空间信息化发展与思考[J]. 吐鲁番学研究, 2016(2):105-112.
  [2]    王树基. 吐鲁番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J].干旱区地理,        1994(1):1-8.
  [3]    孙满利. 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加固研究[D].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
  [4]    孙满利,李最雄,谌文武,等.干旱区土遗址病害的分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15(6):775-777.
  [5]    孙满利, 李最雄, 王旭东,等. 交河故城的主要病害分析[J]. 敦煌   研究, 2005(5):97-99,121,126-129.
  [6]    鄧起东. 天山活动构造[M]. 地震出版社, 2000.
  [7]    柏美祥, 胡伟华, 伊力亚尔·阿不力孜, 等. 吐鲁番盐山口、燕木什活动断裂运动学特征[J]. 内陆地震, 2002, 16(1):8-13.
  [8]    尹力峰, 唐丽华, 刘志坚,等. 吐鲁番苏公塔的抗震性能初步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03, 19(4):145-153.
  [9]    唐丽华, 尹力峰. 吐鲁番苏公塔的建筑特征与动力特性[J]. 内陆  地震, 2003, 17(1):54-61.
  [10]  张管宏. 交河故城崖体稳定性及崩塌机理研究[D].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
  [11]  崔凯. 交河故城台地危险土体研究[D].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Abstract:The neotectonic movement is active in Turpan area of Xinjiang,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on ancient sites in this area is still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eases of the ancient ruins of Sugongta and Jiaohe, and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diseases. It is found that neotectonic movement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planning and stability of the ancient ruins in this area.It is found that neotectonic movement in this area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planning and stability of ancient sites, i. e.①The platforms, valleys, streets and house walls of Jiaohe Ruins tend to NW and NE, which is presumed to be controlled by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his direction;②The NW trending crack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body of Sugong Tower and the cliff body of Jiaohe Ruin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Kendeke reverse fault-anticline with a fissures of 100°~110°.
  Key words: Turpan Prefecture;Neotectonic movement;Diseases on Ancient Sites
其他文献
摘 要:浅层地温能利用前景广阔。据实际勘查资料和测试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及C-A分型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北部城区进行浅层地温能定量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源热泵适宜,较适宜区面积196.35 km2,分布在第四系卵砾石厚度适中、含水层富水性好、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3/d、地下水径流速度0.1~0.2 m/d的地带;土源热泵适宜、较适宜区总面积284.50 km2,分布在黄土、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使之乐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良好的情境,找准契机,使学生的写作激情如喷泉一样。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剖析,望同行采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难教,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心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大不相同,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更是难上加难。小学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是学生必须要学习且要学好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通过读写,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有用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读写结合方面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此方面的培养,本文就来探究一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法。 
期刊
摘 要:对乌鲁木齐市某蔬菜基地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效应分析可知,以硒含量大于等于0.4 mg/kg标准圈定富硒土壤面积约52.89 km2,硒含量均值为0.78 mg/kg;富硒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养分元素含量适量—丰富,农作物富硒效应较好,安全性较高。通过对土壤中硒元素赋存状态分析,发现区内土壤中存在大量土壤缓效硒,潜在供硒能力较强,且对植物吸收有利的有效硒占比达4.02%;土壤中硒
期刊
摘 要:齐古背斜构造复杂,变形强烈,地震资料相对较差,构造样式建立存在多解性。为准确落实该区构造特征,从地质“戴帽”、倾角标定及平衡恢复与几何变形正演等关键技术出发,对齐古背斜进行精细构造解析,确立齐古背斜为早期构造三角楔与晚期冲断褶皱复合叠加的构造样式。该背斜主体部位具分层、分块构造特征,西段以南倾冲断断裂为主,东段以北倾反冲断裂为主。复杂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建立更为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大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情景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本文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愉悦学习的情景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
期刊
摘 要: 吉木乃组是西准萨吾尔山地区地质时代久存争议的地层,也是火山岩占地层总厚度比例最高的火山-沉积地层。采用同位素年龄标定火山岩准确的地质时代,是解决本组时代分歧的有效手段。吉木乃组顶部新发现的流纹岩中获得(304.1±2.5)Ma(n=15,MSWD=1.07)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确认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大致相当于卡西莫夫期)。结合前人在本组下部层位采集的植物化石,限定
期刊
摘 要:最近新疆西昆仑地区锰矿勘查实现重大突破,伴随大型优质锰矿的发现和勘查,锰已成为新疆区域优势金属矿种之一。通过系统收集资料,总结新疆锰矿成矿类型及区域时空规律。指出寒武纪、二叠纪、石炭纪是新疆锰矿成矿的3个重要时代,西昆仑-昆盖山裂谷带、塔里木陆块北部边缘活动带是新疆锰矿成矿的重要构造单元,以海相沉积型锰矿为主要成矿类型。同时,对比中国南方重要锰矿成矿特征,指出新疆奥尔托喀讷什、穆呼锰矿与
期刊
近年来,我国在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以塔里木油田和长庆油田为典型代表。低渗透油气藏是指采用常规开发技术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必须是采用特殊工艺技术开发的的油气藏,不同岩性都可形成低渗储层,以致密砂岩、碳酸盐岩最发育。《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一书,从地质、钻井、油藏、采油及地面工程等方面,講述了低渗透油气田地质特征、面临的难题和采取的技术方法,对不同开发技术进行了实例论证,为进一步提高我
期刊
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作为研究影响油气开采的地质要素及演化学科,是地质学与油气藏工程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油气藏开发地质在致密油气藏、泥页岩油气藏、高含水阶段的中高渗油气藏及缝洞型油气藏方面等取得较大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地质基础学科的发展。《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一书以油层物理、储层地質为基础,对地震地质、测井地质、钻井地质、生产测试等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获取油气藏地质资料,计算油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