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建构数学深度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g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加数学课堂的深度是老师追求的目标之一。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通过注重关联性,挖掘知识点潜藏的思想;通过注重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组合转化;通过开放课堂,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这些措施可有力地推动数学深度课堂的建构。
  一、关联性,挖掘潜藏思想
  运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深度数学课堂的建构,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逻辑链条的探索,从而挖掘潜藏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促进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
  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中,学生要学习与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相关的数学知识,老师就可以深度挖掘不同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联性。老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问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学生会写出S=a×h÷2。老师可挖掘其中字母的意义:“a和h分别代表什么?”学生此时会根据课本的定义回答:“a是其中一条边,在面积的计算中叫作底边,h是这条底边上的高。”老师再提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此时就会回答S=a×h,并开始思考: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a都指的是其中一条底边,h都是指底边上的高,不同点就在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需要÷2。老师此时继续挖掘:“那么为什么三角形面积需要÷2,而平行四边形不需要呢?”学生此时就会思考:底乘高其实是一个矩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是矩形的一半,因此需要÷2,而平行四边形通过平移分割后,面积和同底同高的矩形相等,因此不需要÷2。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对其中的关联性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通过这种注重关联性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挖掘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思想,从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汲取,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深度的增加,有效助力数学深度课堂的建构。
  二、过程性,参与组合转化
  建构数学深度课堂,不仅需要学生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更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性,从而促进学生参与知识之间的组合和转化,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课中,老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给学生讲解:“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其实是同样的原理。”接着让学生解答具体题目:“7.5-3.24=?”学生看到这一问题时,首先会感到困难,老师此时引导学生:“大家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7和3应当如何计算?”学生会回答:“7-3等于4。”老师:“是的,整数的计算规则就是相同数位的数字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再来看后面的小数部分,它们所遵循的规则也是相同数位的数字进行计算,大家看一下,0.5-0.2如何计算?”学生此时就会解答:“0.5-0.2=0.3。”此时,学生发现,3.24的最后还有一位0.04这一数字,就会询问老师这一数位如何进行计算。老师可继续提示学生:“我们刚才说过,小数的计算规则和整数相同,7.5如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结果就是7.50,那么现在这一数位上的数字为0,就应当向前一位借数,因此前一位的结果就变成了多少?”学生此时就会开始计算:前一位结果变为了0.2,借过来的0.1减去这一位上的0.04就剩下了0.06,就计算出了结果为4.26。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实现了知识的组合转化。
  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解题过程,能够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具體过程,通过对整数知识的组合和转化,可以使学生对小数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小数的效果,助力深度课堂的打造。
  三、开放性,鼓励深度探索
  深度课堂必须具备开放性,深度课堂应当给予学生开阔的思维环境和视野,通过开放的问题和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深度探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助推深度课堂的构建。
  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中,学生要学习与负数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相关知识,因此,老师要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负数知识进行深度探索,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老师首先提问学生:“我们之前学到的数字,例如1,2,3,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叫作正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与正数相对的是什么呢?”学生开始思考:生活中与正相对的词汇是负,因此与正数相对的应当是负数。老师继续为学生展现问题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已经多次见过负数了,比如说,夏天很暖和,一般我们会说,今天的气温是26度,但是到了冬天,一般气温比较低,我们会说,今天的气温在零下5度,这个就是指的-5℃,-5就是负数。”通过这样开放性情境的设置,学生就对负数的知识有了初步探索。
  通过这种开放课堂的打造,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提高,助力学生不断深入知识内核进行探究,有效实现了深度学习。
  通过深度学习的策略,可以有效助力深度课堂的打造。未来期待有更多学者针对这一领域展开研究,探索出更加高效可行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探索兴趣。■
其他文献
在解决组合图形面积时经常用到添辅助线的方法,如何借助辅助线让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更有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1.通过添辅助线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规则图形。出示图1,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你需要先做什么?通过添辅助线,将其分割成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在图中添辅助线,然后和同桌交流添了哪一条,分割成哪些基本图形。讨论得出四种不同的添辅助线的方法。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也是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入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促进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
特殊儿童在很多人眼里特别难懂,主要原因在于,几乎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方式与其进行交流,不能解读其情绪。多重障碍儿童属于特殊儿童的一种,又比一般的障碍儿童更加难懂,情绪变化也会更多一些。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所教的对象是什么样的,都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去了解其情绪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本文从了解心理特性、分析过程原因、选择处理方法、特殊教育方法等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多重障碍儿童情
当今的教育改革要求培养的重点不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培养学生动手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学与做相结合的过程。而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倡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保障学生获得自主的机会。“做与思”相结合的整体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心智的主要过程,做与思结合的对接与转化是十分必要的,能帮助学生协同发展。这个科学教育理念的提出,既能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激发老师唤醒学生主体地位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础的教育工作创新,成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最符合课堂教学需求,且能够带给学生良好认知体验的教学方法就是信息技术,因此做好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的整合研究至关重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凸显学生在英语课堂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是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如何更有效更准确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老师,我认为,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倾听力”。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吸引学生专注倾听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喜欢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这样他们感到真实,同时又能够被情境吸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软件的出现,让人们感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人们开始在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网上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也开始利用互联网教学。本文研究的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一、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是诗情画意的象征,语文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自在生活,语文更是苏东坡笔下大江东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打破了语文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知识学习,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激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课堂
绘本是一种别样的读本,它通过图画或文字,生动地将一个或多个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图画和文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体,作为语言的媒介,在绘本中融合、交织、互相映衬,这是绘本不同于普通读本的另类表现形式。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将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接受和喜欢的表达方式,里面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阅读,进而引发思考和讨论,然后忍不住去探索、去比较,并慢慢学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因此,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基于课前探究,引领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以初步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其次,老师要抓好课中教学这一环节,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觉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最后,老师要发挥好课堂结束这一环节的作用,在此环节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地做好引领工作,使得学生在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