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艺术作为中華民族的瑰宝,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重视音乐教学与民间艺术的结合,是弘扬和发展民间艺术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三方面,逐步实现对民间艺术的引入、阐释和应用,促进民间艺术与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间艺术;音乐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与主流学科相比,处于边缘学科的位置,长久以来并不受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初中音乐教学在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方面显现的突出作用,使其愈发受到重视。民间艺术因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家喻户晓的知名度,为其进入校园和课堂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将民间艺术与初中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弘扬和发展民间艺术,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那么应该从何处着手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引入民间艺术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初中音乐课堂。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调节课堂氛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民间艺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快速抓住人的视觉和听觉,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能够合理运用民间艺术,使其以融洽的姿态进入到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而民间艺术的选择,也要多加注意,要能够从当地的特色资源中进行选取,保证学生对所选择民间艺术的熟悉程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梨园百花》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知,要求学生通过听、看、唱、做、比等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民间艺术阔龙水花灯的经典曲目,如《葛镜桥传奇》、《梦归平越》、《遇官》等,将其与豫剧、越剧、黄梅戏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韵味和不同。将学生耳熟能详的阔龙水花灯曲目为开场,进而引出学生平时不大接触的戏曲曲目,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环节,阐释民间艺术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大多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采取的方式也多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在教学器材的选择上,也并无新意,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民间艺术在唱法、表演、道具等方面的丰富形式,能够很好地弥补初中音乐教学在教学环节的不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民间艺术的形式逐步掌握民间艺术的精髓。而民间艺术在课堂的展现形式,则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微课、网络视频等,通过听觉、视觉、形体等方面的全面“临摹”,实现在阐释民间艺术的同时,达到丰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百鸟朝凤》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知,本课讲的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唢呐。而实际的情况是,唢呐并不为学生所熟知,此时教师可以用引入民间艺术阔龙水花灯剧《吹鼓手招亲》为教学手段,以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生对唢呐的兴趣,再适时地进行本课教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唢呐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有力地阐释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能够弘扬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三、拓展课后作业环节,应用民间艺术
融合初中音乐课堂的民间艺术教学,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音乐教学,其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还在于学生课后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将所教授的民间艺术中适宜学生操作的部分布置为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在应用的基础上,糅合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而实现对音乐知识和民间艺术的多维度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民间艺术资源阔龙水花灯的演变,挖掘其中与音乐有关的人物、故事、音乐等,加深对阔龙水花灯的理解。从音乐的视角,对阔龙水花灯的歌舞剧形式、演奏的乐器、吟唱的曲目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整理成文字进行记录。这一全新的作业形式,实现了对学生参与民间艺术的兴趣激发,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总而言之,民间艺术走进初中音乐的课堂,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必要选择,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民间艺术与初中音乐教学的结合,既要依托当地的民族资源,又不能局限于当地,要以博大的胸襟,将更多的艺术形式引入到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来。于此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民间艺术进行优化或转化,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有条理、有逻辑地引入到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间艺术与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宗梅.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03).
[2] 刘娜.关于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魅力中国.2019.(01):234.
[3]步佳燕.论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意义[J].教师.2013(09):19~20.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间艺术;音乐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与主流学科相比,处于边缘学科的位置,长久以来并不受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初中音乐教学在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方面显现的突出作用,使其愈发受到重视。民间艺术因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家喻户晓的知名度,为其进入校园和课堂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将民间艺术与初中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弘扬和发展民间艺术,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那么应该从何处着手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引入民间艺术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初中音乐课堂。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调节课堂氛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民间艺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快速抓住人的视觉和听觉,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能够合理运用民间艺术,使其以融洽的姿态进入到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而民间艺术的选择,也要多加注意,要能够从当地的特色资源中进行选取,保证学生对所选择民间艺术的熟悉程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梨园百花》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知,要求学生通过听、看、唱、做、比等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民间艺术阔龙水花灯的经典曲目,如《葛镜桥传奇》、《梦归平越》、《遇官》等,将其与豫剧、越剧、黄梅戏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韵味和不同。将学生耳熟能详的阔龙水花灯曲目为开场,进而引出学生平时不大接触的戏曲曲目,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环节,阐释民间艺术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大多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采取的方式也多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在教学器材的选择上,也并无新意,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民间艺术在唱法、表演、道具等方面的丰富形式,能够很好地弥补初中音乐教学在教学环节的不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民间艺术的形式逐步掌握民间艺术的精髓。而民间艺术在课堂的展现形式,则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微课、网络视频等,通过听觉、视觉、形体等方面的全面“临摹”,实现在阐释民间艺术的同时,达到丰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百鸟朝凤》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知,本课讲的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唢呐。而实际的情况是,唢呐并不为学生所熟知,此时教师可以用引入民间艺术阔龙水花灯剧《吹鼓手招亲》为教学手段,以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生对唢呐的兴趣,再适时地进行本课教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唢呐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有力地阐释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能够弘扬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三、拓展课后作业环节,应用民间艺术
融合初中音乐课堂的民间艺术教学,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音乐教学,其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还在于学生课后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将所教授的民间艺术中适宜学生操作的部分布置为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在应用的基础上,糅合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而实现对音乐知识和民间艺术的多维度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民间艺术资源阔龙水花灯的演变,挖掘其中与音乐有关的人物、故事、音乐等,加深对阔龙水花灯的理解。从音乐的视角,对阔龙水花灯的歌舞剧形式、演奏的乐器、吟唱的曲目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整理成文字进行记录。这一全新的作业形式,实现了对学生参与民间艺术的兴趣激发,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总而言之,民间艺术走进初中音乐的课堂,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必要选择,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民间艺术与初中音乐教学的结合,既要依托当地的民族资源,又不能局限于当地,要以博大的胸襟,将更多的艺术形式引入到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来。于此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民间艺术进行优化或转化,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有条理、有逻辑地引入到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间艺术与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宗梅.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03).
[2] 刘娜.关于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魅力中国.2019.(01):234.
[3]步佳燕.论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意义[J].教师.2013(0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