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生本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人们用来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的一种艺术媒介,它可以突破国际、年龄、性别、阶级的限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使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相处。音乐课程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科目,虽属于“副科”,但是对完善小学生的人格,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起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实现以生为本是发挥小学音乐教学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与进步方面作用的基础因素,因此,本文将从尊重小学生个人解读、给予小学生个人空间、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个角度来讨论小学音乐教师构建生本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应试教育”对于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的,即便是素质教育,也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课程也在此影响下变成一个冷冰冰的应试工具。实际上,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歌唱家、创作家,这种被动而机械的灌输教育虽然能够让小学生掌握一部分音乐知识,但是却不能帮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正因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新课改提出要构建生本课堂,即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起点与最终归宿,深入而全面地研究小学生作为“人”的实际需要,以及使小学生获得长远发展的各个创新教法。
  一、 尊重小学生个人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都是相通的,不同的小学生在面对同一音乐作品时所产生的音乐感受也都会因为自身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小学生聆听同一首音乐作品,他们在不同时期也会获得不同的音乐感悟。对此,教师应客观认识,同时要尊重小学生的个人音乐解读,允许小学生提出教师预想以外的音乐解读见解。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主要是为了激发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且现代社会物质十分丰富,精神文化充足,所以小学生并不了解我国近些年来的历史发展,也不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歌唱祖国”一课中,笔者先是为学生播放了我国国庆期间的阅兵礼视频,以视频来促使学生对我国多年的繁荣富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但是,笔者并没有强求小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是鼓励他们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结合“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音乐节奏、音色变化等产生音乐情感。待音乐感受活动结束之后,小学生还应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在生生互动中实现情感沟通。
  二、 给予小学生个人空间
  个人学习空间是指教师要转变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基础与学习能力来展开个性化的音乐学习,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总结出学好音乐的规律,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能力。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之中,这一教学条件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到更多、更真實的音乐知识,同时还为小学生的个人学习提供了可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保证小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
  在“悠扬民歌”一课中,由于本班大多数小学生并不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音乐特点,因此,在本课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笔者要求小学生利用家庭电脑、移动智能手机等来展开大量的音乐调查,在家长帮助下对各个地区的民歌进行品析与鉴赏,在欣赏中分析与总结中国民歌的音乐特点以及语言特色。在本轮课堂教学中,笔者突破了教材局限,鼓励小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某个地区的民歌,如江浙地区的悠扬小调、新疆地区的朴素歌风、西藏地区的热情舞曲等,以便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本课可谓是给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大多数小学生都很享受这种“当家做主”的学习体验。
  三、 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被称为美育科目,但是作曲家、作词家在音乐作品中所赋予的个人情感以及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都可成为优化小学生品质的重要资源。不仅如此,音乐学科对开发与拓展小学生的智力潜能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课程本就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人文素养与创造素养等多种素养综合提升的基本科目。再加上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学科多层次的教育作用,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京韵京腔”一课中,小学生需学习我国优秀的国粹——京剧。在本课教学中,小学生除了要学习京剧脸谱所代表的任务、京剧中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工夫”等基本音乐知识以外,他们还要了解京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品味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鼓励小学生通过模仿、表扬等体验性活动来成为“京剧表演者”,认真探究京剧的唱腔特点,在体验中提升自身的民族素养。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音乐生本课堂需要教师秉承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以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进步为基本教学目的,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来凸显小学音乐课程的人性之美,使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走得更远、更广。
  参考文献:
  [1]郭宁.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S1):138-139.
  [2]赵毓鲲.个人空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方舒,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市前店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微课教学手段运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方式,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开展趣味实验、强化知识点的讲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整合运用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传统的
目的: 通过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与正常妇女的比较,对VVC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VVC阴道局部免疫状态,探讨VVC与局部免疫的关系,从而达到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进行性变性而致多巴胺(Dopamine,DA)递质水平下降所致
摘 要: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应当本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改变传统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形成好的物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误区;解决对策  长久以来,“物理难学”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普遍的学习心理。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心理影响,使得很多学生在物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品质。本文围绕如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进行阐述,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以生为本;思维;教学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说:“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是科学研究的动力。”所以,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物理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演示实验是教师们最主要的教学手法,这一教学手段的正确与否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做出分析,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教学;教学对策  一、 引言  物理是一门独特的学科,由于其严谨、科学的特征,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能促进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在初中教育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艺术类课程的教育显得越发的重要。初中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美术教育质量,本文详细分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因为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一堂素质类课程,所以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