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屏风在我国由来已久,常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有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的作用,是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传统家具。在我们这次征集的民间国宝入围藏品中,就有这么一件金漆木雕十二扇大屏风,其形体高大、精雕细镂、题材丰富、气势恢弘,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现为厦门复文美术馆收藏。
美轮美奂的传统工艺
这件木雕十二扇屏风,高345厘米,宽624厘米,大气磅礴。由铁力木及金漆木雕组成,所刻人物故事题材采用高浮雕、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技法,精雕细刻,玲珑剔透,金箔与木雕相结合,将金箔依贴于所刻木雕的表层,既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又突出了庄严华丽、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屏风外框系铁力木材质,涂饰老漆,金漆木雕部分采用的是樟木。樟木又称香樟,质地柔韧细腻但不坚密,易于奏刀精雕细刻,且防蛀防腐,经久不会崩裂变形或腐朽。该大屏风每一扇的上下部分皆刻得层层叠叠、玲珑剔透,刻后髹漆贴金,熠熠生辉。
从该屏风装饰工艺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黑漆装金”,即先在雕刻物上以黑色的漆料作底子,然后铺上金箔,色彩反差强烈,夺人眼目,第一块和第十二块上的对联装饰便是采用此工艺;二是“五彩装金”,以青、大绿、紫红、粉黄装彩,再用金色烘托,形成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的效果,该大屏风的上下几组雕刻风格便是。
该屏风的雕刻艺术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层层的深雕和透雕可达一至三层的空间,把复杂曲折的各种故事画面放在一起,有条不紊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具有“多层镂通,玲珑剔透”的南方雕刻风格,精密而不乱,依然保持了屏风外壁的平面感,使人感到更加浑厚坚实,富丽堂皇。
丰富多彩的雕刻内容
雕刻的题材亦丰富多彩,有人们熟知的神话故事、戏曲情节、历史小说,如“二十四孝”、“蓝关雪”、“三娘教子”,也有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如“渔、樵、耕、读”,“修房盖屋”等。此外还有梅、竹、牡丹、龙凤、狮、虎、仙鹤、灵芝等名花异卉、奇珍瑞兽,以至博古器物,桃、榴、佛手等等。
该十二扇大屏风的中心部分为朱漆金书(围屏中间原配山水画作,现已失),是民国十八年福建莆阳显贵为其母李氏祝七旬寿庆,由著名书画家王乔年选文,陈祖荫手书。字迹工整秀美,文辞华丽,经巧匠精致刻划贴金。内容无非是歌颂封建社会的妇女典范,守妇道,重贞操,相夫教子之类……后配朱漆金书结合十二扇围屏,形神兼备,总体连成一气,蔚为壮观,十分气派。
这件形体硕大的屏风,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和劫难,至今完好无损,且其文辞、书法、雕刻、彩金以及造型、题材、制作风格等都强烈地表现出时代气息和地区特色,是一件难得的木雕古玩艺术品。
金屏风引发的收藏之路
藏家发现这件屏风也是出于偶然。1995年他和朋友到福建莆阳办事,当这件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的屏风呈现在他们眼前时,便被其浑然大气、精美绝伦的气息所震撼。在请了几位业内资深专家鉴赏和把关后,藏家终于把这件宝物纳入囊中。
实际上,藏家能收藏到这件稀世珍宝,主要得益于其收藏道德。熟悉这位藏家的人都知道,他的收藏是只进不出,只要遇见自己心爱的古玩和书画,就会千方百计购得,却从来舍不得卖掉一件。在他看来,真正热爱艺术、懂得古玩的人,对于自己收藏的每一件书画、古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喜爱、珍惜。而在自己的藏品室,把玩欣赏一件件古玩、一幅幅书画,其中的乐趣和惬意只有自己能够体味得到。
也正是在收藏了这件屏风之后,藏家体会到了艺术品收藏中的乐趣和价值,在经过缜密筹划以后,成立了厦门复文美术馆,踏上了更为长远的收藏之路。这件金漆木雕十二扇大屏风作为美术馆的第一件古玩藏品,被置于美术馆的显眼位置,为更多的人参观和欣赏。
雕刻之乡的精品巨制
据了解,该屏风四周的木雕风格应属清代福建地区的金木雕刻风格。金木雕的生产与发展,实际上与我国当时的封建帝制息息相关。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显赫权势,不惜用黄金辗成金箔贴饰于殿台楼阁以及各种高贵的器物之上。嗣后,佛教在中国流行,教徒们为了崇敬佛祖,兴建庙宇寺院时亦在泥塑木雕的神像、神龛上贴金。然后,民间茶馆酒肆、豪屋富宅及婚丧喜庆的各种建筑装饰、妆套家具及器物等亦予以延用。这样便逐渐形成了金木雕这一门艺术。
金木雕艺术由于工艺精细,用料豪华,制作成本较高,明清之间往往产生、发展、流行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突出的有两种:一是浙江宁波地区为代表的朱金木雕,雕刻品表面仅有朱(红)和金两种色彩,故名。二是广东潮州、福建莆阳一带为代表的彩金木雕,该类木雕以深雕、透雕、镂空雕为主体,表面颜色除金以外,还敷有红、黄、绿、蓝、黑等多种色彩,故亦谓之彩金木雕。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金木雕的生产相当繁盛,主要产地集中在潮汕地区的五华、兴梅、潮州及福建永春、莆阳一带。
另据藏家介绍,这件藏品的发现地福建莆阳,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雕刻之乡。该地区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唐初,寺庙的建筑装饰、佛像、经书等已有雕刻雏形;宋末元初,莆阳地区所雕刻的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相当精妙生动;明代,莆阳地区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至今福建本土、台湾以及日本的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
美轮美奂的传统工艺
这件木雕十二扇屏风,高345厘米,宽624厘米,大气磅礴。由铁力木及金漆木雕组成,所刻人物故事题材采用高浮雕、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技法,精雕细刻,玲珑剔透,金箔与木雕相结合,将金箔依贴于所刻木雕的表层,既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又突出了庄严华丽、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屏风外框系铁力木材质,涂饰老漆,金漆木雕部分采用的是樟木。樟木又称香樟,质地柔韧细腻但不坚密,易于奏刀精雕细刻,且防蛀防腐,经久不会崩裂变形或腐朽。该大屏风每一扇的上下部分皆刻得层层叠叠、玲珑剔透,刻后髹漆贴金,熠熠生辉。
从该屏风装饰工艺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黑漆装金”,即先在雕刻物上以黑色的漆料作底子,然后铺上金箔,色彩反差强烈,夺人眼目,第一块和第十二块上的对联装饰便是采用此工艺;二是“五彩装金”,以青、大绿、紫红、粉黄装彩,再用金色烘托,形成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的效果,该大屏风的上下几组雕刻风格便是。
该屏风的雕刻艺术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层层的深雕和透雕可达一至三层的空间,把复杂曲折的各种故事画面放在一起,有条不紊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具有“多层镂通,玲珑剔透”的南方雕刻风格,精密而不乱,依然保持了屏风外壁的平面感,使人感到更加浑厚坚实,富丽堂皇。
丰富多彩的雕刻内容
雕刻的题材亦丰富多彩,有人们熟知的神话故事、戏曲情节、历史小说,如“二十四孝”、“蓝关雪”、“三娘教子”,也有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如“渔、樵、耕、读”,“修房盖屋”等。此外还有梅、竹、牡丹、龙凤、狮、虎、仙鹤、灵芝等名花异卉、奇珍瑞兽,以至博古器物,桃、榴、佛手等等。
该十二扇大屏风的中心部分为朱漆金书(围屏中间原配山水画作,现已失),是民国十八年福建莆阳显贵为其母李氏祝七旬寿庆,由著名书画家王乔年选文,陈祖荫手书。字迹工整秀美,文辞华丽,经巧匠精致刻划贴金。内容无非是歌颂封建社会的妇女典范,守妇道,重贞操,相夫教子之类……后配朱漆金书结合十二扇围屏,形神兼备,总体连成一气,蔚为壮观,十分气派。
这件形体硕大的屏风,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和劫难,至今完好无损,且其文辞、书法、雕刻、彩金以及造型、题材、制作风格等都强烈地表现出时代气息和地区特色,是一件难得的木雕古玩艺术品。
金屏风引发的收藏之路
藏家发现这件屏风也是出于偶然。1995年他和朋友到福建莆阳办事,当这件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的屏风呈现在他们眼前时,便被其浑然大气、精美绝伦的气息所震撼。在请了几位业内资深专家鉴赏和把关后,藏家终于把这件宝物纳入囊中。
实际上,藏家能收藏到这件稀世珍宝,主要得益于其收藏道德。熟悉这位藏家的人都知道,他的收藏是只进不出,只要遇见自己心爱的古玩和书画,就会千方百计购得,却从来舍不得卖掉一件。在他看来,真正热爱艺术、懂得古玩的人,对于自己收藏的每一件书画、古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喜爱、珍惜。而在自己的藏品室,把玩欣赏一件件古玩、一幅幅书画,其中的乐趣和惬意只有自己能够体味得到。
也正是在收藏了这件屏风之后,藏家体会到了艺术品收藏中的乐趣和价值,在经过缜密筹划以后,成立了厦门复文美术馆,踏上了更为长远的收藏之路。这件金漆木雕十二扇大屏风作为美术馆的第一件古玩藏品,被置于美术馆的显眼位置,为更多的人参观和欣赏。
雕刻之乡的精品巨制
据了解,该屏风四周的木雕风格应属清代福建地区的金木雕刻风格。金木雕的生产与发展,实际上与我国当时的封建帝制息息相关。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显赫权势,不惜用黄金辗成金箔贴饰于殿台楼阁以及各种高贵的器物之上。嗣后,佛教在中国流行,教徒们为了崇敬佛祖,兴建庙宇寺院时亦在泥塑木雕的神像、神龛上贴金。然后,民间茶馆酒肆、豪屋富宅及婚丧喜庆的各种建筑装饰、妆套家具及器物等亦予以延用。这样便逐渐形成了金木雕这一门艺术。
金木雕艺术由于工艺精细,用料豪华,制作成本较高,明清之间往往产生、发展、流行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突出的有两种:一是浙江宁波地区为代表的朱金木雕,雕刻品表面仅有朱(红)和金两种色彩,故名。二是广东潮州、福建莆阳一带为代表的彩金木雕,该类木雕以深雕、透雕、镂空雕为主体,表面颜色除金以外,还敷有红、黄、绿、蓝、黑等多种色彩,故亦谓之彩金木雕。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金木雕的生产相当繁盛,主要产地集中在潮汕地区的五华、兴梅、潮州及福建永春、莆阳一带。
另据藏家介绍,这件藏品的发现地福建莆阳,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雕刻之乡。该地区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唐初,寺庙的建筑装饰、佛像、经书等已有雕刻雏形;宋末元初,莆阳地区所雕刻的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相当精妙生动;明代,莆阳地区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至今福建本土、台湾以及日本的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