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教学;以趣促写;写作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A)—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要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说出内心想说的话,仅靠几次作文练习是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以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写作训练应由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快乐作文呢?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写作储备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比如秋天来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说一说自己对秋天的感觉,看一看秋天的收获;冬天让学生写一写寒风、冰块、雪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题材的束缚,不受体裁的限制。学生的思维灵活了,视野开阔了,兴趣浓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次,笔者收到北京海蓝蓝文学报社给我班田存尧同学寄来的《微笑妈妈》这篇文章的获奖通知书。笔者把这封信拿到班里宣读,并让大家传阅,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笔者则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积极写作:“我们要以田存尧同学为榜样,看谁能让自己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老师相信,只要你们不懈地努力,将来谁都有可能成为作家。”在笔者的鼓励下,有不少学生向各类报刊杂志寄去了自己的习作。为了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笔者还在班上设置了“优秀日记、优秀习作”专栏,评出优秀的习作贴在专栏里,并给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加浓厚了,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二、抓住偶发事件,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之一是“没东西可写”,那么,教师要如何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即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偶发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如,在一次升旗仪式中,班里一个男生突然晕倒,许多老师和学生积极想办法救助,使该学生很快恢复了意识。回到教室,笔者灵机一动:把刚才发生的事写出来岂不是很真实吗?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一幕发表自己的看法,作文自然有东西可写了。
三、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勤于写作
教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还应该鼓励他们多写、勤写,想写时就写,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也淡化了对学生习作技能进行训练的要求,更强调对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
首先,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写作素材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积累,另一方面则要从生活中收集。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表达,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不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是在为写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的方式。
其次,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我们的写作教学往往忽视了修改这一环节,其实,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的修改除了老师修改,也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评改交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快乐作文,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一定能拨动学生写作的心弦,促使他们创作出最美的篇章。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A)—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要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说出内心想说的话,仅靠几次作文练习是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以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写作训练应由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快乐作文呢?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写作储备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比如秋天来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说一说自己对秋天的感觉,看一看秋天的收获;冬天让学生写一写寒风、冰块、雪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题材的束缚,不受体裁的限制。学生的思维灵活了,视野开阔了,兴趣浓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次,笔者收到北京海蓝蓝文学报社给我班田存尧同学寄来的《微笑妈妈》这篇文章的获奖通知书。笔者把这封信拿到班里宣读,并让大家传阅,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笔者则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积极写作:“我们要以田存尧同学为榜样,看谁能让自己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老师相信,只要你们不懈地努力,将来谁都有可能成为作家。”在笔者的鼓励下,有不少学生向各类报刊杂志寄去了自己的习作。为了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笔者还在班上设置了“优秀日记、优秀习作”专栏,评出优秀的习作贴在专栏里,并给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加浓厚了,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二、抓住偶发事件,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之一是“没东西可写”,那么,教师要如何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即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偶发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如,在一次升旗仪式中,班里一个男生突然晕倒,许多老师和学生积极想办法救助,使该学生很快恢复了意识。回到教室,笔者灵机一动:把刚才发生的事写出来岂不是很真实吗?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一幕发表自己的看法,作文自然有东西可写了。
三、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勤于写作
教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还应该鼓励他们多写、勤写,想写时就写,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也淡化了对学生习作技能进行训练的要求,更强调对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
首先,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写作素材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积累,另一方面则要从生活中收集。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表达,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不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是在为写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的方式。
其次,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我们的写作教学往往忽视了修改这一环节,其实,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的修改除了老师修改,也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评改交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快乐作文,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一定能拨动学生写作的心弦,促使他们创作出最美的篇章。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