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56个民族拥有形态多样的本民族文化,其中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挖掘民族服饰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对旅游文化教学中的民族服饰作了进一步解读,并以畲族服饰切入畲族文化教学为例,用直观的民族服饰作为载体来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培养学生整体的、联系的看待民族文化的思考能力。
关键词:民族服饰;民族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本民族文化。其中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有着不同的民族服饰,而不同的民族服饰又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一、民族服飾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部徽志
民族服饰就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服饰是识别各民族最为直观、明显的要素之一。我国55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我们凭借服饰的质地、款式、色泽等特点,就基本上可以将其——加以区分。
(二)服饰源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又彰显着信仰文化和审美情趣
各民族特有的劳动方式、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探究民族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就能充分揭示蕴藏在民族服饰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1]。可以说民族服饰是了解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之一。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饰,展现的是民族的精神传承和鲜活个性。
二、旅游文化教学中的民族服饰解读
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文化》中设有专门的板块介绍汉族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知识是旅游专业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对民族服饰的分析,尝试在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以民族服饰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民族服饰特点进而了解该民族的特色文化。
民族服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
(一)服饰的产生和演变
服饰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与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如藏族穿着腰襟肥大、右衽长袖的氆氇长袍或羊皮袍,是为便于活动常袒出右臂,或袒出双臂而将两袖系于腰间。
(二)服饰的原料、颜色、形制等外在特征
如生活在高原草场并从事畜牧业的蒙古、藏等少数民族,穿着多取之于牲畜皮毛,用羊皮缝制的衣裳。而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适宜植麻种棉,所以自织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料。还有特别的赫哲族是我国传统的渔猎民族,他们的服饰就体现出了鲜明的渔猎经济特色,制作服饰的原料主要是鱼皮和兽皮。
(三)服饰的制作工艺等
民族服饰以及配饰等大多手工制作,技艺大都是祖传的,不带有任何伪造、模仿的痕迹。如苗族服饰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2]。从刺绣图案中往往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
三、民族服饰教学案例——以畲族服饰切入畲族文化教学为例
现以畲族文化教学为例,通过解读畲族特色服饰——凤凰装的由来、演变、特点和工艺等内容,探究凤凰装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从而了解畲族的历史变迁、民族信仰、精神追求等民族文化。
相传,凤凰装与畲族女始祖三公主有关。据考究,畲族人从祖居地凤凰山迁徙到福建罗源,与客家人交往融合中,吸收了汉族的服饰特征,并逐渐产生了畲服的标志“凤凰装”。凤凰装包括主要由头饰、服饰和鞋三部分,整体而言,它是对凤凰外形的模拟。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凤凰装尽管因地域差异,在细节上出现了些许不同,但基本形制和内涵相差不大,都是对凤凰外形的模拟。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凤凰装的由来和演变,了解畲族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情感。畲族是古老的游耕民族,祖居地是广东潮州凤凰山,他们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产生了凤凰装,其实是畲族人通过服饰表达浓浓的乡愁。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从凤凰装的传说中折射出的是畲族人用服饰在表达自己对民族始祖的尊崇。我们可以说凤凰装是畲族人穿在身上的族源印记,也体现了畲族人的信仰和崇拜。凤凰装与凤凰是有渊源的,凤凰是百鸟之王,它在畲族人心中就是吉祥高贵、祥瑞美满的象征,对凤凰装的喜爱体现的是畲族人对吉祥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反映出的是畲族人追求的吉祥文化。
制作凤凰装的传统制作工艺,包括刺绣、织染和竹编等,其中彩带(腰带,也称凤凰带)的编织技艺是较特别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完整地保留了数千年的意符文字,是畲族这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凤凰装所呈现的形象特征,了解畲族的历史变迁、民族信仰、精神追求等民族文化。
四、小结
服饰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现,它不仅表现出民族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而且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意识和民族精神,这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民族服饰的精华。
由服饰为切入点,解读服饰特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民族服饰背后蕴含的民族独特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是生硬地讲解抽象的民族文化,而是以可直观的民族服饰作为载体,通过探究服饰的具体特征来理解民族特有的文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体的、联系的看待民族文化的思考能力。
(作者单位: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简介:李晓玲,1980年生,女,本科,旅游专业教师,中学一级,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敏,刘贻钢.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的审美形态[J].科教文汇,2006(1):104-105.
[2]赵果.从符号学角度解读苗族服饰图案[J].山东纺织经济,2009(5):106-107.
关键词:民族服饰;民族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本民族文化。其中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有着不同的民族服饰,而不同的民族服饰又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一、民族服飾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部徽志
民族服饰就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服饰是识别各民族最为直观、明显的要素之一。我国55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我们凭借服饰的质地、款式、色泽等特点,就基本上可以将其——加以区分。
(二)服饰源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又彰显着信仰文化和审美情趣
各民族特有的劳动方式、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探究民族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就能充分揭示蕴藏在民族服饰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1]。可以说民族服饰是了解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之一。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饰,展现的是民族的精神传承和鲜活个性。
二、旅游文化教学中的民族服饰解读
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文化》中设有专门的板块介绍汉族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知识是旅游专业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对民族服饰的分析,尝试在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以民族服饰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民族服饰特点进而了解该民族的特色文化。
民族服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
(一)服饰的产生和演变
服饰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与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如藏族穿着腰襟肥大、右衽长袖的氆氇长袍或羊皮袍,是为便于活动常袒出右臂,或袒出双臂而将两袖系于腰间。
(二)服饰的原料、颜色、形制等外在特征
如生活在高原草场并从事畜牧业的蒙古、藏等少数民族,穿着多取之于牲畜皮毛,用羊皮缝制的衣裳。而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适宜植麻种棉,所以自织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料。还有特别的赫哲族是我国传统的渔猎民族,他们的服饰就体现出了鲜明的渔猎经济特色,制作服饰的原料主要是鱼皮和兽皮。
(三)服饰的制作工艺等
民族服饰以及配饰等大多手工制作,技艺大都是祖传的,不带有任何伪造、模仿的痕迹。如苗族服饰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2]。从刺绣图案中往往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
三、民族服饰教学案例——以畲族服饰切入畲族文化教学为例
现以畲族文化教学为例,通过解读畲族特色服饰——凤凰装的由来、演变、特点和工艺等内容,探究凤凰装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从而了解畲族的历史变迁、民族信仰、精神追求等民族文化。
相传,凤凰装与畲族女始祖三公主有关。据考究,畲族人从祖居地凤凰山迁徙到福建罗源,与客家人交往融合中,吸收了汉族的服饰特征,并逐渐产生了畲服的标志“凤凰装”。凤凰装包括主要由头饰、服饰和鞋三部分,整体而言,它是对凤凰外形的模拟。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凤凰装尽管因地域差异,在细节上出现了些许不同,但基本形制和内涵相差不大,都是对凤凰外形的模拟。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凤凰装的由来和演变,了解畲族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情感。畲族是古老的游耕民族,祖居地是广东潮州凤凰山,他们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产生了凤凰装,其实是畲族人通过服饰表达浓浓的乡愁。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从凤凰装的传说中折射出的是畲族人用服饰在表达自己对民族始祖的尊崇。我们可以说凤凰装是畲族人穿在身上的族源印记,也体现了畲族人的信仰和崇拜。凤凰装与凤凰是有渊源的,凤凰是百鸟之王,它在畲族人心中就是吉祥高贵、祥瑞美满的象征,对凤凰装的喜爱体现的是畲族人对吉祥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反映出的是畲族人追求的吉祥文化。
制作凤凰装的传统制作工艺,包括刺绣、织染和竹编等,其中彩带(腰带,也称凤凰带)的编织技艺是较特别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完整地保留了数千年的意符文字,是畲族这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凤凰装所呈现的形象特征,了解畲族的历史变迁、民族信仰、精神追求等民族文化。
四、小结
服饰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现,它不仅表现出民族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而且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意识和民族精神,这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民族服饰的精华。
由服饰为切入点,解读服饰特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民族服饰背后蕴含的民族独特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是生硬地讲解抽象的民族文化,而是以可直观的民族服饰作为载体,通过探究服饰的具体特征来理解民族特有的文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体的、联系的看待民族文化的思考能力。
(作者单位: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简介:李晓玲,1980年生,女,本科,旅游专业教师,中学一级,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敏,刘贻钢.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的审美形态[J].科教文汇,2006(1):104-105.
[2]赵果.从符号学角度解读苗族服饰图案[J].山东纺织经济,2009(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