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伴精神心理疾病早期介入干预的重要性认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慢性心脑血管病 老年患者 精神心理疾病
  心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这类疾病往往是一些慢性疾病。一旦明确诊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方面的影响,从最初期的恐惧、紧张、害怕,到时间一久导致的精神心理疾病,如表现为淡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甚至痴呆等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等负担。及早的进行心理和精神行为的介入干预,不论从近期和远期观察都能够对原发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病 因
  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慢性、长期、终身这一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患者要长期坚持饮食控制、按时服药、锻炼、休息给患者带来麻烦、负担并搅乱原有的生活规律等。以上特点决定了患者要终生耗费金钱、时间、精力等,负面影响及压力油然而生。病程冗长得不到家属的理解、支持、关心和体贴。患者及家庭成员受教育的水平的高低是发病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现代社会病:老年患者病后身边无人照顾,形影孤单极度缺乏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及安全感。老患者在身体疾病痛苦和心理疾病方面自个儿挣扎斗争,两者斗争的结果是后者的战败又加重了前者,最终心理防线溃败形成了器质性神经精神疾病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更有趣的事情是发现有一大类患者是在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反而又发生心理和精神疾病,使本应该就要出院的患者不得不继续住院或转院进一步治疗。这往往搞的临床医生措手不及、狼狈不堪,很是被动。不好给患者家属解释。平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临床表现
  起病比较隐匿,有的症状和原发病重叠。轻的仅仅表现为心情烦躁、发脾气、焦虑、躁狂、恐惧、紧张、有的表现为自卑、抑郁、表情淡漠、自闭、失眠、幻听、幻视等等;重的表现为精神分裂症状、认知障碍、痴呆和恶性心律失常如儿茶酚胺风暴和应激心肌病就是由于患者在极度愤怒、恐惧、悲痛、绝望、紧张等恶劣心情下发生的恶性事件表现等等。
  介入治疗步骤及措施
  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疾病而且是全面的,如:劝导患者限烟、限酒、减盐,注意我说的是限烟限酒和减盐,这很关键,从限到禁的给患者一个时间窗,循序渐进慢慢图治,不能下猛药,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子让人家彻头彻尾的杜绝掉没人能接受得了,得慢慢来。这也是一个心理战术。再者鼓励有能力到户外的患者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实在不能下床的患者,家属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活动肢体翻身等。再有就是全面的有效地干预患者的血脂、血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因为原发病症状体征的有效改善能够及时的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成功的关键。
  医护工作严丝密缝的结合做到相得益彰,护理工作要及时迎头赶上,提供高效、优质、温馨、安全的服务。让患者有以院为家的感觉,提供亲人般的关怀照顾,体贴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关键之所在,重中之重:那就是医生和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心理学和精神病等学科)的学习,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及时的给自己充电,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前提。而且还可以帮助早期识别有发病苗头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经发现确有必要就积极外请精神科医生来“救火”是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有些患者不能或不愿意转院)。这种方法既遏制了病情发展又有效预防恶性事件发生而且又有利于交流和学习提高,一举两得。
  实践结果
  前3年和后3年進行对比。前3年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心理和精神疾病年发病率为3.53%、3.67%、3.96%,呈上升的趋势。近3年来开展了早期的心理、精神诊疗干预后,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精神精疾病的年发病率逐渐下降分别是2.45%、1.16%、0.39%,出现了逐年下降的可喜变化。而且社会反响很大,锦旗和感谢信纷纷踏至而来,真的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心 得
  心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这类疾病往往是一些慢性疾病。一旦明确诊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被诊断为“三高的”,甚至是已经具有“死亡四重奏”诊断标准的患者,他们往往很恐惧、紧张、害怕,时间一久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心理疾病,如表现为淡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甚至痴呆等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等负担。经过近6年的观察和治疗认为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后及早的进行心理和精神行为的介入干预,不论从近期和远期观察都能够对原发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率,远期观察能够降低总发病率和死亡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即将胜利召开。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热烈期盼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本刊特在2008年全新推出关于奥运的一系列专题,追溯奥运会
为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的护理及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3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2010年1月~2011年 9月收治此类患者232例,经过手术及保守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一些用药护理与大家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医学实践证明,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学会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并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加以调节,方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现将如何观察病人的不良情绪浅谈如下。    病人的情绪观察  病人情绪的表现特征病人生病后情绪变化较大,其情绪的倾向性、稳固性都不同正常人,主要表现特征是:情绪的退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管理专员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486例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筛查出符合条件的113例患者和家属入选健康管理专员,在社区责任团队原有的高血压
目的:探讨石河子市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方法:收集抽取在石河子市公立医疗机构接受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产妇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其中孕妇在满12孕周后方被纳入调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