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忠 直面硅谷绘蓝图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子忠的办公桌前,一幅巨大的“硅谷”彩喷画占据了一整面墙壁。每天开始办公前,他总要抬头瞧瞧这个被誉为“全球做新媒体心脏”的地方,望望全球著名风投云集的“sands road”,看看宁静的斯坦福大学。“我办公桌的位置是苹果、谷歌、思科公司所在,旁边就太平洋,而我的座位在中国,在中国传媒大学。这幅图就在眼前,逼着我思考怎么可以把全球最好的经验、优势、思想用于中国。”
  坐在巨幅“硅谷”前,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展开了他的新媒体人生画卷。
  “求变”走上新媒体研究之路
  在2002年正式开始新媒体研究之前,赵子忠的道路一直在“求变”的人生信条下八面出击。
  1995年他从北京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后,马上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读研究生,在读期间的1997年,他又受邀请进入中国九十年代最先进的本土IT公司清华紫光集团任市场总监工作。三年之中,赵子忠参与了清华紫光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亲手建立了紫光与全球知名IT公司惠普、IBM、Oracle等的合作关系。在清华紫光的工作经历,使赵子忠快速成为一个深入了解硬件开发、软件集成、网络建设的IT专家。
  近距离地接触了信息时代中国诸多杰出的官员、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兴奋点。“我又有点怀念大学了,‘信息社会’的概念就是由未来学学界代表阿尔文·托夫勒教授在80年代提出来的。真正的学者能够预见和引导一个时代,对新媒体时代接触得越广、实践得越多,看待的视角越丰富,就越感受到大学研究的重要性。”求本溯源,多元的人生经历反而让赵子忠很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一个数字化与信息化大时代的开端。
  大时代才有大机遇,中国信息化中必然有无穷无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让他尽情地“求变”。2002年,赵子忠回归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任教,并于2004年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自此,赵子忠开始了自己的新媒体研究之路,由于经历过由下游反观上游的思考过程,他善于对新传媒发展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及实践性的研究。2003年,赵子忠创建了“摩摆传媒”,带领他的学生与国内第二大移动通讯运营商——中国联通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在其手机电视、手机广告、用户研究领域开展了商业实践式研究。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摩摆传媒”(MOBO Media)推出了基于CDMA网络的手机电视频道和“星报”手机多媒体杂志,成为中国联通重要的原创手机内容提供商之一。
  2008年,赵子忠作为合伙创始人,创建了尼尔森网联。赵子忠及其团队进入有线数字电视领域,展开了与杭州华数传媒的多项合作,包括对视频点播、广告、调查、游戏和教育等重点业务的深度开发和对跨区域家庭信息平台的经营进行探讨和尝试。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中传网联”,在全媒体广告监测、海量样本收视率监测与媒介咨询领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数据及媒介研究的第一家且唯一一家服务提供商。鉴于中传网联在有线数字电视领域的开创性成就,全球知名数据服务提供商尼尔森(Nielsen)与其合作建立了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Nielsen-CCData),成为尼尔森旗下的专业数据服务公司,重点关注国际先进数字传媒技术、国际一流传媒公司、国际新媒体教育与学术研究。
  赵子忠所有这些努力,在传统的大学教育框架中都属于“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赵子忠本人却不为所动、大义凛然:“作为教师我们能为这个时代带来什么,新媒体的特点就是换代很快,这意味着知识也会快速更替,实践和真知几乎难分彼此,这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也是新媒体研究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操作又不断地放弃,对老师的精神和能力,都要求;‘拿得起放得下’。”
  看得越远则道路越宽,赵子忠在新媒体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
  “求道”而遍走新传媒天下
  除了实践式的研究教学,赵子忠还带头倡导新媒体教师走出去。
  在赵子忠的研究计划中对数字媒体在全球的发端与现状完整地考查一遍是个宏大的设想。他的办法是“每年做一点”。2000年,赵子忠参加北京市代表团赴香港,对香港数码港工程展开考察;2001年,参加清华大学代表团,对台湾新竹工业园区进行考察访问,了解台湾数字技术发展;2004年,对美国传播学与新闻学教育展开考察,参观访问了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迈阿密大学等12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及研究所;2005年,他对韩国新传播技术与传媒产业发展进行考察,参观访问了汉城大学、釜山大学;近几年,他又率队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典、冰岛、丹麦、英国等国家的高等学府。2012年,赵子忠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再赴美国,在全球最高的传媒学府完成了国际新媒体的学术深造及交流。在访学期间,赵子忠深入考察了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新媒体的“孵化室”和新技术的发源地。
  在环球访问中,赵子忠深切地认识到大学是一个国家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源地,从新媒体领域看,信息社会的概念设计、制度设计,技术框架都出自大学,而拥有这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的国家,则拥有了一个时代的主动权。
  一大圈走下来,赵子忠尤其欣赏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它们的内部是思想活跃而非金钱活跃。麻省理工在国际上是思想先行的代表,特别是哲学思想,与信息时代相对应的理论思辨。大学在厚重的哲学理念指导下更容易诞生全新的产业思想体系,这才是新媒体时代真正的发端。”
  从实践的角度讲,赵子忠又比较喜欢斯坦福大学。“创新要跟着心、感受走路,结构化创新很难,不宜定量化指标。斯坦福鼓励那些以前没有、边界模糊不清也不成熟的思路,给不同难度的研究以不同的创新周期,有的可以长达十几年。学术上‘清心寡欲’的机制反而催生了硅谷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产业,宽容失败成就了美国新媒体井喷式的发展之道。”
  从全球而观中国,赵子忠总结说:“在新媒体领域,我们的大学要做的事情很多。顺风顺水地做统计,搞不好就成了产业成败的速记员;步履蹒跚去探索,还有可能再领时代之风骚。”   做得越多,看得越广,赵子忠为国家多做些研究的心思也越坚定。
  “求实”以为国筑基础
  赵子忠所做国家项目始于2002年参与的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工作,他遍访了当时几乎所有中国电影厂商的负责人,与海外影视业做了海量的数据与体制对照,做出了行业性宏观研究,并由此进入下一代广播电视(NGB)专家组,参与中国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广播影视电影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方案制定,主持重大课题“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基本问题及对策研究”、“NGB综合业务平台需求与技术构架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课题。
  由影及视,作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工作组成员,赵子忠又参与了CMMB的奥运推广、收视调查、用户研究等工作,主持了“CMMB技术研究-业务和系统需求”等大型科研项目,持续四年为CMMB运营机构中广传播及各地运营机构提供CMMB收视率调查数据,为CMMB运营决策参考做出了卓越贡献。
  再上溯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作为新华社的特邀专家,赵子忠对新华社开展新媒体业务规划及手机电视经营提供了思想及建议。作为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高级顾问,他为中心的发展规划出谋划策,参与中国青年网、未来网改版及中心建设的一系列项目。作为人民网研究院学术委员,他对于人民网发展提出了结构性重要建议。
  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媒体化发展过程当中,从2004年开始,赵子忠教授积极提出电信产业媒体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在电信企业开展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广告等业务的过程中给予了多方支持。在手机电视、用户研究、二维码营销等领域,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支柱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商业实践。他还参与了中国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入广电领域的多项重大工程及重要规划,积极推动广电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他主持了“中央电视台影响力营销研究”、“网络视频对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的影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合经营规划”等一系列课题,为国家和各地方广播电台提供长期的咨询服务。领域遍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游戏、网络新闻、动画、数字出版,城市产业、行业媒体规划、国际会议多媒体规划,地域囊括中央及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十几年来,赵子忠的思想与规划到处开花,他早年“在中国信息化大潮中尽情求变”的理想也一点点地变成了现实。
  总结已经参加过的中国信息化建设工作,赵子忠感触最深的是“眼光”,“各领域现在的很多战略思路,很不错但依然不够。不够表现在眼光不够远,比如只看五年,只看产业化后可以赚多少钱,带来了哪些创业的英雄。我觉得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的保护与留存,今后二十年国内价值观念的树立,这些历史使命恰恰是中国新媒体最独特的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不适宜放在新媒体建设里,需更多维度的思考。”其次是系统化、结构化。新媒体的基础是大数据的保存与量化分析,任何一个行业、产业据此才能产生合理的结构,信息时代的人应当更加珍惜信息,善于处理和加工信息。
  “求新”为行业育英才
  经历了大量的实践、观察、设计之后,赵子忠教授于2008年主导创建了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在国内第一家创建了新媒体产业博士点、硕士点专业。新媒体研究院是全国首个新媒体学术机构,也是全国高校首个专门进行新媒体人才教育的专业院系。
  赵子忠教授多年来在新媒体产业领域开设了一系列博士、硕士、学士课程,他犀利、幽默、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深获学生的喜爱,学生自发为其撰写“赵老师语录”。赵子忠教授讲授的博士课程《现代科技与传播》、硕士课程《新媒体产业研究》、《广告专题研究》、《市场营销学》、《经济学》、本科课程《企业广告研究》、《媒介经营概论》、《娱乐产业经济学》等,广受中国传媒大学校内外学生的欢迎,不少外院系乃至外校学生慕名前来学习。
  在教学中,赵子忠特别看重原创。在他看来,学院首先还是一个出理念、出人才的地方。当前中国信息化过程中,大多数理念都不是原创的,除了理论引进、翻译,他特别强调原创性、专业化理念的研究。这也是大学第一个从国家战略方面需要做的。他也很看重院系的社会交往,“我认为作为一个研究院,要有广泛的影响力,要为决策者提供从普及到管理各个层面的信息。这是大学的一个任务。”
  “另外与社会的交往还会推动我们的研究偏前,新媒体产业更新很快,我们的研究成果,业界已经做出来,则研究结束。我现在研究媒体融合,媒体融合采用的技术标准,融合后媒体的评价体系。这个融合过程结束,研究自然结束。”
  赵子忠还在计划与麻省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联合建立互联网研究院。“目前主要是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合作。国际交流要做实主要通过实验室,我试图把麻省理工的实验室体系与思维搬回来。我期待做NGO 2.0实验室,用长期的国际合作来推动中国新媒体行业技术和思想的创新。”
  出于对培养新媒体人才的极大兴趣,赵子忠在全国新媒体教育领域倡议建立了一个“新媒体教学联盟”,国内大约有45个建立了新媒体专业大学纷纷加入。这个联盟在两年中大量邀请海外学者访问中国,了解全球新媒体研究最新动向,同时联合全国专业老师一起确立一些大的研究方向,互通有无一起做研究。“分开来,我们很多时候只能做些跟踪的工作,联合后我们才能在整体上对宏观问题有所把握。”
  十几年的新媒体研究岁月匆匆过去,整个新媒体时代模糊的影子才慢慢在赵子忠脑海中成形。“我萌生了写《新媒体概论》的想法。我觉得08年以来移动互联网革命,对世界和对中国都像是个加速器,对社会的影响波及到了方方面面,今天总结起来,也仍然只能是个‘概论’。”
  岁月老去,求新求变却是赵子忠不变的追求。
  责任编辑 李娜
其他文献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人们在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之时,不能忘记,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长,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到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光,一起追忆邓小平关心青年工作、关爱青少年成
期刊
一头乌黑的直发,白皙无暇的肌肤,一抹红唇鲜艳而跳跃。见到司蓉,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位“80后”的山西女孩原本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她也热衷于刷微博,晒微信朋友圈,但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玩手机却使她“玩”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新职业——“微商”。通过微营销,她见证和参与推动了多款产品从微信朋友圈向全国“蹿红”的过程。如今,司蓉正在紧锣密鼓地发掘和探寻更好的产品,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俏美
期刊
“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60年前,数以万计的军垦战士响应祖国号召“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弘扬战争年代的“南泥湾精神”,给戈壁荒滩披上青山绿水的外衣,创建了一座座美丽的塞外花园。这样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在祖国西部边陲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是祖国优秀的战士,是祖国优秀的军垦儿女!陈治权,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优秀成员。  还没见到陈
期刊
应向阳很少在微博上晒生活,因为工作太忙了。忙着跟知名风险投资谈判,引入投资和资源。忙着成立子公司,进行产品升级。忙着对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布局。“一入江湖万火牛”,这个25岁的小伙子,暂时还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他目前最大的享受是创业的激情燃烧。  应向阳,1989年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从小痴迷科技,喜欢动手实验,佩服马云、周鸿祎这样连续创业、敢于颠覆传统模式的企业家
期刊
向往已久的延安  在一 二·九运动中,许德珩、劳君展夫妇与在北平组织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共党员徐冰、张晓梅夫妇之间的关系逐渐密切,并且彼此信任。1936年10月初,徐冰、张晓梅夫妇到许家做客。他们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延安的物资十分匮乏。干部指挥作战时没有表,冬天来了,大家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许德珩、劳君展闻听当即表示他们要买一些物品送给毛润之。徐冰说,最近有一辆卡车要去延安
期刊
编者按:  2014年8月22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中国和世界政治舞台杰出政治家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15年前,在邓小平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小平同志的小女儿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的作者,写下长篇连载,从一个特殊角度记述了小平同志在十年浩劫中起伏跌宕的政治历程与家庭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并以《我的感情流水账——父亲邓小平在动乱岁月》为题,在《中华儿女》杂志上连载9期,反响强烈,不仅
期刊
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业的走势,改变了广大读者、观众、手机用户的生活习惯,悄然间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时代。当今的中国有超过6.32亿的网民,有超过5.27亿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有超过1.66亿的数字电视用户,全新的媒体环境几乎影响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中国人的生活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节奏滚滚向前。这种空前的改变,背后有政府的推动,有企业的创造,更有高校的孕育与前导。  大学始终是新时代
期刊
开栏的话:  2015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将迎来90周年华诞。近90年来,中国致公党高举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大旗,逐步坚定政治信仰、不断提升参政自信,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充分行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为构筑和谐政党关系、推进协商民主、共建政治文明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回顾中国致公党近90年的历程,是中国致公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成长的发展史;是中国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
期刊
在圆梦园一期工程的中轴线上,除了“中国梦碑”与“和碑”,还有一座“圆和梦碑”——一个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半圆形双面石墙。墙上刻着日月星辰、古代先贤的各种雕像及王殿明本人的一首以“和”为主题的诗:“天和日月星,地和有五行。人间求和道,无处不光明。”  与前两座铜碑的明亮与大气相比,这座石碑显得更加庄严与厚重。碑身周围除了两棵柏树,还环绕着几株白杨树。其中一棵因距离石碑太近,竟将碑身遮去了一大片。  
期刊
春归人未归,凭海临风惊杜宇。醒盼梦还盼,同心携手祭炎黄。一湾浅浅的海峡,是两岸同胞诉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幸而,13年前“两马”航线通航,打破了两岸交流的坚冰,乡愁终于不再仅仅寄于那枚小小的邮票。  在这条见证两岸亲情的航线上,返乡台胞见到的第一位祖国亲人,就是福建边防总队福州边检站的检查员。正是他们在三尺验证台上的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以真诚微笑连接两岸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用贴心服务表达着对旅客们的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