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与美保持一种亲密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的南京,处处春意盎然。我们一路穿越梧桐婆娑的中山东路,到达了环境清幽的紫金山脚下,正人国际艺术教育集团总部就设在这里。
  进入大楼,28把小提琴组成的一面音乐墙迎面而来,典雅、现代中透着正人集团的艺术气蕴。二楼长廊的两壁,悬挂着十多幅系列文化海报作品,上面书写着正人、扎根、立德、世范、内生、开放等字样。正人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关吉柱的办公室很大,办公桌上摆有文房四宝,几面墙上是他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另有一面是落地玻璃,正对着爬满青萝绿藤的山墙。

改变命运的课间


  人们常说,受过艺术熏陶的人,身上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在与关院长交流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始终贯穿其中。这种气质,一半来自笔墨纸砚的精神浸淫,另一半来自于对情怀与梦想的坚持。
  出生于涟水县普通农家的关吉柱,从小喜爱书法。这种热爱如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一步步向理想的艺术之路前进。
  上高中时的一次课间,他在一旁看美术老师在墙上写宣传标语。见他看得认真,老师就让他帮着打打格子描描线,并问他打算考哪所大学。他笑着摇摇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突出,他对于考大学不敢奢望。老师说爱好艺术也可以考大学,自己曾经想考南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叫南京艺术学院。
  那个课间,这位叫王玉的美术老师,帮助懵懂的关吉柱打开了一扇艺术大门。本就具有天赋的关吉柱在王老师的强化训练下,顺利通过了南艺的专业考试。听闻这个好消息后,王老师告诉关吉柱:“你现在和我说一句话都是在浪费时间。快点抓紧复习文化课,还有文化高考等着你。”至今,关吉柱都记得那一刻的欣喜与渴望,同时也被恩师朴质的品格与师风深深打动。
  以后关吉柱顺利考上了南艺,毕业后进入南京一所高校当老师,并在几年内成为系主任。

人生转折的考察


  2009年,关吉柱获得了去美国芝加哥艺术大学学习考察的机会。
  在美国,他真正感受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魅力。美国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艺术课都是必修课。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美国的艺术教育不是中国家长理解的兴趣培养,它最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感知力。“以美术为例,美国老师希望通过美术教育塑造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想象力等等。”比如,老师引导和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等视觉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地去表达美,发现美,创造美。
  关吉柱感触很深。回国后他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创办了一所属于孩子的“艺术大学”——南京正人少儿艺术学院。他希望这所“艺术大学”能为孩子们提供真正意义上专业的、系统的、个性化的艺术殿堂,充分享受他们该有的艺术天性带来的乐趣。

用艺术塑造灵魂


  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塑造和净化灵魂的过程。关吉柱说:“艺术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不一样。艺术教育强调的是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而艺术素质教育是以艺术为载体,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审美、创新品养的挖潜和引导。正人教育不是要将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富有创造力,富有人文情怀,懂得真善美,能在以后的人生中与美保持一种亲密感。正人的办学使命就是‘用艺术塑造灵魂’。”
正人学员美术作品

  正人的核心理念是“正人先正己,正业先正人”。“正人先正己”强调教育者的自我成长。关吉柱认为教育者要教好学生,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更应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而“正业先正人”则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先学会做人,懂得尊师重道;而老师更要以身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
  艺术总能带来不平庸的人生。那个在乡镇中学操场上观看老师写宣传语的少年,那个在美国校园里考察孩子们畫画的青年,现在已成为在艺术素质教育领域风生水起的艺术教育者,关吉柱所创建的正人,已经成为涵盖少儿艺术、高考(中考)艺术、艺术师资培训、商学院等多维度的教育集团,在南京、江苏乃至全国都有极好的声誉。
  窗外,一城春色。窗内,一室墨香。那个下午,我们感受了关吉柱笔墨里的精神境界,更体悟到他教育情怀的厚重和深远。他所创建的正人国际艺术教育集团,如同窗外葱茏幽深的春色,充满着生机勃勃的力量。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其他文献
家风家训传递着一个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家风也不同。  我的外公张序琢曾经于上世纪50年代担任过省级报刊的编辑,写过很多文笔细腻的散文和杂文。后来他回家乡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  外公身上有老一辈文人那种精益求精、诚实守信、严谨勤奋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家世代相传的家风。  1996年4月份,母亲带我回山东老家探亲。走进张家老宅,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一块“
期刊
翻到那张照片,树荫下,曾祖母搂着我,慈祥的笑容是那样的温馨,记忆乘着黄昏的微风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小时候,我喜欢与曾祖母呆在一起。她时常搂着我,讲好听的故事,或是带着我在村中玩耍,到邻家串门。  曾祖母住的地方有条小河,那条河带给我很多童年的快乐。莫愁小记者黄子娴  那一年我5岁,曾祖母拄着拐杖带我到小河边散步。小河清澈见底,能清楚看到小鱼在水中嬉戏。微风拂过,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草不高
期刊
我的祖国如大地  她用温暖的臂膀  抱住弱小的我  让我健康成长  我的祖國如蓝天  她用宽广的胸怀  包容我的稚嫩  任我在万里长空里尽情翱翔  祖国啊  你有悠久的历史  你有灿烂的文化  你有芬芳的四季  你有迷人的景致  鱼儿在水里快活自在  小鸟在蓝天自由飞翔  花儿在田野美丽绽放  大树在林间挺拔成长  我和它们一样,  要在您的怀抱中尽情歌唱。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乔可可
期刊
爸爸的老家在苏北的农村。我最喜欢听爸爸讲他童年的故事,感觉很遥远,却很有趣。  暑假的一天,吃完晚饭,我就缠着爸爸讲他小时候的趣事。爸爸说:“我的暑假是在牛背上度过的。”我羡慕地看着爸爸:“那是不是天天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莫愁小记者卢欣冉  “那是公牛,不产奶,它是家里农忙时的好帮手。早上起床吃完饭,我就牵着牛到河边吃草,趁着这个时间,我才有空坐在河边看书。看累了就爬上树掏鸟蛋。天气热了,就下河
期刊
同学们,你们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吗?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外婆带着我和弟弟游览了美丽的杭州西湖。莫愁小记者周泽誉  西湖真大呀!湖的四周绿树成荫,一棵棵柳树在微风中甩动绿色的绸带,好像在说:“欢迎来到西子湖畔。”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不一会儿走到了卖船票的地方。我们看中了一艘大龙船,这船十分精致漂亮,船头船尾两头翘,船头还有一个大龙头,古色古香的,龙身上面雕刻着美丽的花纹。我们五人
期刊
劉玟君和妈妈  刘玟君是个爱读书的小女生,“小书虫”是老师和同学对她的评价,她曾一天读完一册科幻小说《查理九世》。校园长廊里,逸仙桥上,都曾留下她读书的身影。除了阅读,刘玟君爱好体育,每天做完作业会在楼下公园慢跑五公里,还曾代表学校参加市少年排球赛。“我是读书时静如处子,跑步时动如脱兔。”刘玟君打趣地形容自己。  刘玟君妈妈对教育孩子有一定的思考,她从不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居高临下指责刘玟君,而是鼓励
期刊
偶然想起我家孩子上小学时的一篇作文《爸爸的外遇》。那时我教两个班的语文,做班主任。早晨五点钟我就走了,晚上十点多才回来。有一回,儿子想起他一个星期没有看到我了,就问妈妈:“爸爸是不是有外遇了?”妈妈笑着告诉他:“爸爸去教室了,爸爸的外遇是班上的学生”。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孩子的文章自己会长出来,会从他生活的土壤里长出来。1  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特有的生活,做父母的,要给孩子提供肥沃的生活土壤、作文土壤
期刊
郑建忠简介:  郑建忠,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校长、书记。1990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校长。在《中学物理》、《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苏州市级以上规划课题5项。在近20年的校长生涯中,形成了“文化引领、管理简约、课程推进、师生幸福”的管理特色。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
期刊
[文题再现]  不管多崎岖的路,总会有人陪我们跋涉;不管多长的黑夜,总会有人为我们点亮一盏灯。时光悠悠从不说谎,爱意融融从未走远,永不会消逝。请以“爱从未走远”为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解析]  这一文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让每一位写作者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但如何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生发独特的感悟,如何写得准、写得好、写得美,开口小巧而意蕴深厚,这就需要多多用心了。生即幸
期刊
莫愁小记者刘思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唱起國歌,我整个身体就血脉偾张,仿佛有股无形而又强大的力量注入体内。我想,这种力量就是祖国的力量,让我感觉有底气有依靠,让我因自己是中华儿女而自豪。  如果说,我们是一片片绿叶,那么祖国一定是一棵参天大树;如果说,我们是一朵朵红花,那么祖国一定是肥沃的土地;如果说,我们是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行者,那么祖国一定是夜空中那颗闪亮的北极星!是啊,祖国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