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修行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33岁的肿瘤外科医生龙子雯,离开上海前往西藏日喀则进行为期3年的医疗援助。他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医师,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先后担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和医务科主任等职务。
  记者近日采访了刚结束援藏回来不久的龙子雯。为更真实地展现被访者的经历和感受,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2016年4月的一个周五下午,我接到援藏任务。医院要选派一名医生去援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为期3年。
  3天前我女儿刚出生,领导知道我家里的情况,给我3天时间考虑。我说不用,打两个电话就行,一个给我父亲,一个给我太太。
  出乎意料地,他们都表示支持。尤其是我太太,她也是医生,知道医疗援建的重要性,她说:“你是党员,组织需要你,你就应该去,孩子我能照顾。”
  2016年6月18日,我登上了飞往日喀则的飞机,同行的还有22位兄弟。我们23人组成了上海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日喀则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刚走下飞机的时候,脚就像踩在棉花上,没力气。同时感觉胸闷,不自觉地大口呼吸,连行李都要接机的人帮我们拎。
  缺氧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多,比如头痛、失眠等。我最明显的反应是腹泻,缺氧会导致肠道痉挛,吸收能力下降。
  缺氧还会带来一个很难避免的损伤——记忆力下降。有一次,我从西藏回上海处理公务,在单位走廊上碰到很熟悉的同事,竟然一下子叫不出名字,只能傻乎乎地冲人家笑。
  为了应对缺氧,我们23个人做了一个“对比试验”。以我为代表的一派觉得,应该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所以我们开始跑步、骑车,也尽可能少吸氧。另一派认为,应该采用“龟息疗法”,能不动就不动。
  3个月后,我们做了一次体检。结果,身体各项指标最好的,是一个跟我很要好的队员。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在房子里摆了50盆绿植,氧气管布到各个角落,平时在医院,也尽可能吸氧。
  那次之后,我认怂了,我这一派全体采用“龟息疗法”。我们甚至还制订了内部小守则,比如禁止跑步,以慢走为主;晚上睡觉要吸氧;心跳一旦高于160,要马上报告;出现感冒症状,马上吃药……所有人都配了至少七八种药,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吃一大把药。


  每年都有援藏干部和在藏干部因高原反应而殉职,我们一方面为所有人做好医疗保障,一方面也要保护好自己。
  生存环境恶劣,医疗救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刚去西藏的时候,感觉那里的医疗技术比上海落后很多。举个例子,西藏的小孩得了尿路结石,有的孩子送过来时,整个肾脏都被石头填满了。
  这个病在上海非常好治,做一个微创手术激光碎石就行。但在西藏,他们采用的是开大刀,划一个15厘米的口子,把石头一次性取出来,再进行缝合。手术后没有十天半个月,很难恢复。
  我们从医院的仓库里翻出一台全新的弹道碎石机,是内地援建捐赠的,但他们不知道怎么用。弹道碎石相当于腹腔镜手术的前一代,但比开刀好太多了。划一个2厘米的口子,弹道打进去,通过气压把石头震碎,小便的时候排出来。手术做完当天,小孩就能下床,家长高兴坏了。
  医疗管理水平則是落后的另一面。我们建了一个胸痛中心,专门应对心梗急救,这在上海已经很普遍了,从患者进医院到打通血管,放好支架,基本可以做到及时有效地完成。
  而2017年年底,医院胸痛中心接到第一例急救患者,从患者送到医院,再到送进手术室打通血管,放好支架,竟然花了5个小时。而急性心梗救治中有“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的说法:如果在120分钟内手术,绝大部分心肌可免于坏死;如果救治时间拖得太久,即便暂时活下来,生命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为什么?流程有问题。医护配合和技术配合还不到位,病人进来了,所有的医生护士一拥而上,血样没有及时送到心内科医生手上,放射科的机器没有提前开启,手术室的器械没有人准备,等等。
  我们用了大半年打磨这些流程细节,把抢救时间从5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目前他们从急诊室到手术室的时间已经能缩短到40分钟。


  尽管西藏的医疗服务水平不如华东地区,病人却是出奇的友好。
  我除了临床工作,还兼着医务科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处理医患矛盾。到医院的头几天,我专门调看了过去几年的医患纠纷记录。结果大吃一惊,一年连10起都不到。
  我想,这可能与当地人的信仰有关。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与人为善的信仰,所以,来看病的时候很听医生的话,会全力配合医生。
  大概3个月后,我亲身体会到了这种医患关系带来的感动。一天半夜,附近发生一起严重的车祸,医院里一下子送来了十几个伤者,都是大出血,情况很危急。
  我们23个人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迅速开了3间手术室,开胸的开胸,开颅的开颅,伤情稍轻的先做止血处理。通宵忙下来,虽然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有3个人没救回来。出了手术室,正想通知家属准备后事,突然,一大片人跪了下来,给我们磕头。
  我当时以为他们是在求我们再努力救一救,旁边的藏族医生告诉我,他们是在感谢我们。我一下子怔住了,病人没有救回来,家属却下跪向医生表达感谢——这是我从医近10年来,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事情。


  在日喀则3年,最能写在我们功劳簿上的,是成功帮助医院升级为三甲医院。
  当时,中组部给上海布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3年时间,帮助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甲评审。   我们拿三甲医院的600多条标准逐一比对,得出的结论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最多只能算是二乙水平。但任务已经布置下来了,只能干!
  一开始部分领导对于三甲医院其实有点误解,认为只要房子造起来,设备进去,人员进去,就创建起来了。我们反复沟通,强调这只是基础,最重要的是流程规范,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等都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
  2017年整整一年,我们的压力全在“创三甲”上。
  首要任务是提高医疗水平。过去,这里的医生也会外出进修,一去就是一年,回来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我们改变了这个模式,把进修期缩短到3个月,每个人出去的目的性都很明确。比如你出去是学腹腔镜手术的,那你就在对方医院跟着最好的医生学,3个月后回来,你就应该是腹腔镜手术方面的专家。
  医生本来就少,能出去进修的更是少数。我们就想了另外一招——在日喀则办医学论坛。前后一共办了5届,每一届都由我们出面邀请两三百名专家,再办20多个分论坛,一办就是一个月。
  新技术学到手了,还要检验成效。从2016年9月开始,我召集所有科室的主任,开月度医疗点评会,拿14张表格、100多项数据来考核他们。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我把所有科室批评了个遍,全场鸦雀无声。后来院长告诉我,这些科室主任都蒙了,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干。
  会开完以后,我们拿着数据一个个科室找过去,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第二次开会的时候,等我讲完话,所有主任都在鼓掌,因为他们知道,指出问题是为他们好。现在他们都学会了这套流程,每个月自己开会,不需要我来牵头。
  通过各种努力,这里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年门诊量达到20万人次,而日喀则城区常住人口还不到15万。手术量从过去的3000多台增加到7000多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从14天降到10天,这在整个西部地区都很少见。后来,拉萨的好多病人都跑到日喀则看病,拉萨发往日喀则的火车也从一天一班增加到了一天三班。
  2017年11月底,“大考”来临。由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经过3天考察,打出了高分。尽管卫健委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我们心里有数,“创三甲”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知道分数后,我们的藏族医生齐刷刷地跑到医院前面的空地上,手拉手跳起了锅庄舞。护士长走过来,和我们挨个拥抱,最后自己跑去蹲在一个角落里抱头痛哭。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们援藏的23个兄弟,有一半人病倒了,包括我在内,大家过了将近两周才慢慢恢复过来。


  2019年7月21日,我结束了3年的援藏任务。几个同行的兄弟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有一回,一个兄弟借着酒劲告诉我,家人和同事都以为他去西藏纯粹是援助别人,其实并不是,他自己获得的更多,不管是能力、心态,还是坚定的信仰。这句话,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同身受。
  与大家分享援藏感受的同时,也有一件很遗憾的事让我不能释怀。
  医院有一个18岁的藏族小姑娘,家境很不好,兄弟姐妹多,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争取到一个扶贫岗位,在医院里做清洁工,补贴家用。
  2018年,她突然肝出血。一开始医生判断是包虫病,但手术时发现是肝癌。我们马上给她做了二期手术,切得很干净。小姑娘没休养多久,就想回来继续工作,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我们拗不过她,给她安排了比较清闲的电梯工岗位。同时,我们建议她做肝静脉化疗,并帮她联系了华西医院。
  遗憾的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她自己又缺乏认知,就一直拖着。2019年2月,她的肝癌爆发性复发,肿瘤扩散,即便她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生意志,也为时已晚,不到一个月,人就没了。
  我反复回想这件事,觉得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我们一直说西藏的肿瘤发病率不高,其实不是,而是很多肿瘤患者被漏诊了,漏诊的原因是对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普及度不高。所以,今年我向西藏大学提出申请,要开一门肿瘤学的课。另外,我还申请要带肿瘤学的研究生,近期就准备去落实这件事情。
  我很感谢我的太太,她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她说,援藏3年,眼睁睁看着我減掉了30多斤体重,简直是喜出望外,她觉得我还有减肥的空间。
  (去日留痕摘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刘程民图)
其他文献
前几年和汪曾祺先生闲聊,他感慨地说自己生平有两大憾事:没有学好外语和没有从事绘画。我与他正好相反,我遗憾没有从事文学创作。我们都老了,已无法弥补遗憾。  我中学时代酷爱文学,主要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着迷于他的小说和杂文。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哺育了少年、青年时代的我,他是我安身立命的楷模。搞文学有可能没饭吃,家境贫寒的我不得不选择工科,考进了浙江大学的高工电机科,主攻对象是数理化
期刊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自陈胜、吴广之后,各路豪杰纷纷举起反秦的大旗,这其中,就有日后以“力拔山兮气盖世”著称的西楚霸王项羽。  据《史记》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后,曾有人建议他,关中沃野千里,地势险要,可以用来建都成就霸业。  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项羽果然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提建议的人不服气,说人们说楚人就像是猴子学人戴帽子,现在看来还真是这样啊,从而留下了“
期刊
一個人也许永远无法充分地描述一杯咖啡。然而,这是一项有益的任务:它把我们生活的世界还给了我们。  在那些我们通常不认为有哲学含义的事物上:一杯饮料、一首忧郁的歌、一次兜风、一抹余晖、一种不安的情绪、一盒相片、一个无聊的时刻,我们反而有可能恢复个人世界的丰富性。  你可能认为你可以用一些标签定义我,但你错了,因为我始终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不断地通过行动创造自身,这一点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的境遇之中
期刊
未来,既包括我们已知的未来,也包括未知的未来。而这个“未知”有相对性,你的未知和全人类的未知,肯定是不一样的。  举例来说,四五年前,我去了一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体验他们的一些训练,然后参观太空博物馆,参观阿波罗登月计划陈列,还有“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看了以后,感觉非常震撼。我还认识了几位航天员,和他们聊了天。我突然发现,关于去太空,以前我并不怎么接触,所以对我而言,这是未知的。
期刊
1.《百家姓》中沒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  2.下面哪个字常被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 B.戍 C.戌  3.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4.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5.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十个 B.十二个  (答案见下期) 
期刊
丹尼尔·阿尔轩  美国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是一位色盲艺术家。这种视觉缺陷,使他创作出了独特的、标志性的单色艺术风格。  阿尔轩成长于迈阿密,他从小被确诊为色盲,虽然色彩的丰富性在他的眼里遭受了极大程度的压缩,但这反而将他的注意力引向了白色、灰色和黑色。  他的作品并不都與色彩的缺失有关,也与他所使用的材料有关。雕像是白色的,因为它们是由压碎的玻璃与晶体制成的;遗物是黑色的,因为它们是由火山灰铸造的
期刊
德国艺术家、设计师斯特芬·克拉夫特说:“摄影和插画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冥想。我可以用图像来表达一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他用各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不时地审视事物的本质。他发现,有意识地感知和反映这个世界,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对所有人都有利。在平行宇宙的某个地方最后的手段钢琴猫到处都是音乐你有两只手,一只帮助自己,另一只帮助别人点燃你的创意之火面条权力海洋中的塑料大多来自陆地波浪是海洋的手總会有人去
期刊
期刊
创作者最担心的事,就是灵感不再光顾自己的头脑。  一位散文作家说:“每次写出得意之作,都担心是最后一篇。”而另一位创作世情漫画的画家,每周4都要交一篇漫画“连续剧”,大概8~10幅。他创作了4只性格迥异的兔子,通过它们,讲述大都市年轻白领的生存状态与内心波澜。  这项工作难度大吗?当然,他刚刚在周五松了一口气,周六就陷入灵感枯竭的抓狂情绪中。整整两三天时间,他都在仔细审读数十个新闻网站和热门公众号
期刊
临近开学,突然发现有一个“吐蕃展”,而且是国内第一个以吐蕃文化为专题的展览。但是,只在敦煌展出。怎么办?九月、十月,新学期的各种事情如黑云压城一样就在眼前。跟闺密提了一句,她立刻回复:机票只剩6张了,下手吧!好吧!立即买了机票,在开学之前去给心灵充充电。  住在江南的我对北方的开阔疏朗,一直有一种迷恋。读文学的人,怎么能不去塞北呢?其实,对中国文化怀有温情与敬意的人,都不能不去。  飛机的舷窗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