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导思浅议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里结合小学数学课教学,概括几种导思的方法。
  
  一、以趣诱思
  
  如:在教“圆的周长”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量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块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学生得出了它们的周长分别是9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圆形的场地直径是100米,用刚才的方法量周长方便不方便?”接着教师说:“现在看谁最聪明,不用量就可以知道这个直径100米的圆周长大约是多少?”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很快算出了是300米多一些。教师稍作点拨,使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得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以疑激思
  
  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随便报数,教师很快说出了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验算,结果全对。
  接着顺势诱导:这样一个一个地去除太费时间,能不能不用除法,一看就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呢?學生思维活跃,兴趣很高。又如: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出示一块长方形木板,正反两面都摆满小正方形,让左、右两边学生分别观察正面和反面,数一数摆了几个小正方形。一方观察时,另一方要闭上眼睛。说观察结果时,一方说是12个,一方说是18个。老师便引导学生讨论,使之懂得: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度量面积,必须用同一大小正方形来度量。这样,就自然引出了面积单位的问题。教师通过演示质疑,在关键处激疑,组织学生讨论解疑,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潮。
  
  三、以比促思
  
  根据神经系统的对称规律,两种性质不同或类似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规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强思维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加深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记忆。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6个三角形,看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归为一类,看能分几类,然后总结出三类三角形的相同点(都有两个锐角)和不同点(另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这样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边看边比边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
  
  四、以变活思
  
  在应用题教学中,对已知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化,不仅可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防止知识的负迁移,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如一道分数应用题:“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修了全路的3/4,修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2,第二天修了全路的1/4,共修了多少平方米?”
  还可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修了3/4,还剩多少平方米?”……
  这样几经变化,使学生掌握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不同思路,思维更加活跃。有些应用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广泛探求解法。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
期刊
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一教学理念拓展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的空间,赋予了我们教学的自主权,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提供了理论支撑。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开发和利用资源呢?思考与回顾自己走过的多年语文教学之路,我发现语文教学处处皆资源。    一、语文老师——宝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阅读中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富有很强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識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呢?具体途径如下: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素
期刊
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歇后语这朵奇葩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学生们多数都爱读、爱听、爱用歇后语。歇后语运用得好,能使学生语言通俗明快、生动活泼、含蓄幽默、饶有风趣并有一定的讽喻性,它常常发人深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歇后语的流传,具备着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关系的意义。它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修辞手法的使用、讽刺幽默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产生愉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一、确定性与不
期刊
【摘要】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写作文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完全不懂得怎样去写,对上作文课头痛不已。因此,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是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与阅读积累的好习惯,使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最后还要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关键词】兴趣 积累 表达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为什么在七年级让学生写一段话他们人人都能写出来,而到了八年级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等。”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仅表示“答题正确与否”,学生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的教改精神,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随着新课程试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将课堂知识讲授的环节变为学生主动探研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彻底抛弃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精心设置探研性问题链,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分
期刊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中,据调查,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达到98.3%,几乎堂堂都有小组讨论。语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频率最高,少则1次,多则2、3次,每次小组讨论持续在2—4分钟左右。那么,是否说小组学习就能意味着学生在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判断    1、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布置出本课或本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恰如其分地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