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绿色发展”概念的提出,电网在不断扩大的同时要保证经济绿色运行。配电网是电力输送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用户用电环节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的不断优化改造,对配电网的改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此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电力。本文将简要探讨配电网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96-01
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全国城乡的供电负荷都日益加大,并希望得到充足、可靠、优质、经济、合格的电能。特别是随着电网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一直不断致力于各个环节的优化改革。但长期以来,配电网的建设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其结构薄弱,配电能力低下,损耗严重,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改造政策的出台,提出了要积极稳步推进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以期提供高质、稳定、经济的电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改善供电工作人员的工作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近年来配电自动化系统不断研究并应用,逐步改进并提高,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电网的不断扩大,配电网在整个供电网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人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就意识到配电网的重要性以及其潜在危险,并竭力呼吁、积极努力地致力于城市电网的改造工程,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大会对配电网改造提出了具体实施计划,于1990年5月召开了全国城网工作会议,提出了城市配电网在电力系统的重要位置,要求采取性能优良的电力装备,以提高供电能力、保证供电质量。并通过各种渠道凑集资金,提出更改计划,利用高技术、高性能的设备从事配电网的改造。这也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前提,没有好的电网是不可能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但结合我国的现状,由于早期的县级电网已经基本形成,只能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难度大,要力争达到高自动化的目的,就必须大力投入资金,引进高性能设備,所以应做好规划部署。
随着国家及电网公司的不断努力,以及《电力法》的出台,配电网自动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供电指标与供电可靠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几年来,很多城市都在不同规模及不同层次上进行试点配电自动化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在自主研究设备、自动化管理方面、自动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我们不但努力,继续发展。
二、配电网自动化概念
通常把从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称为配电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及负荷管理等几个方面。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方实时监控、协调和操作。
三、配电网自动化的组成部分
1.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城乡配电网改造的重要环节。具体是指利用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自动装置或计算机控制系统,取代人工对变电站的监控、运行和测量等操作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有状态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控制开关与闭锁、自动控制、集控中心通信等。变电站在供电系统中担任着电能转换以及电能再分配的重要任务,是供电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电网改造的内在要求。
2.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变电站出线到用户用电设备之间的馈电线路自动化,具体指实现馈线电路的监控、电路故障诊断与隔离及电路网络的重构。主要功能有:电路运行状态的检测、远程控制和就地控制、无功补偿和调压等。要实现馈线自动化,需要合理的配电网结构,具备环网供电的条件。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则是,故障后的网络重构应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布控制相结合,优先采用分布式控制的原则,以提高反应速度;实现配电网的闭环运行,故障情况下,瞬时切断故障段并保持对非故障区的不间断供电;以及兼容开环运行模式等。
3.负荷管理
负荷管理是指用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来控制电力系统负荷的增长速度。经济措施主要是采用分部电价的办法,将系统尖峰负荷的电价提高到低谷负荷时的电价的几倍以上,尽量鼓励用户不在高峰负荷时用电,以平衡用电量。技术措施主要是使电力系统联网,电力系统联网的规模愈大,系统各部分的最大负荷就愈不会在同一时刻出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设备的容量,起削峰填谷的作用。行政措施是指通过宣传节电措施、制定用电计划、限定特定用户全月(或年)的用电量及允许的最大功率等来实现用户用电管理。这是一个双向实施的过程,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实现用电平衡。
四、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1.形成配电网自动化功能框架
根据国际供电会议将配电自动化划分的四个主要功能:电网运行、运行计划及其优化、维修管理、用户联系和控制,及其延伸出的许多若干功能,可以看出其奠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功能框架,并将围绕这些框架不断进行建设、完善。
2.集成化、综合化与智能化
根据配电网自动化本身包含的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及负荷管理等方面,可以看出这一自动化系统本身就极其复杂,各种技术、设备交叉存在,错综复杂,有很高的综合性。同时各种技术都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系统集成,可以让各种应用之间对投资以及运行费用进行共享,节省投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这一系统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会不断投入使用,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人员来对其进行操作、管理与维护,智能化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投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做到比人为更准确的分析,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运行成本。
3.配电网优化运行支持系统
配电自动化工作的有效运行,可以有效配置电力资源,减少停电范围及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但是,各供电公司如果要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取得经济效益的话,仅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不够的,必须还要优化运行方式及电网的结构,使线路的损耗控制到最低,这样才可以在提高供电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约成本,为保证供电的高效性、经济学。
结语:配电网自动化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电网的不断扩大而发展起来的。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结合我国电网发展现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突破,这一自动化系统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书军,程志武,周晓东.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 李强有.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其运行方式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96-01
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全国城乡的供电负荷都日益加大,并希望得到充足、可靠、优质、经济、合格的电能。特别是随着电网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一直不断致力于各个环节的优化改革。但长期以来,配电网的建设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其结构薄弱,配电能力低下,损耗严重,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改造政策的出台,提出了要积极稳步推进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以期提供高质、稳定、经济的电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改善供电工作人员的工作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近年来配电自动化系统不断研究并应用,逐步改进并提高,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电网的不断扩大,配电网在整个供电网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人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就意识到配电网的重要性以及其潜在危险,并竭力呼吁、积极努力地致力于城市电网的改造工程,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大会对配电网改造提出了具体实施计划,于1990年5月召开了全国城网工作会议,提出了城市配电网在电力系统的重要位置,要求采取性能优良的电力装备,以提高供电能力、保证供电质量。并通过各种渠道凑集资金,提出更改计划,利用高技术、高性能的设备从事配电网的改造。这也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前提,没有好的电网是不可能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但结合我国的现状,由于早期的县级电网已经基本形成,只能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难度大,要力争达到高自动化的目的,就必须大力投入资金,引进高性能设備,所以应做好规划部署。
随着国家及电网公司的不断努力,以及《电力法》的出台,配电网自动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供电指标与供电可靠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几年来,很多城市都在不同规模及不同层次上进行试点配电自动化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在自主研究设备、自动化管理方面、自动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我们不但努力,继续发展。
二、配电网自动化概念
通常把从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称为配电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及负荷管理等几个方面。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方实时监控、协调和操作。
三、配电网自动化的组成部分
1.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城乡配电网改造的重要环节。具体是指利用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自动装置或计算机控制系统,取代人工对变电站的监控、运行和测量等操作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有状态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控制开关与闭锁、自动控制、集控中心通信等。变电站在供电系统中担任着电能转换以及电能再分配的重要任务,是供电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电网改造的内在要求。
2.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变电站出线到用户用电设备之间的馈电线路自动化,具体指实现馈线电路的监控、电路故障诊断与隔离及电路网络的重构。主要功能有:电路运行状态的检测、远程控制和就地控制、无功补偿和调压等。要实现馈线自动化,需要合理的配电网结构,具备环网供电的条件。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则是,故障后的网络重构应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布控制相结合,优先采用分布式控制的原则,以提高反应速度;实现配电网的闭环运行,故障情况下,瞬时切断故障段并保持对非故障区的不间断供电;以及兼容开环运行模式等。
3.负荷管理
负荷管理是指用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来控制电力系统负荷的增长速度。经济措施主要是采用分部电价的办法,将系统尖峰负荷的电价提高到低谷负荷时的电价的几倍以上,尽量鼓励用户不在高峰负荷时用电,以平衡用电量。技术措施主要是使电力系统联网,电力系统联网的规模愈大,系统各部分的最大负荷就愈不会在同一时刻出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设备的容量,起削峰填谷的作用。行政措施是指通过宣传节电措施、制定用电计划、限定特定用户全月(或年)的用电量及允许的最大功率等来实现用户用电管理。这是一个双向实施的过程,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实现用电平衡。
四、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1.形成配电网自动化功能框架
根据国际供电会议将配电自动化划分的四个主要功能:电网运行、运行计划及其优化、维修管理、用户联系和控制,及其延伸出的许多若干功能,可以看出其奠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功能框架,并将围绕这些框架不断进行建设、完善。
2.集成化、综合化与智能化
根据配电网自动化本身包含的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及负荷管理等方面,可以看出这一自动化系统本身就极其复杂,各种技术、设备交叉存在,错综复杂,有很高的综合性。同时各种技术都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系统集成,可以让各种应用之间对投资以及运行费用进行共享,节省投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这一系统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会不断投入使用,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人员来对其进行操作、管理与维护,智能化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投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做到比人为更准确的分析,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运行成本。
3.配电网优化运行支持系统
配电自动化工作的有效运行,可以有效配置电力资源,减少停电范围及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但是,各供电公司如果要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取得经济效益的话,仅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不够的,必须还要优化运行方式及电网的结构,使线路的损耗控制到最低,这样才可以在提高供电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约成本,为保证供电的高效性、经济学。
结语:配电网自动化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电网的不断扩大而发展起来的。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结合我国电网发展现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突破,这一自动化系统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书军,程志武,周晓东.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 李强有.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其运行方式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