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障,因此探索高效的教研模式,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显得成为重要。本文针对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反思。
【关键词】教研模式 课堂观察 新课程 专业化
一、探索高效教研模式的背景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已经耳濡目染,教师已由知识的传递者慢慢转变为道德思想的引导启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教育的行为,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应该说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书中说,“没有数以万计的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升,就不会有课程改革的最终成功。”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要着力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即为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个体学习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平台、行动研究为途径、课堂教学为基点、行为反思为抓手、专业成长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研究方式。教学研究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纯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而是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
我校在几年前提出了“校本教研”,各组也跃跃欲试,但没过多久,便兴趣了了。究其原因:缺乏专家引领、理论指导,许多教研组自身无法厘清本学科特点、优势与劣势,无法确定教研方向,听评课也缺乏针对性;缺乏教研创新手段,教研只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泛泛而谈的评课,缺乏有的放矢的教研载体和教研手段。
2008年9月,台州市椒江区语文教研员陈连友老师来我校语文组指导,引进活水,带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教研手段即课堂观察,一年实践下来,语文组教师教研实效大幅提高,教师专业化也得到一定提升。
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方式。教师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量表,选择观察对象,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我们的实践
我校语文组以“课堂观察”为手段的校本教研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1.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计划,认真分析了语文学科的课堂特点,基于语文课堂的“对话”特色,确定我们的教研主题为研究“对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手段即为在微机教室高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观察,研究对象即为每位教师针对自己对“对话”教学的理解所开设的组内教研课,研究成员为组内所有27位语文教师。并撰写了子课题《高中语文对话教学行为有效性“临床诊断”的实践研究》,以有效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
2.建立并完善了组内教研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研活动常规化制度、公开课申报制度、课堂观察小组分工合作制度、“磨课”制度等。
3.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在“对话”教学的大框架下,学年初,以年级段为单位,广泛征集教师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并梳理总结本年级段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并组成问题小组,确定本学年备课组的研究方向,如高一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高二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精取生活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高三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以答題思路贯穿高考语文复习”。每组教师围绕着各组的研究方向,组内集体探讨,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和挖掘青年教师的优势和潜力,力求课堂有特色,有创新,师生有收获。
4.以“对话”教学的教学行为特点,设计了五张观察量表,分别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量表、教师提问类型量表、学生回答类型量表、教师理答方式量表、教师纠错方式量表。教师在认真学习这些教学理论之后,在完全熟悉开课者的教学设计以后,走进课堂,实施观察,并实时登记数据,及时做好分析和反馈。
5.重视课前“磨课”工作,对教师靠一己之力设计的教案,组内全体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教参以及回顾当初上课的得失之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教学目标、问题设置、作业设计等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全组教师共同探讨,不仅给开课教师以启发,而且观课教师从中也可以得到诸多裨益。
实施一年多,我们已经呈现了两堂市区级“课堂观察”展示,获得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三、我们的思考
以“对话”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课堂观察已实施一年多,这其间有困惑、迷茫、反对、探索,但我们坚持下来,并成功地摸索出一套高效教研模式,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对“课堂观察”这一教研手段也有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1.“课堂观察”这一教研手段促使我们确定了教研方向,语文学科的研究内容五花八门,如果一并研究定会芜杂,而效率低微,而“课堂观察”锁定一个教学行为,多维度、深层次地开展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无疑使我们的教研更具针对性,对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问题设置”以及对上课过程中的生成问题的引导和解决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2.“课堂观察”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的良好教研文化。课堂观察的开展需要观察者之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础。每个人的发言必须是基于观察的现象、数据之上的分析,没有新老(教师)之分,也没有高低(职务)之别,只有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设想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开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亲密无间,互帮互助,有助于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和组内团队意识的形成,有效提高了团队的战斗力,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人际保障。
3.“课堂观察”的成败系于反思,反思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观察的质量,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能迅速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开课者对教学设计的陈述和教学展望是一种反思;观课者对教学设计提出异议和改进是一种反思;观课过程中的问题采集、判断、分析也是一种反思;评课过程中开课者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叙述自不用说;评课者根据量表数据总结分析教学行为时,亦是对自己平时教学行为习惯的一种反思。只有这种反思正常化、频繁化,才可以不断构建自己的行为和理念,才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4.存在的困惑:(1)“课堂观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行为的某些问题,但观察角度的划分过细导致听课的断面,只是关注到这一点却忽视了整体,不恰当的操作会割裂课堂的整体性而穷究几个观察点、几个数据。(2)规范的“课堂观察”流程多、耗费精力大,能否有多种观察方式相结合,如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聚焦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便捷式观察与规范化观察相结合等,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如我校语文组下一阶段准备着手对各段新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并能尝试开发一些自主量表。(3)由于教师本身课业负担重、工作繁忙,如何使“课堂观察”活动常态化,促使教师走向教研自觉,如何让组内教师坚持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在长期坚持中实现累积式的成长可能是这个课题研究的最有价值之处。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学。
【关键词】教研模式 课堂观察 新课程 专业化
一、探索高效教研模式的背景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已经耳濡目染,教师已由知识的传递者慢慢转变为道德思想的引导启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教育的行为,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应该说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书中说,“没有数以万计的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升,就不会有课程改革的最终成功。”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要着力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即为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个体学习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平台、行动研究为途径、课堂教学为基点、行为反思为抓手、专业成长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研究方式。教学研究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纯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而是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
我校在几年前提出了“校本教研”,各组也跃跃欲试,但没过多久,便兴趣了了。究其原因:缺乏专家引领、理论指导,许多教研组自身无法厘清本学科特点、优势与劣势,无法确定教研方向,听评课也缺乏针对性;缺乏教研创新手段,教研只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泛泛而谈的评课,缺乏有的放矢的教研载体和教研手段。
2008年9月,台州市椒江区语文教研员陈连友老师来我校语文组指导,引进活水,带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教研手段即课堂观察,一年实践下来,语文组教师教研实效大幅提高,教师专业化也得到一定提升。
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方式。教师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量表,选择观察对象,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我们的实践
我校语文组以“课堂观察”为手段的校本教研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1.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计划,认真分析了语文学科的课堂特点,基于语文课堂的“对话”特色,确定我们的教研主题为研究“对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手段即为在微机教室高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观察,研究对象即为每位教师针对自己对“对话”教学的理解所开设的组内教研课,研究成员为组内所有27位语文教师。并撰写了子课题《高中语文对话教学行为有效性“临床诊断”的实践研究》,以有效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
2.建立并完善了组内教研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研活动常规化制度、公开课申报制度、课堂观察小组分工合作制度、“磨课”制度等。
3.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在“对话”教学的大框架下,学年初,以年级段为单位,广泛征集教师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并梳理总结本年级段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并组成问题小组,确定本学年备课组的研究方向,如高一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高二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精取生活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高三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以答題思路贯穿高考语文复习”。每组教师围绕着各组的研究方向,组内集体探讨,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和挖掘青年教师的优势和潜力,力求课堂有特色,有创新,师生有收获。
4.以“对话”教学的教学行为特点,设计了五张观察量表,分别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量表、教师提问类型量表、学生回答类型量表、教师理答方式量表、教师纠错方式量表。教师在认真学习这些教学理论之后,在完全熟悉开课者的教学设计以后,走进课堂,实施观察,并实时登记数据,及时做好分析和反馈。
5.重视课前“磨课”工作,对教师靠一己之力设计的教案,组内全体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教参以及回顾当初上课的得失之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教学目标、问题设置、作业设计等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全组教师共同探讨,不仅给开课教师以启发,而且观课教师从中也可以得到诸多裨益。
实施一年多,我们已经呈现了两堂市区级“课堂观察”展示,获得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三、我们的思考
以“对话”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课堂观察已实施一年多,这其间有困惑、迷茫、反对、探索,但我们坚持下来,并成功地摸索出一套高效教研模式,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对“课堂观察”这一教研手段也有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1.“课堂观察”这一教研手段促使我们确定了教研方向,语文学科的研究内容五花八门,如果一并研究定会芜杂,而效率低微,而“课堂观察”锁定一个教学行为,多维度、深层次地开展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无疑使我们的教研更具针对性,对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问题设置”以及对上课过程中的生成问题的引导和解决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2.“课堂观察”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的良好教研文化。课堂观察的开展需要观察者之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础。每个人的发言必须是基于观察的现象、数据之上的分析,没有新老(教师)之分,也没有高低(职务)之别,只有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设想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开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亲密无间,互帮互助,有助于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和组内团队意识的形成,有效提高了团队的战斗力,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人际保障。
3.“课堂观察”的成败系于反思,反思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观察的质量,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能迅速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开课者对教学设计的陈述和教学展望是一种反思;观课者对教学设计提出异议和改进是一种反思;观课过程中的问题采集、判断、分析也是一种反思;评课过程中开课者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叙述自不用说;评课者根据量表数据总结分析教学行为时,亦是对自己平时教学行为习惯的一种反思。只有这种反思正常化、频繁化,才可以不断构建自己的行为和理念,才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4.存在的困惑:(1)“课堂观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行为的某些问题,但观察角度的划分过细导致听课的断面,只是关注到这一点却忽视了整体,不恰当的操作会割裂课堂的整体性而穷究几个观察点、几个数据。(2)规范的“课堂观察”流程多、耗费精力大,能否有多种观察方式相结合,如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聚焦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便捷式观察与规范化观察相结合等,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如我校语文组下一阶段准备着手对各段新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并能尝试开发一些自主量表。(3)由于教师本身课业负担重、工作繁忙,如何使“课堂观察”活动常态化,促使教师走向教研自觉,如何让组内教师坚持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在长期坚持中实现累积式的成长可能是这个课题研究的最有价值之处。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