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4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海明威探索了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即冰山理论。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理论,从《老人与海》简单的情节后面的寓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笔者试图从作品其硬汉形象背后透视它的悲剧意蕴,悲剧艺术。
关键词: 圣地亚哥;硬汉形象;悲剧意蕴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在1952年创作的,问世后深受好评,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笔清新流畅,叙述简洁凝炼,描写精确细微,对话言简意赅。《老人与海》是他晚年时候的代表作,在他的四大小说之中,无疑这篇小说的影响是最大的,但也数《老人与海》最不好评议。它只有区区27394个单词,情节也很简单。它太单纯,因而多义。作品的背景淡化,为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的多种理解提供了空间。多数认为其中老人的硬汉精神就是勇敢、坚强和永不放弃,勇于挑战和征服大自然。但在老人的硬汉形象背后,透视出其悲剧式英雄的宿命。
一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解读
《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特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为了让小船不被鱼拉沉,老人与大鱼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在大鱼被他杀死后绑在小船的一边开始返航,在归程途中一再遭到鲨鱼群的袭击,老人为保卫他的胜利成果只能一再与鲨鱼大战,最后回港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
为了重新获得以前那种辉煌和收获,桑地亚哥一直到第八十几天仍然坚持自己的追求。在与大鱼和鲨鱼群的搏斗中,一再体现出老人的坚毅不拔,始终拚搏,甚至一直保持着优雅的风度。在老人独自出海的途中和对大鱼和鲨鱼的拼搏中,始终能看到老人一贯的乐观主义。作者在此明显有着英雄主义的赞歌的基调。
“不过,我会宰了它的”,他说。“纵然它是如此巨大,如此骄傲。虽然这并不公平,他想。可是我会让它明白,究竟人类可以做什么,以及能够承担什么样的考验。”“我告诉过那男孩我是一个奇怪的老人”,他说,“而现在我必须证明这一点”。当老人刺死了一条向他袭击的大鲨鱼后,接着还要迎接下一个搏斗之前,他一边心疼:它抢了我大约四十磅的肉,一边还自言自语地说:“不过人不是为失敗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永远不能够被打败。(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老人孤身一人征服大马林鱼,凭借顽强意识击退了鲨鱼群,带回了象征胜利的鱼骨架。
二 硬汉形象下的悲剧性意蕴
小说开篇的第一段里,海明威就描述了老人已经八十四天还没有捕到过一条鱼。 这应该不仅仅全部归咎于坏运气。老人消瘦而且憔悴,手上的疤痕也“如同一个了无生机的沙漠所经历的侵蚀那样久远”,让读者一开始就闻到了他生活沉重的气息。
从小说简单的情节中,我们就能知道从第八十五天以后老人这三天的经历是何等艰苦:三天中,他孤身一人,被大鱼拉着走,寒冷难耐、饥渴难熬;而回程中,与鲨鱼争夺死鱼的肉,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斗;有几次,他甚至神志恍惚,感到好像是已经死了的样子,后来用手触摸一下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还活着,于是就又不屈不挠地与鲨鱼展开争夺战了。回到海岸上后,老人究竟成了什么样子了呢?书中有一个情节可以说明:以前曾经陪他出海捕鱼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他这个样子,先是安慰了他几句话,然后回过头去,就掩面大哭起来。然而,老人却安详地睡着了,并且又梦见了狮子——这预示着老人决心还要继续奋斗。
从故事情节上看,很像一部希腊式悲剧,处处体现着英雄悲情主义。虽然在精神上他绝对是一个胜利者,但毫无疑问,在现实中更多的是失败。一副鱼骨架意味着他依然没有能够获得生活所需要的他所盼望能得到的物质需求。
小说对老人背景的描写基本很淡化,他是一个鳏夫,和一张死去妻子的旧照片。对那个小男孩在精神上的依恋更映射出他孤独的一面。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寓意着耶稣及其耶稣门徒两种角色的一次救赎。小说既不同于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那样的强者的悲观主义色彩,也不同于只看到阴暗面的叔本华的弱者的悲观主义。
三 作者个人的悲剧意识
《老人与海》带有极浓的宿命论色彩。茫茫的大海中涌动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老人捕获大鱼又失去大鱼,让鲨鱼吃掉大鱼而又被老人杀死,这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而震撼人心的力量却在于老人在强大的宿命力量下所表现出的个人精神价值的体现。老人与大鱼的搏斗意义不在于谁杀死了谁,而在于搏斗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庄严和美丽。
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的寓所里用一管双通猎枪对着自己的嘴巴自杀了。一个塑造了这么多小说中硬汉形象的著名作家,竟然如此结束了自己的生活,让人唏嘘。其实从他个人经历来看不难以理解他的死亡情节。
20世纪的上半叶是一个充满硝烟弥漫的非常时期。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就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战争凯旋后,胸前闪闪发光的奖章掩示不住内心的空虚、迷惘,残酷、恐怖的战争场面,造成他精神上的创伤。然而,二战后,他再次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投入了战场,甚至来到过中国。三十年代末,海明威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这个时候的他已经经历了三次离婚和两次世界大战,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创伤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虽然写出了这么多著名的小说,但晚年时期的多处旧伤和百病缠身,终究使得他精神忧郁。
结语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在其简单的情节后面,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诠释。笔者试图看到作品从其硬汉形象背后透视出来的悲剧艺术,悲剧中也蕴含着精彩和坚强,同样是人性力量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J].吴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李丛立.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3):11-12.
关键词: 圣地亚哥;硬汉形象;悲剧意蕴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在1952年创作的,问世后深受好评,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笔清新流畅,叙述简洁凝炼,描写精确细微,对话言简意赅。《老人与海》是他晚年时候的代表作,在他的四大小说之中,无疑这篇小说的影响是最大的,但也数《老人与海》最不好评议。它只有区区27394个单词,情节也很简单。它太单纯,因而多义。作品的背景淡化,为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的多种理解提供了空间。多数认为其中老人的硬汉精神就是勇敢、坚强和永不放弃,勇于挑战和征服大自然。但在老人的硬汉形象背后,透视出其悲剧式英雄的宿命。
一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解读
《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特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为了让小船不被鱼拉沉,老人与大鱼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在大鱼被他杀死后绑在小船的一边开始返航,在归程途中一再遭到鲨鱼群的袭击,老人为保卫他的胜利成果只能一再与鲨鱼大战,最后回港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
为了重新获得以前那种辉煌和收获,桑地亚哥一直到第八十几天仍然坚持自己的追求。在与大鱼和鲨鱼群的搏斗中,一再体现出老人的坚毅不拔,始终拚搏,甚至一直保持着优雅的风度。在老人独自出海的途中和对大鱼和鲨鱼的拼搏中,始终能看到老人一贯的乐观主义。作者在此明显有着英雄主义的赞歌的基调。
“不过,我会宰了它的”,他说。“纵然它是如此巨大,如此骄傲。虽然这并不公平,他想。可是我会让它明白,究竟人类可以做什么,以及能够承担什么样的考验。”“我告诉过那男孩我是一个奇怪的老人”,他说,“而现在我必须证明这一点”。当老人刺死了一条向他袭击的大鲨鱼后,接着还要迎接下一个搏斗之前,他一边心疼:它抢了我大约四十磅的肉,一边还自言自语地说:“不过人不是为失敗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永远不能够被打败。(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老人孤身一人征服大马林鱼,凭借顽强意识击退了鲨鱼群,带回了象征胜利的鱼骨架。
二 硬汉形象下的悲剧性意蕴
小说开篇的第一段里,海明威就描述了老人已经八十四天还没有捕到过一条鱼。 这应该不仅仅全部归咎于坏运气。老人消瘦而且憔悴,手上的疤痕也“如同一个了无生机的沙漠所经历的侵蚀那样久远”,让读者一开始就闻到了他生活沉重的气息。
从小说简单的情节中,我们就能知道从第八十五天以后老人这三天的经历是何等艰苦:三天中,他孤身一人,被大鱼拉着走,寒冷难耐、饥渴难熬;而回程中,与鲨鱼争夺死鱼的肉,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斗;有几次,他甚至神志恍惚,感到好像是已经死了的样子,后来用手触摸一下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还活着,于是就又不屈不挠地与鲨鱼展开争夺战了。回到海岸上后,老人究竟成了什么样子了呢?书中有一个情节可以说明:以前曾经陪他出海捕鱼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他这个样子,先是安慰了他几句话,然后回过头去,就掩面大哭起来。然而,老人却安详地睡着了,并且又梦见了狮子——这预示着老人决心还要继续奋斗。
从故事情节上看,很像一部希腊式悲剧,处处体现着英雄悲情主义。虽然在精神上他绝对是一个胜利者,但毫无疑问,在现实中更多的是失败。一副鱼骨架意味着他依然没有能够获得生活所需要的他所盼望能得到的物质需求。
小说对老人背景的描写基本很淡化,他是一个鳏夫,和一张死去妻子的旧照片。对那个小男孩在精神上的依恋更映射出他孤独的一面。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寓意着耶稣及其耶稣门徒两种角色的一次救赎。小说既不同于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那样的强者的悲观主义色彩,也不同于只看到阴暗面的叔本华的弱者的悲观主义。
三 作者个人的悲剧意识
《老人与海》带有极浓的宿命论色彩。茫茫的大海中涌动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老人捕获大鱼又失去大鱼,让鲨鱼吃掉大鱼而又被老人杀死,这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而震撼人心的力量却在于老人在强大的宿命力量下所表现出的个人精神价值的体现。老人与大鱼的搏斗意义不在于谁杀死了谁,而在于搏斗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庄严和美丽。
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的寓所里用一管双通猎枪对着自己的嘴巴自杀了。一个塑造了这么多小说中硬汉形象的著名作家,竟然如此结束了自己的生活,让人唏嘘。其实从他个人经历来看不难以理解他的死亡情节。
20世纪的上半叶是一个充满硝烟弥漫的非常时期。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就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战争凯旋后,胸前闪闪发光的奖章掩示不住内心的空虚、迷惘,残酷、恐怖的战争场面,造成他精神上的创伤。然而,二战后,他再次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投入了战场,甚至来到过中国。三十年代末,海明威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这个时候的他已经经历了三次离婚和两次世界大战,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创伤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虽然写出了这么多著名的小说,但晚年时期的多处旧伤和百病缠身,终究使得他精神忧郁。
结语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在其简单的情节后面,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诠释。笔者试图看到作品从其硬汉形象背后透视出来的悲剧艺术,悲剧中也蕴含着精彩和坚强,同样是人性力量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J].吴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李丛立.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