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哲人笛卡儿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也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近些年,因职责所系,我一直通过阅读为自己“充电”,力求自己的精神源泉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至今,给我启迪最深的便是《中国名师》教育丛书系列,它就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地引我向前。
《中国名师》系列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教学艺术、个性教学、示范课堂、育人魅力等多方面。其中有一篇名为《用心演奏美丽乐意》的文章,讲的便是语文大师支玉恒的故事。原来,富于传奇色彩的语文大师支玉恒,快40岁才由体育教师转做语文教师,结果一鸣惊人,一踏上讲台便教出了自己的个性。他在“以读为本”“自主参与”“语感训练”“合作探究”“个性培养”等方面都有其创造性的发挥;他的教学展示了“开放而有序”的语文课堂结构,创设了他本人所提倡的“享受教学”“享受学习”的教学情境。
诚然,支老师教学“简化”。在《匆匆》这节课上,他简化了教学手段、也简化了教学步骤。课上没有过多的环节,也没有过多的问题,仅仅让学生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诚然,支老师在“用心”做教育。在《匆匆》的教学中,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是这堂课的主线。课堂上,他这样启发学生:“我们学习这类包含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也应该像作者那样,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大师那“用心启发式”的教学艺术,犹如醍醐灌顶,给我带来了诸多思考。
于是,在《中国名师》这本书里,我获得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笔财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绞尽脑汁、花样百出,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我也像支老师那样删繁就简、洗尽铅华,那么我也能在教学之路上演绎出属于我的美丽的乐意,不是吗?
《中华名师》系列就像一位向导,在了解于永正、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名师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
当我在教学工作中有所突破,沾沾自喜时,它借魏书生、华应龙、孙双金等大师告诉我:“创新和超越”才是一份通行证。一个成功的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改善教学机智,施爱于生,才更值得敬佩。于是,我收起自己的自负,向着更新的高度冲刺——做人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当我为班里的叛逆学生而苦恼,纠结万分时,它借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事迹教导我:“放宽胸怀,学会等待”;当我为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忧心时,它又借特级教师鲍当洪指引我:“用爱心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当我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而无头绪时,又是它借模范教师殷雪梅教给我:“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微笑”……
正是这一次次的教诲,让我变得豁达而释然,我为拥有这样一位“智者”而感到庆幸。它告诉我:学习名师不盲目,不要在名师的光环下迷失自我;名师的成长靠的是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和积淀;面对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性;名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要把它放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实践和论证;学习名師要抓住精髓。
齐白石曾经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在向这些大师们学习的时候,切忌表面模仿、切忌表面复制。作为学习者的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仅要学习名师的讲课,还要认深入研究那教学片断,直至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与这位“智者”交谈已然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本书能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是无穷尽的,读书如同做人,要坚持不懈并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生而为人,即使不能非富即贵,也可以做一个富裕的读书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今的教育现状,正需要有信仰的人去改变。
(作者单位:宜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小益)
《中国名师》系列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教学艺术、个性教学、示范课堂、育人魅力等多方面。其中有一篇名为《用心演奏美丽乐意》的文章,讲的便是语文大师支玉恒的故事。原来,富于传奇色彩的语文大师支玉恒,快40岁才由体育教师转做语文教师,结果一鸣惊人,一踏上讲台便教出了自己的个性。他在“以读为本”“自主参与”“语感训练”“合作探究”“个性培养”等方面都有其创造性的发挥;他的教学展示了“开放而有序”的语文课堂结构,创设了他本人所提倡的“享受教学”“享受学习”的教学情境。
诚然,支老师教学“简化”。在《匆匆》这节课上,他简化了教学手段、也简化了教学步骤。课上没有过多的环节,也没有过多的问题,仅仅让学生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诚然,支老师在“用心”做教育。在《匆匆》的教学中,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是这堂课的主线。课堂上,他这样启发学生:“我们学习这类包含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也应该像作者那样,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大师那“用心启发式”的教学艺术,犹如醍醐灌顶,给我带来了诸多思考。
于是,在《中国名师》这本书里,我获得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笔财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绞尽脑汁、花样百出,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我也像支老师那样删繁就简、洗尽铅华,那么我也能在教学之路上演绎出属于我的美丽的乐意,不是吗?
《中华名师》系列就像一位向导,在了解于永正、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名师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
当我在教学工作中有所突破,沾沾自喜时,它借魏书生、华应龙、孙双金等大师告诉我:“创新和超越”才是一份通行证。一个成功的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改善教学机智,施爱于生,才更值得敬佩。于是,我收起自己的自负,向着更新的高度冲刺——做人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当我为班里的叛逆学生而苦恼,纠结万分时,它借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事迹教导我:“放宽胸怀,学会等待”;当我为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忧心时,它又借特级教师鲍当洪指引我:“用爱心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当我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而无头绪时,又是它借模范教师殷雪梅教给我:“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微笑”……
正是这一次次的教诲,让我变得豁达而释然,我为拥有这样一位“智者”而感到庆幸。它告诉我:学习名师不盲目,不要在名师的光环下迷失自我;名师的成长靠的是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和积淀;面对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性;名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要把它放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实践和论证;学习名師要抓住精髓。
齐白石曾经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在向这些大师们学习的时候,切忌表面模仿、切忌表面复制。作为学习者的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仅要学习名师的讲课,还要认深入研究那教学片断,直至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与这位“智者”交谈已然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本书能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是无穷尽的,读书如同做人,要坚持不懈并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生而为人,即使不能非富即贵,也可以做一个富裕的读书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今的教育现状,正需要有信仰的人去改变。
(作者单位:宜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