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伽达默尔认为某个传承下来的文本成为要解释的对象,这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理解文本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既不是古典哲学家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达默尔认为某个传承下来的文本成为要解释的对象,这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理解文本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既不是古典哲学家的“永恒的问题”,也不是教育学、修辞学上的“虚假问题”和“空的问题”,它是那种呈现自身并因而可以从其意义起源处获取其回答模式的“真正问题”.问题开启了所问事情的“方向的意义”,使被问之物、进而使文本具有处于创生性意义的悬而未决状态.要想对这一问题有所理解,解释者则必须在自己的视域内重构该问题.
其他文献
关于认知的规律性,美国哲学家詹姆士·费泽尔给出了形式化的表达式.这些形式化的认知规律可以概括为心脑状态同一律、心灵状态因果律、心灵认知刺激反应律、心脑隐射同一律、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观有四条脉络:以审美反映论和整体性思想为基础追求形式结构整一性(卢卡契、戈德曼),在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关系中揭示非中心的结构(阿尔图塞、马
以“不可能的应该”和“必要的恶”为核心要义的“肮脏之手”历来被视为政治和道德领域的经典难题。它集对错于一身的悖论特征以及述行不一致的特征都成为批评者诟病的对象。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伦理观所倡导的理性与伦理的异位和由此导致的种种危机的基础上,克服了后现代主义对“伦理”的单向度拒斥,认为必须以生态伦理转向实现对以往伦理
20世纪以来,西方伦理学方法发生了转向,一改近代以来理性主义伦理学方法,走向直觉主义、情感主义。当代美国齐名的道德哲学家罗尔斯与德沃金对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情感主义
美国当代女作家玛丽琳·罗宾逊的最新小说《家园》取材圣经的浪子回头故事,将家园模式书写为信仰与传统价值的物质载体,展现与现代理念的冲突与斗争,反映"流动的现代性"对固
按照结构主义的开创者阿当斯的观点,科学理论具有集合论谓词刻画的数学化结构,该结构可分为特征集合与预期理解的集合两部分。所谓理论还原就是两个理论“同构”。史尼德与斯
以赛亚.伯林的消极/积极自由二分法建立在一系列误解之上。一方面,即使我们接受伯林指派的观点,把自由价值当作一种具有内在善性的东西,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像伯林所希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全面运用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重塑了我们的文化形态。阿兰·科比认为,数字现代主义这一新的文化范式已取代后现代主义,成为新的
将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引入语言学,借助数学模型,通过对来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及金庸、古龙小说语料的分析,对熵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阐述和探索,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