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江南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铜器赏析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洋洲是江西省新干县的一座小镇,位于赣江中游的东岸。大洋洲镇旁的程家村涝背空旷的平地上曾有几个高大的沙堆,长年挖沙护堤的村民逐渐将此铲为平地,它的神奇传说一直流行在民间。1989年9月20日村民挖沙的铁铲无意中搅动了静静埋藏在这里的三千余年的遗物,出土文物达1375件,其中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颗),陶器和原始瓷器139件。这是一座商代大墓,距今约有3200年,这批文物数量大,品种多,器形奇,铸造精,雕琢细,纹饰美。中国青铜文明再次闪耀出迷人的光辉,改写了商代的历史,国人为之震惊,世界为之轰动。这一发现曾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再获“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殊荣。
  
  青铜礼器是礼仪制度的物化,成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标志,尤其是那些形制特殊,体大量重的青铜“重器”。大洋洲的青铜“重器”气势恢弘。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图一),通高1 05.0厘米,重78.5千克,是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此甗甑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
  乳丁纹大方鼎(图二),通高97.0厘米,重49千克。腹上部宽纹带一周,线条疏细。每壁正中兽面纹,相邻两壁以角隅为轴饰省体兽面,两侧和下边乳丁纹带。足饰高浮雕羊角兽面。耳上各伏卧一虎。它是大洋洲的最大青铜鼎,铸造技术高超,铸型共用范、芯26块,壁薄规整,结合特殊。在它身上,中国青铜铸造工艺中分铸和浑铸技术结合的尽善尽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钺是一种劈砍兵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石斧。大型青铜钺体巨量重,已不实用,作为仪仗礼器来表现地位的高贵和权力的显赫。嵌红铜云纹青铜钺(图三),通高36.5厘米、刃宽36.3厘米,重11.4千克,身体特别厚重。体的中央镂出大口,上下各排列双行利齿,上5下6共22枚(残失6枚),分别突出两面。上边和两侧饰云纹,纹中宽凹线中嵌满红铜(现大部腐蚀丧失)。它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错金属工艺的商代器物之一。
  这些青铜重器说明大洋洲墓主的势力强大,地位显赫,有专家认为他是这一方国的国君或最高统治者。
  商代宗教信仰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入灵魂深处。商代信仰崇拜对象众多,上帝祖先、天地日月、山风雨雪等都成为祭祀的对象。在神灵世界,大洋洲在接受北方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仍有其独特的系统,还有其特定的崇拜对象,器物也有所反映。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图四),通高53厘米,重4.1千克,中空扁体,两面对称。人首造型,面呈倒置等腰梯形,额宽,顶圆,边直,颌方。眼眶窝凹,眼球突出,内开大孔。鼻梁修长,翼肥蒜状,两孔较小。嘴张齿露,中牙铲形,侧牙钩卷。上竖方管,下接圆銎,旁安二耳,顶插双角。商代巫风盛炽。巫师的职责乃贯通天地,上天见神,使神降地。头像前后两面完全对称,一幅神秘诡异、威严慑人的面容,它半人半神正与通行于人神之间的巫师身份符合。顶上圆管插羽冠,下部方銎安装木柄,管銎相通。上管圆、下銎方的造型和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正合。这些都寓含其贯通天地之功能。
  羊角青铜兽面(图五),高16.5厘米,560克,薄体面具,浇铸成形,浮雕造型。额顶一对粗大羊角,外翻卷曲。脸庞窄狭,臣字眶目,大眼圆睁,十分突出。鼻低微隆,两翼宽阔,似见鼻孔,面无下颌。薄壁轻盈,眼实不透,不见孔洞,亦无銎管,无法系戴或固定,只能手持遮面。巫师本为常人,通神之事,非人可为,凭借面具改头换面,似神才能近神通神。现今江西农村每逢年节罩套面具,群跳摊舞,驱邪逐疫,祈求丰年习俗的文化渊源可追溯至此。
  
  商代江西青铜文化是受商文化影响而独立发展的青铜文化。大洋洲青铜器反映了其礼仪制度受到中原影响很深,礼器以青铜器为主,常用器的形制与中原差别不大,主题纹饰仍然是兽面纹。另一方面它又强烈地表现出地方差异,不少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在青铜器的组合上非常独特,以食器为主,鼎鬲最多,这在“器以藏礼”的商代,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说明其社会生活条件或祭祀礼仪不完全相同。
  大洋洲青铜鼎数量大,类型不少,腹分圆方;器形有别,鬲式、瓿式少见;足有扁足、柱足和锥足之分。兽面纹柱足青铜鼎(图六),通高70.2厘米,重13.6千克,圆鼎最大者。鼎立耳圜底,腹上纹带有六组兽面纹。足饰浅浮雕省体兽面纹。外底和足部烟怠明显,说明此鼎曾用于烧火烹饪食物。
  大洋洲方鼎达6件,既有体硕雄伟者,也有小巧玲珑者。前者如乳丁兽面纹虎耳方形青铜鼎,后者如兽面纹青铜方鼎(图七),通高13.0厘米,重1千克。双立耳,外壁四周连珠纹,主纹为上下二层展体式兽面,上鼻勾戟高凸,下鼻平直低矮。二层之间中部素带相隔,两边目纹相分。足上高浮雕省体式兽面纹醒目突出,线条粗宽,鼻棱高勾,角大外卷。此鼎形体小,铸制精。
  鼎和鬲皆属炊器,鼎为实心的锥足、柱足、或扁足,鬲则为内空的袋状足。兽面纹鬲形青铜鼎(图八),通高27.3厘米,重3.08千克。腹部以足为轴,装饰三组兽面纹,曲折角,高扉棱长鼻,粗眉圆眼,侧旁竖置夔纹。其纹饰繁缛,兽面纹高浮,其上再刻细纹,云雷纹衬地,俗称三层花。束颈鱼纹一圈。此器腹部分呈袋状如鬲,而三足确是实心短柱状,因而名其为鬲形鼎。
  圆体的扁足青铜鼎是大洋洲最多的鼎类,共有14件,扁足有夔形、鱼形和虎形。扁足鼎的使用多于北方,样式丰富,以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最多,故有人以为商代青铜扁足鼎为南方率先使用。鱼形扁足鼎(图九),通高26.7厘米,重2.1千克。腹部纹带为三组外卷角的展体兽面纹,低矮鼻,小圆目,纹线粗。组间省体兽面纹分隔。扁足呈不分尾的鱼形,双圆眼,张开嘴,咬接腹,上颌卷。身似刀,薄边锐,鳞层叠,尾端尖。扁形鱼足鼎为大洋洲所独有。兽面纹鸟耳夔足青铜鼎(图十),通高27.4厘米,重1.3千克。耳上伏凤鸟。鸟凸目,尖喙,花冠,敛翅,平尾,身饰纹,颈鳞片,腹雷纹。三夔形扁足。夔咬腹,上段阔,腹脊钝,尾宽平,纹线粗。腹部纹带是三组兽面纹。
  商周有的青铜鼎作为盛器,寒冷时季熟食易冷,美味不存,于是常规鼎形改进创新,铸造出新功用的鼎,如兽面纹青铜温鼎(图十一),通高27.0厘米,重4.5千克。腹部各面饰上下两层环柱角展体兽面纹,两旁纵向共目夔纹。外底之上5.5厘米处的腹腔设有内底,内外底间形成夹层,一侧宽面横开一口。口前置门,门上二角伸出细轴,固定于口上左右二角的环钮之中,门可上下转动启合门下边 正中和近旁壁上有一相对环钮,可用作插销固定闭门。此鼎奇异之处在于夹层,起着炉灶的作用,可在其内放置炭火,加热的温度虽不及柴火燃烧之高,却可保持鼎内食物常温不冷。此件商代温鼎时代最早,可谓火锅之鼻祖。
  大洋洲先民在重大的祭祀、飨宴等重大场合要以酒呈献先祖先众神,催迷巫觋沟通神灵。大洋洲青铜酒器数量不多,却铸制精美。兽面纹羊首青铜罍(图十二),通高60.5厘米,重35.5千克。此罍铸工精致,气魄宏大,腹部高浮雕兽面纹,肩部四组兽面纹,间置高浮雕羊首,突出于肩外。羊首大角外卷,臣字突目,扉棱长鼻,螺旋状的凸鼻孔。腹部四组高浮雕兽面纹,曲折角、宽鼻棱、双圆目和分解肢体。青铜罍是一种大型盛酒器,用于重大的祭祀和宴飨场合。
  云目纹青铜瓒(图十三),通高1 6.5厘米,重1.35千克,可与青铜罍配合使用。瓒杯形体,饰一周目云纹。腹足交接处斜出圭状的尖首柄,饰云纹,其间二对凸目。其形奇异,以往未见此种器物。通俗地讲,瓒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一种挹酒勺子。每当盛大的祭祀时,君主用瓒从罍等大型贮酒器中挹取鬯酒,然后缓缓地将酒注于地上,以祭享自己的祖先,此为裸礼。
  兽面纹提梁方腹青铜卣(图十四),通高28.0厘米,重2.3千克。器形别致,上圆颈,中方腹,下圈足。两侧肩钮连系扁平半环形提梁。腹立面横置长方形,截面正方,方形空槽穿通各面中央,水平面呈“十”形。全器满饰纹:口沿下共目夔纹:颈部二层兽面纹;肩部环柱角兽面纹;方腹以槽口为中,分为内外二层,槽口上下的内外四层皆以正中轴分布兽面纹,两侧的内外分布纵向四条共目夔纹。提梁表面层层鳞片,两端高浮凸兽首朝上,双角内卷,圆目特突,张口露出三角形齿,如衔咬宽扁提梁。一条“S”形蟠蛇连系盖和钮,蛇头口咬一环,环中孔洞以插销(残失)与盖连结。蛇尾勾于提梁的环系。矮圈足镂出花纹。方卣不仅纹饰纤细精美,而且器形特别,功能新奇。盛酒之卣坐于热水之中,腹的槽孔扩大了冷酒与热水接触的面积,酒温提高加速。热水烫酒饮之舒适、酣畅。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专用水热温酒器。
  
  乐器与礼器并重,祭祀、丧葬、征伐,宴享重大场合无不用乐。统治者寓政于乐,体现威仪,和谐上下、养尊处优;以乐侑食,强调气氛,激荡情绪,增进食欲。商代以打击乐多见。
  大洋洲出土了一组一铒三铙的青铜乐器。牛首纹立乌青铜镈(图十五),通高31.6厘米,重1 2.6千克。中空,扁圆,开口。前后满纹,纹样繁缛,三层花纹。主题浮雕的牛首纹,面居正下,圆双目,低平鼻,螺旋孔,三角耳。一对内弧的牛角合抱鱼形几何纹环绕的涡纹。分解的四肢布于两侧和上方。整面纹样以鱼形几何纹为框。前后面交合的两栾扉棱有八个C形的勾突,栾上各伏一鸟(残—鸟)。镈是一种打击乐器,顶正中环钮以备悬挂,敲击发音,浑厚响亮,清脆悠远。众乐并奏时镈控制节奏,起到指挥定音的作用。
  3件青铜铙,器大厚重,形体接近,只是截面有合瓦形与六边形之不同,而纹样风格迥然有别。连珠纹青铜铙(图十六),通高41.5厘米,重18.1千克,阳线卷云状兽面纹简单、流畅,一对长方形巨大突目;卷云纹青铜铙(图十七),通高43.5厘米,重19.4千克,主区卷云纹排列整齐,间有螺旋状突起,正中一粗大螺旋为目;勾连雷纹青铜铙(图十八),通高45.3厘米,重22.6千克,几何形互相勾连的雷纹为主纹,正中一对大椭圆形目。
  铙使用时,口朝上,柄管固定于插座之上,打击发音,有单铙和编铙之别。编铙有两件,三件、五件、十件四种配置,铙间有一定的音程组合关系,奏出乐音。乐响舞起,舞动乐伴,贵族上下均会蹈之舞之。巫觋从事巫术活动时乐舞更是必不可少。大型的青铜铙主要出土于长江中下游,集中于湘赣地区,过去多为零星出土,大洋洲科学发掘,成套集中,意义非同一般。青铜乐器铸造更为复杂,需要充分掌握铜器的发音原理,这批大型青铜乐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精湛的铸铜工艺。
  
  大洋洲青铜器上虎形出现频繁,造型手法丰富,装饰部位多样,成为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虎的造型有写实性圆雕全形卧虎,有略加变形的圆雕虎形足,还有抽象的局部虎首。青铜虎最大者伏乌双尾青铜虎(图十九),通长53.5厘米,重6.2千克,可谓虎之王者。虎立体圆铸,内空无底,四腿扑伏于地,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双尾垂卷。背伏小鸟,尖嘴圆睛。其形象奇异神灵,双目圆凸,口张露齿,獠牙尖长,眉粗横行,两耳竖张,呈静伏蹲立欲纵之势。在其身上透露出了虎的威武、勇猛的神情,内中则藏匿着一种诡谲、仙逸的神气,虎的神性表现到极至。伏于虎背的那只小鸟与虎的关系还朦胧不清,留给人们不尽的想象。
  大洋洲青铜器运用虎之形象集大成者为扁足圆鼎,14件扁足鼎中有9件扁足采取虎形,这些足的虎形基本相同,只是腹面纹饰稍有差别。虎形扁足鼎中又有7件耳上立虎(图二十),此外3件方鼎耳上也有立虎,形象与伏鸟双尾青铜虎类同。典型的兽面纹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图二十一),通高44.5厘米,重13.1千克。鼎腹由三组兽面纹相连而成。兽面纹高扉棱鼻,乳丁突目,体展,尾上卷。耳外侧二条展体龙纹首向上;立耳伏虎,呈静卧状,四肢曲伏,尾垂端卷。虎头硕大,口嘴大张,三角利齿,双目浮凸,大耳耸出;扁足虎形,口嘴张开,咬合腹下,前部首身和内侧四肢较为象形,背上和尾部变形,头出角,背生戟,尾卷曲,身饰雷纹,尾布鳞片。
  
  虎耳虎足青铜鼎一改鼎足或圆柱,或圆锥状的常形,采用了独特的扁足,表现为稍有变形的虎。耳上双虎形象写实,与虎足呼应。如此虎装饰的青铜鼎为江西所独有,虎成为商代江西土著青铜文化的标志,表现了当地独特的虎崇拜,以至有研究者认为可能这里是甲骨文中记载的“虎方”国。
  新干大洋洲灿烂的青铜文明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发出璀璨的商代文明之光,散发出独特的文化神韵,故有“江南青铜王国”之誉。它们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江西古代青铜文明的认识,根本消除了商代青铜文明不过长江的旧的观念,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让人思考,其蕴藏的更多的文化内涵还有待人们去研究。
  
其他文献
澳门艺术博物馆每年定期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大型文物展。今年九月,京、沪、澳三方再度合作,澳门艺术博物馆联同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相关机构,举办“乾坤清气——故宫、上博珍藏青藤白阳书画特展”,将明代画坛颇具代表性的两位大师——徐渭与陈淳的书画作品作一次集中展示,展品容涵了两位大师各时期的代表作,并有一部分为很少露面的书札和成扇。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陈淳、徐渭作品,数量之丰
期刊
认识李璋有点偶然。那阵子我已经移民到了温哥华,一天,我有个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中文的朋友问,是否想认识两个来自南京的夫妻画家朋友。那时正清闲,有新朋友交往,何尝不是乐事?所以答应了。见面是在朋友家里,开始彼此有点客气,但很快就熟悉起来。男的叫徐唯德,女的便是李璋。其时墙上正挂着一幅条屏,特别长,工笔,两株白色牡丹,一上一下。下的长在花盆上。花盆是青花瓷器,上头的图案相当别致,只画了一半,另一半自然
期刊
本次拍卖会共上拍390件作品,成交304件。其中,《玉莲斋藏画》专场119件作品,成交116件,成交额为5270.9万元,成交率为97.47%;《中国书画二》专场271件上拍作品,成交188件,成交额为4134万元,成交率为69.37%。《玉莲斋藏画》专场成交成绩卓著,名人珍藏之名品佳作体现出显著的市场优势。    名人珍藏获市场“宠爱”    艺术精品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以市场收缩为标志
期刊
北京翰海2006秋季拍卖于12月18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落下帷幕。包括由中国扇画、中国书画(近现代)、中国书画(古代)、中国书画(当代)、中国书画(四屏)、油画雕塑、古籍善本、中国玉器、怀德堂珍藏清代玉雕、古董珍玩等12个专场,2100余件拍品,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整体走势下滑的情况下,总成交额超出总估价1亿元,最终以4.03亿元的成绩给秋季拍卖画上了圆满句号。    油画 写实绘画扫阴霾 当代先锋浪
期刊
香港苏富比徐悲鸿《十二生肖》册页再创天价 傅抱石张大千作品几乎全数成交    结束不久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国书画专场出现了喜人的现象1256件拍品总成交额为1.24亿元,成交率达到87%。似乎能一扫去年春拍以来书画市场所谓“调整期”的沉闷气氛。  提及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册页,相信许多人都对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的那件记忆仍新。当时,徐悲鸿乙酉(1945年)所作的十二开《十二生肖》册,880万成交
期刊
“文房”一词,在唐代以前是官政掌管文书之处。到了唐代,成为了文人学士书斋的同义词。唐代大文豪陆龟蒙在《石笔架子赋》记载:“唠居谈柄之列,辱在文房之理。”可见文房在文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文房四宝”是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等。它们不仅用途多,也有实
期刊
鉴于当下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氛围较去年的火爆局面有些许变化,10月?日开始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作为今年中国艺术品秋季大拍的首站而备受瞩目,除吸引海内外各地藏家和投资人云集香港以外,中国内地许多拍卖业同行都专程赶到拍卖现场观摩。结果苏富比交出一份不错的拍绩报告,这次艺术品的成交总额达到了近9亿港元,与预估相当。中国书画成交率87%,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场成交率93%,明粹典传——明代御
期刊
战国错金银云纹鼎517.5万元的价格成为全场之最韩国买家大手笔竞购青铜器    在10月5日上午,首先进行拍卖的是“中国古董专场”,139件拍品,共成交110件,成交率达到了80%左右,成交总额达到了5875.8万元,如此高的古董成交率在近年来的拍卖会上极为少见。在首先进行的“千石藏金”专题中,由于这批拍品出自日本知名收藏家千石唯司,共39件拍品全部成交,而且成交价格都是估价的数倍。  此次拍卖原
期刊
当代艺术的顶尖艺术家依然保持了高涨的势头,王广义的三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大批判系列》和《永放光芒一号》分别以1 54万和1 65万的高价被台湾买家和法国画廊买走,大幅度超过了纽约苏富比秋季拍卖的价格。周春芽的《红人桃花系列》以187万成交,这也是周春芽红人系列在国内的首次亮相;曾梵志的小幅油画作品《面具》也以105.6万的高价成交;刘野的小幅油画作品《泪》也以67.1万成交;徐冰版画《方块字入门
期刊
油画雕塑专场共计推出120余件拍品,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是曾梵志尺幅巨大的《我们系列·自画像》,自画像裁取人脸的局部,放大到整个画面,布满规律但充满速度感和激情的螺旋形笔触,标志了曾梵志告别长达七年的“面具系列”创作后的新转变和突破。  刘野的《战舰的肖像》,尺寸比例极为特别,60×360cm的细长形模式构图,专为表现战舰而特意订制,是刘野以战舰为主体的唯一一件作品,他对战舰的痴迷源于童年时看前苏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