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中国一书中对语言的描述“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 费孝通. 《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第26页]的确语言的在我们人类中是独有的,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语言的出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表达。语言它不仅仅是我们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语言也是文化的本身,从语言的特殊性也能看到文化的特殊性。本文就是以语言作为切入点,把语言、文化和人间接的融合一起。形成自己对语言的理解。
关键词:语言;文化;语言魅力;异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马利诺夫斯基强调,语言就是文化本身。这句话在说语言属于文化的,它不仅仅只是交流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这样理解文化之中包含语言。也就相当于哲学所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语言是文化的个性,文化则是语言的共性,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对语言就是文化本身的误解
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上文乡土中国的中对语言的描述。对这句话一开始我是有质疑的,质疑的原因首先:在于我把它混乱成文化本身就是语言。看似主客颠倒,但是这对我理解这句话不是太容易的,甚至想对它进行反驳。但是仔细一想,换个说法,就是说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这里我只是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上,并不想涉及其他方面,如果涉及其他领域,我想這句话可能就会是错误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看到这句话,我还想到人,因为在学习到文化的共性、及文化的生成和功能上,它都是与人相关的,如果说人是文化的本身,我可能会更好的理解。从这一句话上,我们就能看出语言的魅力所在,即不同的人针对同一句话,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二.语言的魅力
(一)语言的多样性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国家内部之间也会存在语言的差别,比如我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一般来说每个民族,或者各地区之间说的语言也是不同的。这样可以说明语言在各个国家,或国家中的各个地区中所显示类别是多种多样的,而这种多样性也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国家中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不同,由语言的多样性间接转化成文化的多样性。而且现在流行英语,汉语潮。这就进一步促进语言也就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人与人的交流。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二)语言的复杂性(语言转化成文字)
语言的复杂性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语言的隐身含义,这种情况在现在来说是一般。更主要是古代,古代的诗很多,有些诗句看似是表面意思。但实际上有深层含义的,最常见的是借景抒情,以景抒情,借古讽今等等,在特定的环境及背景中,语言也会有相应的改变,这也是大多数人只是背诗而不是懂诗。这里就会涉及到视角的问题。不知道老师玩没玩过狼人杀游戏,这个游戏就间接体现出视角问题。我们一般只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而真正的高手,你要模拟好人,狼人的视角。所以语言的复杂性在于特殊的环境和背景,而且你还要转变你的视角,仔细甄别每句话的深层含义。
(三)语言的忽略性
语言的忽略性不是把语言完全忽略的,这种忽略性也是在重复实践的基础之上。重复实践是老师上课讲的,意思是我们每天做的都是类似的事情。这种重复实践性可以实现语言的忽略性。例如,你的好朋友或者家人在比较了解你的情况下,根据你的表情或者动作,能够推测出你要干什么,我们所称的默契。不用开口,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秒懂你。这就是我所说的语言忽略性。因为费孝通老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强调,语言只是一种传情表达工具,而这种工具不是唯一的。
三.语言的异化
对异化的认识,大家并不陌生,他指的是主体活动的后果成为主体的异己力量,反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作用是消极的,有害的。语言其实也是存在异化的。例如,在乡土本色这一章中出现土气一词,其实土这个字虽然很土,但是也是表达的意义更突出,突出之处在于土字本身含义是泥土,农村人在乡下住,离不开土的,种地是主要的生活方法。这种最淳朴,本真的土是对乡村人最真实的写照,而不是在外行眼中的土。实际上,按我理解,这个土字就已经异化了,他不在是说明乡村人的真实生活,反而变成讽刺乡村人的词语。虽然他是一个词,但是把这个词应用到语言中,也就会得到乡村人真土这句话。这样的语言就失去了本真的含义,异化成对农村人的贬低。引起语言异化的原因,我总结为两点。
(一)地域差异
语言上的异化在我看来,来源于地区的差异。我们习惯把中国分成城市与农村两大类,城里人和农村人生活的条件大多数是和农村人不太一样,城里人一般是体力与脑力劳动者,他们接触的范围,事物也是非常广的,无形中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频繁,接触的人多了,在依据他们的语言,着装,行为举止,知识等方面。可能会形成城里人看人的标准。
乡村里的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种地,对象性和城里人的不同,他们对象是物而不是人。当然他们也会与人打交道,这种人是一个屯子里住的,顶多再加上邻村的亲戚或者朋友。与人打交道的圈子规模小,而且固定性。再加上对外界联系也少。着装,语言,行为,知识上不如城里人。这就有可能就会让城里人说乡村人土的原因。
(二)人的异化
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地域的差异,城里人与乡村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出现了问题,打扮,装饰,似乎在让我们人变得更加优秀,吸引眼球。城里人就开始追求这样的时尚。这样的标准一旦形成,就可能会产生危机。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并不是不同意打扮,我要说的是,这种打扮,爱时尚的攀比心理,可能会导致对他人的歧视,歧视一旦出现,人也就出现异化了。人与人之间本来是相互尊重的,却变成对他人的歧视,瞧不起。这就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平衡,这就是我所说人的异化,异化是歧视的来源。而那时的乡村人却不太注重。这也就有理由让城里人说农村人土。
四.对语言的理解
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类,因为文化是与人相关的,人和语言也是相关的,所以文化和语言也有一定的关系。我敬佩语言的魅力,即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的复杂性,语言的忽略性。当然我也反对语言的异化。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类起到沟通,学习等作用,没有语言的出现文化的繁荣与融合,不会迅速,语言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语言也是人的一部分。毕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人和语言也不是同时诞生的,而是在人主体身上,随着时间的发展,语言也渐进得成型的。使得人与人之间,在语言的表达下,更加清楚,明白对方的想法,目的。促进人与人与人之间沟通,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关键词:语言;文化;语言魅力;异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马利诺夫斯基强调,语言就是文化本身。这句话在说语言属于文化的,它不仅仅只是交流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这样理解文化之中包含语言。也就相当于哲学所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语言是文化的个性,文化则是语言的共性,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对语言就是文化本身的误解
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上文乡土中国的中对语言的描述。对这句话一开始我是有质疑的,质疑的原因首先:在于我把它混乱成文化本身就是语言。看似主客颠倒,但是这对我理解这句话不是太容易的,甚至想对它进行反驳。但是仔细一想,换个说法,就是说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这里我只是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上,并不想涉及其他方面,如果涉及其他领域,我想這句话可能就会是错误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看到这句话,我还想到人,因为在学习到文化的共性、及文化的生成和功能上,它都是与人相关的,如果说人是文化的本身,我可能会更好的理解。从这一句话上,我们就能看出语言的魅力所在,即不同的人针对同一句话,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二.语言的魅力
(一)语言的多样性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国家内部之间也会存在语言的差别,比如我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一般来说每个民族,或者各地区之间说的语言也是不同的。这样可以说明语言在各个国家,或国家中的各个地区中所显示类别是多种多样的,而这种多样性也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国家中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不同,由语言的多样性间接转化成文化的多样性。而且现在流行英语,汉语潮。这就进一步促进语言也就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人与人的交流。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二)语言的复杂性(语言转化成文字)
语言的复杂性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语言的隐身含义,这种情况在现在来说是一般。更主要是古代,古代的诗很多,有些诗句看似是表面意思。但实际上有深层含义的,最常见的是借景抒情,以景抒情,借古讽今等等,在特定的环境及背景中,语言也会有相应的改变,这也是大多数人只是背诗而不是懂诗。这里就会涉及到视角的问题。不知道老师玩没玩过狼人杀游戏,这个游戏就间接体现出视角问题。我们一般只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而真正的高手,你要模拟好人,狼人的视角。所以语言的复杂性在于特殊的环境和背景,而且你还要转变你的视角,仔细甄别每句话的深层含义。
(三)语言的忽略性
语言的忽略性不是把语言完全忽略的,这种忽略性也是在重复实践的基础之上。重复实践是老师上课讲的,意思是我们每天做的都是类似的事情。这种重复实践性可以实现语言的忽略性。例如,你的好朋友或者家人在比较了解你的情况下,根据你的表情或者动作,能够推测出你要干什么,我们所称的默契。不用开口,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秒懂你。这就是我所说的语言忽略性。因为费孝通老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强调,语言只是一种传情表达工具,而这种工具不是唯一的。
三.语言的异化
对异化的认识,大家并不陌生,他指的是主体活动的后果成为主体的异己力量,反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作用是消极的,有害的。语言其实也是存在异化的。例如,在乡土本色这一章中出现土气一词,其实土这个字虽然很土,但是也是表达的意义更突出,突出之处在于土字本身含义是泥土,农村人在乡下住,离不开土的,种地是主要的生活方法。这种最淳朴,本真的土是对乡村人最真实的写照,而不是在外行眼中的土。实际上,按我理解,这个土字就已经异化了,他不在是说明乡村人的真实生活,反而变成讽刺乡村人的词语。虽然他是一个词,但是把这个词应用到语言中,也就会得到乡村人真土这句话。这样的语言就失去了本真的含义,异化成对农村人的贬低。引起语言异化的原因,我总结为两点。
(一)地域差异
语言上的异化在我看来,来源于地区的差异。我们习惯把中国分成城市与农村两大类,城里人和农村人生活的条件大多数是和农村人不太一样,城里人一般是体力与脑力劳动者,他们接触的范围,事物也是非常广的,无形中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频繁,接触的人多了,在依据他们的语言,着装,行为举止,知识等方面。可能会形成城里人看人的标准。
乡村里的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种地,对象性和城里人的不同,他们对象是物而不是人。当然他们也会与人打交道,这种人是一个屯子里住的,顶多再加上邻村的亲戚或者朋友。与人打交道的圈子规模小,而且固定性。再加上对外界联系也少。着装,语言,行为,知识上不如城里人。这就有可能就会让城里人说乡村人土的原因。
(二)人的异化
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地域的差异,城里人与乡村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出现了问题,打扮,装饰,似乎在让我们人变得更加优秀,吸引眼球。城里人就开始追求这样的时尚。这样的标准一旦形成,就可能会产生危机。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并不是不同意打扮,我要说的是,这种打扮,爱时尚的攀比心理,可能会导致对他人的歧视,歧视一旦出现,人也就出现异化了。人与人之间本来是相互尊重的,却变成对他人的歧视,瞧不起。这就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平衡,这就是我所说人的异化,异化是歧视的来源。而那时的乡村人却不太注重。这也就有理由让城里人说农村人土。
四.对语言的理解
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类,因为文化是与人相关的,人和语言也是相关的,所以文化和语言也有一定的关系。我敬佩语言的魅力,即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的复杂性,语言的忽略性。当然我也反对语言的异化。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类起到沟通,学习等作用,没有语言的出现文化的繁荣与融合,不会迅速,语言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语言也是人的一部分。毕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人和语言也不是同时诞生的,而是在人主体身上,随着时间的发展,语言也渐进得成型的。使得人与人之间,在语言的表达下,更加清楚,明白对方的想法,目的。促进人与人与人之间沟通,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