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更加有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2007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合作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那么,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真正成为变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思考:
  一、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虽然新课程教学理念已经实施多年,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早就为大家熟悉,但放眼我们的课堂,一些所谓的“合作”、“伪合作”并不鲜见,有些教师根本不顾教学实际,盲目开展合作,这不仅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更会导致学生厌倦。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有序、有效,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应该把要学生讨论的问题、任务讲清楚。不然,不仅学生的讨论会变得无目的性,课堂也会乱哄哄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学习的任务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而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合作讨论学习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要有利于集体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反之,如果讨论问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合作学习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我们开始分组讨论”,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自己的想法,学习好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就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长此以往,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当出现一个问题后,首先应该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合作学习要处理好小组内不同类别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人人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应事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小组合作时,应该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法,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要认真仔细听取组内成员的意见,听完后再进行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
  四、合作学习要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的交流环节,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学生发言都是“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团队意识还是比较淡薄。这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因此,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交流时,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语言,多运用“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哪个同学可以代表本小组来说一说”等这样的语言,还可鼓励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补充、发表见解,从而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小组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中、低年级,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在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在认真的倾听,而也是在不甘落后地举手,更有甚者,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力,用自己的胳膊或手掌将桌子敲得咚咚响,或者有些我行我素,直接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根本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我们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我们可以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和自己的意见进行比较;在平时注意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交往、彼此合作,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平台,我们数学学科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舞台,只有广大数学老师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会使小组合作真正更加完整、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一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与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的课堂提问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仍无法占据主体地位,这主要是教师钻研教材不透、对课改理解不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这学期听从学校的安排任教一年级2个班的数学,这是我第3次任教一年级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期刊
人之不同于动物,根本在于人是情感动物。人都有七情六欲,而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其情感更是不但丰富而且外露,他们敢于表现,活跃有加。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曾有无数有关"情感外露"的
加里宁指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确,培让孩子的思维飞扬  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在乐学、会学、善学中使自己的思维飞扬。  一、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开启思维的闸门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天光云影”和“源头活水”的关系,如何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呢?在实践中,我园充分发挥地处城乡交界的优点,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积极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目的。  一、丰富的观察活动——提供时间  我国著
一、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的音乐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随着心理反应的产生,人們需要更多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自己。适当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做热身准备活动时,大都会选择欢快的音乐,而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这时体育老师只需要带领学生充分的享受音乐及户外阳光带来的舒适感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适当的音乐激发了学
以莆田市射击馆为例,回顾其全方位"造境"之路。尝试跳出常规体育建筑冰冷宏大的表象,以多维视角对空间、材料、工艺、细部、自然景观等诸多设计元素加以解读,揭示人、建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