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颜歌是当代文学中日益崛起的“80后”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与同时代作家有着明显的不同,绮丽想象和精致细腻的古典语言,加之对方言的熟练驾驭,使其小说在“80后”作家中脱颖而出,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界对颜歌的研究基本是与其小說创作同步进行的,这些研究成果从主题研究到叙事研究,从地域研究到作家群研究,虽数量有限,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但也存在着研究的缺憾需要填补。
关键词:颜歌 “80后” 小说研究 综述
颜歌,真名戴月行,是“80”后最具先锋姿态的实力作家,1984年出生于四川。颜歌从2002年开始创作,在《人民文学》、《萌芽》等刊物上发表小说,著有长篇《我们家》、《声音乐团》、《异兽志》、《五月女王》、《关河》,中短篇小说《良辰》、《桃乐镇的春天》、《蜂王》、《在人间》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潜力新人、巴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中国青年作家小说十佳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流传到国外,她也是四川省作协的签约作家。
21世纪初,消费主义的洪流将“80”后作家推向了文坛。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畅销文学作品,一大部分“80”后作家的作品被冠以“青春”、“伤感”、“疼痛”等的标签。但是在当今娱乐化、商业化、标签化的文学语境中,也有努力探索寻求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的作家,他们试图打破这种商业化、标签化的束缚,创造出一个更纯洁的文学世界。颜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从《良辰》开始,出生于四川的颜歌,便将眼光投之于自己的家乡——郫县。《五月女王》、《声音乐团》、《平乐镇伤心故事集》、《我们家》等,颜歌为自己的文学建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地域——平乐镇。作为年轻作家,颜歌一直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反抗世人对“80”后作家笼统的评价。颜歌属于成长期的作家,所以对其创作风格不能有个定论,从文学界对颜歌的研究来看,文献资料相对稀少,学术论文对其研究也是被囊括在“80”后作家里进行笼统的研究。将其与其他作家放在一起比较的硕士论文也只有5篇,期刊论文40余篇,通过对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的阅读梳理,可以发现学术界对颜歌的研究主要分为整体的宏观把握,经典作品的微观分析和与相关作家的整体研析三个方面。本文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颜歌作品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达到对该作家的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一.颜歌作品的整体把握
从2002年创作至今,颜歌的所有小说作品可以大体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现实的奇幻探索,二是对人性的挖掘与探视。这些作品中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对意味深长的主题的追求和川味的语言特色等等,都包含了颜歌自我情感和体验的表达。她说:“归根结底,小说家的‘现实’只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影。所谓魔幻的或者在我的例子里是‘乡土的’,这些都只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①颜歌的小说总能在无形中读出不同于她年龄的成熟,这样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得颜歌在80后作家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青春主题的依恋与摈弃
颜歌早期靠着才气与勇气所写就的《十七月葬》和《关河》等作品,那些作品的名称是《锦瑟》、《天涯》、《绝尘》、《桃源归》等等,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年轻的颜歌对古典雅致语言的热爱和对历史题材的崇尚,伴随着一种带着一代人去体会古典语言的使命感,她避开了现实,在历史中捡拾故事,把自己对于青春的孤独、对爱的幻想、对生活的困惑填充进去,她善用华美的辞藻,善用充满回环一位的短句,善于营造唯美凄丽的意境,这些故事是十六、七岁的颜歌的青春书写,充满她的个人特色,她用想象和奇幻包装,但其实这些作品的题材包含着青春少女的绮丽思绪、青春成长的淡淡孤独,是不脱青春文学的窠臼的。对颜歌青春题材小说的研究不多,陈思广和孙婷婷的《在更深广的视野中——谈颜歌小说中的青春成长书写》中,从颜歌青春成长书写的背景和姿态、所处的复杂关系图以及青春成长书写的意义这三个板块出发,对颜歌青春小说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进行研析。但颜歌不喜欢80后青春写作的标签,不愿意归类到青春写作作家当中去,不愿意自己的作品沦为文化商业现象,因此她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文风,慢慢地走向成熟。小说《五月女王》中,加重了现实的成分,它将故事本身的叙述放在了首位上。而且在这部小说中开始建构她地理版图上的另一个地方:平乐镇。2012颜歌的《我们家》这部小说标志着颜歌从青春文学向严肃文学的大转变。到2015年,她熟练地使用着四川方言在她所建构的平乐镇上畅行,这个时候,故事背景完全找不到奇幻和青春的影子,我们所能看到的是西门上春娟豆瓣厂,西门城墙边花椒店,出了南城的幺五一条街,七仙桥的肥肠粉,字里行间散发着辣椒油、豆瓣酱的香气,这些地理节点牵连架构除了整一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学场域,与“青春”二字仿佛成为一对反义词。这些创作是告别青春写作的故作残酷之后的人生冷暖,是告别青春写作的虚渺幻想之后的真切体悟。对颜歌的创作风格改变的研究也不多,有王涛的《试论颜歌近期小说创作中的转向》中,从颜歌的早期作品出发,对其“神话”叙事中的成长伤感、“志怪摹写”中的人性探索进行研究,观察其写作技巧的日益成熟。
(2)叙事风格与语言的分析
颜歌小说有着别具魅力的绮丽想象和精致细腻的古典语言,艺术的最卓之处就是她对方言熟练地驾驭,正因为如此,对颜歌的“乡愁”、“地域性”、“川味”的研究颇多。不过,因为颜歌创作始于十六、七岁,所以风格没有定型,而是在逐渐走向成熟。许宝丹在《贴地飞行的文学转身——论颜歌“平乐镇”小说创作》中认为,颜歌前期的小说是城市魔幻现实主义,后期创作的《我们家》和《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则是现实主义的,形式和手法上有一定的先锋性;贾蔓和许林的《颜歌:“80”后的出走者》则认为颜歌的前期作品有同时代作家描写残酷青春的通病,但在其不断的创作实践和多种题材的尝试之后,则是以乡土为立足点,愈发的朴实俗白,贴近日常生活。
二.颜歌经典作品的分析
颜歌虽然从2002年开始创作,但作品数量相对可观,更有《我们家》、《声音乐团》、《五月女王》、《异兽志》等经典长篇小说。颜歌对社会以及文学的探索和理解经历着不断的变化。无论是中短篇还是长篇,无论是奇思妙想的奇幻故事还是都市生活的展现,对她的小说研究从外在的遣词用句到内在的写作旗帜都可以作为文学研究的挖掘对象,对其小说特点的论证有利于丰富当代作家长廊的人物类型,开拓小说的多样化写作,也有利于小说特色化写作的探索。
关键词:颜歌 “80后” 小说研究 综述
颜歌,真名戴月行,是“80”后最具先锋姿态的实力作家,1984年出生于四川。颜歌从2002年开始创作,在《人民文学》、《萌芽》等刊物上发表小说,著有长篇《我们家》、《声音乐团》、《异兽志》、《五月女王》、《关河》,中短篇小说《良辰》、《桃乐镇的春天》、《蜂王》、《在人间》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潜力新人、巴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中国青年作家小说十佳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流传到国外,她也是四川省作协的签约作家。
21世纪初,消费主义的洪流将“80”后作家推向了文坛。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畅销文学作品,一大部分“80”后作家的作品被冠以“青春”、“伤感”、“疼痛”等的标签。但是在当今娱乐化、商业化、标签化的文学语境中,也有努力探索寻求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的作家,他们试图打破这种商业化、标签化的束缚,创造出一个更纯洁的文学世界。颜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从《良辰》开始,出生于四川的颜歌,便将眼光投之于自己的家乡——郫县。《五月女王》、《声音乐团》、《平乐镇伤心故事集》、《我们家》等,颜歌为自己的文学建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地域——平乐镇。作为年轻作家,颜歌一直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反抗世人对“80”后作家笼统的评价。颜歌属于成长期的作家,所以对其创作风格不能有个定论,从文学界对颜歌的研究来看,文献资料相对稀少,学术论文对其研究也是被囊括在“80”后作家里进行笼统的研究。将其与其他作家放在一起比较的硕士论文也只有5篇,期刊论文40余篇,通过对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的阅读梳理,可以发现学术界对颜歌的研究主要分为整体的宏观把握,经典作品的微观分析和与相关作家的整体研析三个方面。本文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颜歌作品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达到对该作家的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一.颜歌作品的整体把握
从2002年创作至今,颜歌的所有小说作品可以大体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现实的奇幻探索,二是对人性的挖掘与探视。这些作品中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对意味深长的主题的追求和川味的语言特色等等,都包含了颜歌自我情感和体验的表达。她说:“归根结底,小说家的‘现实’只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影。所谓魔幻的或者在我的例子里是‘乡土的’,这些都只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①颜歌的小说总能在无形中读出不同于她年龄的成熟,这样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得颜歌在80后作家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青春主题的依恋与摈弃
颜歌早期靠着才气与勇气所写就的《十七月葬》和《关河》等作品,那些作品的名称是《锦瑟》、《天涯》、《绝尘》、《桃源归》等等,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年轻的颜歌对古典雅致语言的热爱和对历史题材的崇尚,伴随着一种带着一代人去体会古典语言的使命感,她避开了现实,在历史中捡拾故事,把自己对于青春的孤独、对爱的幻想、对生活的困惑填充进去,她善用华美的辞藻,善用充满回环一位的短句,善于营造唯美凄丽的意境,这些故事是十六、七岁的颜歌的青春书写,充满她的个人特色,她用想象和奇幻包装,但其实这些作品的题材包含着青春少女的绮丽思绪、青春成长的淡淡孤独,是不脱青春文学的窠臼的。对颜歌青春题材小说的研究不多,陈思广和孙婷婷的《在更深广的视野中——谈颜歌小说中的青春成长书写》中,从颜歌青春成长书写的背景和姿态、所处的复杂关系图以及青春成长书写的意义这三个板块出发,对颜歌青春小说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进行研析。但颜歌不喜欢80后青春写作的标签,不愿意归类到青春写作作家当中去,不愿意自己的作品沦为文化商业现象,因此她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文风,慢慢地走向成熟。小说《五月女王》中,加重了现实的成分,它将故事本身的叙述放在了首位上。而且在这部小说中开始建构她地理版图上的另一个地方:平乐镇。2012颜歌的《我们家》这部小说标志着颜歌从青春文学向严肃文学的大转变。到2015年,她熟练地使用着四川方言在她所建构的平乐镇上畅行,这个时候,故事背景完全找不到奇幻和青春的影子,我们所能看到的是西门上春娟豆瓣厂,西门城墙边花椒店,出了南城的幺五一条街,七仙桥的肥肠粉,字里行间散发着辣椒油、豆瓣酱的香气,这些地理节点牵连架构除了整一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学场域,与“青春”二字仿佛成为一对反义词。这些创作是告别青春写作的故作残酷之后的人生冷暖,是告别青春写作的虚渺幻想之后的真切体悟。对颜歌的创作风格改变的研究也不多,有王涛的《试论颜歌近期小说创作中的转向》中,从颜歌的早期作品出发,对其“神话”叙事中的成长伤感、“志怪摹写”中的人性探索进行研究,观察其写作技巧的日益成熟。
(2)叙事风格与语言的分析
颜歌小说有着别具魅力的绮丽想象和精致细腻的古典语言,艺术的最卓之处就是她对方言熟练地驾驭,正因为如此,对颜歌的“乡愁”、“地域性”、“川味”的研究颇多。不过,因为颜歌创作始于十六、七岁,所以风格没有定型,而是在逐渐走向成熟。许宝丹在《贴地飞行的文学转身——论颜歌“平乐镇”小说创作》中认为,颜歌前期的小说是城市魔幻现实主义,后期创作的《我们家》和《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则是现实主义的,形式和手法上有一定的先锋性;贾蔓和许林的《颜歌:“80”后的出走者》则认为颜歌的前期作品有同时代作家描写残酷青春的通病,但在其不断的创作实践和多种题材的尝试之后,则是以乡土为立足点,愈发的朴实俗白,贴近日常生活。
二.颜歌经典作品的分析
颜歌虽然从2002年开始创作,但作品数量相对可观,更有《我们家》、《声音乐团》、《五月女王》、《异兽志》等经典长篇小说。颜歌对社会以及文学的探索和理解经历着不断的变化。无论是中短篇还是长篇,无论是奇思妙想的奇幻故事还是都市生活的展现,对她的小说研究从外在的遣词用句到内在的写作旗帜都可以作为文学研究的挖掘对象,对其小说特点的论证有利于丰富当代作家长廊的人物类型,开拓小说的多样化写作,也有利于小说特色化写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