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大众化,建立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的一所地方高校,在多年非学历教育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更新观念,在完善办学机制和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构建适合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工作模式,最终实现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成都大学一、引言
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面向社会需求的新兴的教育工程,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一些国家开始利用政府行政手段强有力地实施这一工程。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法》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已超出单纯学历教育的涵盖范围,非正规学历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已普遍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支柱。各地中心城市举办的地方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有效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以发挥连接高校国民教育体系与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成都大学作为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的本科学历教育基地,开始尝试开展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社会需求的、新型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
二、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现状
成都大学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结合点,即在充分依托学历教育的学科资源优势基础上,积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变革的需求,不断探索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非学历教育模式逐步由“分散式”到“综合式”转变
成都大学非学历培训工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受政策、资源和观念限制,个别院系自行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宣传招生,制定培训计划,开展一些培训活动,且规模较小,学校重点在于发展学历教育,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育规格,对非学历教育没有拟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和发展目标,整个非学历教育工作呈“分散式”发展。2006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训的需求增加,学校逐渐从以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为主体的办学体制转向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办学体制,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并下设培训科,归口管理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工作。同时成立“成都成大教育培训中心”、“成都成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都大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机构,为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各项工作提供保障。2007年学校正式颁发了《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对全校的非学历教育工作发展和开展各类培训班的相关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继续教育学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归口管理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工作要点制定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计划、负责全校培训经费管理以及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等工作。培训科主要负责传达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非学历教育的政策、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开拓培训市场,引进培训项目;监管全校非学历教育开展的情况、审批各类拟开展培训项目;监控培训质量;处理各种非法办班行为;办理和发放各类培训合格证书等职能工作,继续教育学院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还具有办学职能。近年来,按照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总体目标,通过规范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在规模、数量、质量上有显著提高,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工作已呈现“综合式”发展的态势。
(二)合理定位,非学历教育工作呈良好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渠道不断增多,特别是从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朝大众化方向发展,继续教育内涵发生变化,高校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兼顾非学历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新的必然要求。成都大学作为西部大开发中心成都市的一所地方高校,在完成迁建升本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后,也不负使命,开始探索地方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工作中的桥梁作用和适用模式。初期,由于社会对学历提升的需求很大,成都大学继续教育以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只是学校继续教育的一种补充,没有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更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非学历教育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对多层次、多结构、多门类的实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消费需求单位逐步将目光投放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上。为应对新的社会需求形势,学校对非学历教育工作重新给予定位,即在不影响全日制学生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渠道,调整教育资源,鼓励各个学院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2010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首次出现“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要点”, 2013年,更是明确指出”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服务成都“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求把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拓展培训项目和渠道,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咨询服务,为成都终身教育服务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的工作目标。从近三年非学历教育培训数据统计(不含学校教师国培项目)看,各类非学历教育年培训人数均在20000人次左右,参与办学的单位在20个以上,培训经费收入逐年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得以体现,非学历教育工作呈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三)初步形成多样化的非学历教育办学格局
为了进一步调动各学院、校区非学历教育的办学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学校给予了一定政策支持和帮助,部分二级学院、校区在平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关系的同时,相继都投入了较大的教学资源,在各自的学科内开展了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有的学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模式。从办学形式看主要有:学校直接面向校内外人员独立办班、联合办班,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定向办班等。如:中职部、医护学院面对校内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的取得“药品购销员从业资格证书、护士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前培训;生物产业学院与成都市质监局联合开展的成都市“食品质检员”培训;继续教育学院与成都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的“成都市乡、村(社区)干部系列培训;电子信息学院面对校内学生开展的取得“电工上岗资格证书”考前培训等。从教学方式来看结合学历教育资源优势,面向社会的多重领域,采取集中面授、短期辅导和强化培训等方式,开展非学历教育,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格局已基本形成。
(四)以培训市场需求为依据,合理建构实用的培训模式,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加快,非学历教育市场需求逐步加大,学校培训项目逐年增加,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成都大学现有学科的特点,学校按照委托单位的不同需求,逐步研发建立出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培训模式和课程框架。培训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培训为主,辅之以教师辅导、经验交流,体验式学习等。课程框架以知识类、理念类、实践类、论坛类、选修类等来构建培训课程。如:针对社区管理干部的“社区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包括“社会建设”、“社区组织及管理”、“法律法规”等五大专题模块,有近30多门课程可供选择。针对食品安全管理人才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课程体系”涵盖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三大专题,多门课程交叉排列,为学员提供了多元学习的选择空间。
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主线,以开展周期性的各类专业证书考前培训为主体,以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为主要形式。目前已逐步建立比较长期稳固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有 “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护士从业资格证书”、“电工从业资格证书”考前培训以及 “食品质检员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等。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打造教育品牌,形成学校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协调发展的特色,近年来,还陆续开展了“成都市市级机关驻村干部培训”、“ 成都市乡镇领导干部培训”、“ 成都市城镇社区党组织支书(主任)培训”、 “成都市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 成都市锦江区干部培训”、“ 成都市食药局食品安全监督员培训”、 “成都市食药局食品安全协管员培训”、 “成都市农委人事处在职机关干部培训”、“中美志愿者项目培训”、 以及“留学生培训”等项目。 2012年与成都市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签订了“成都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中长期培训合作计划,仅2013年就为成都市区、市、县送教16次,培训人员近3000人次,培训效果良好,深受参培人员的好评。2013年12月成都大学被四川省人社厅批准成为“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这既是社会对学校非学历教育成绩的肯定,又为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大的空间。
三、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为了实现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成都大学不断调整办学理念,拓宽办学渠道,充分运用既有的学历教育资源,把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办学模式逐渐变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模式。同时根据所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研究、定向整合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在怎样做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密切结合与相互补充,使非学历教育能够广泛、全方位地参与到社会各个相关的实践领域下功夫,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层次人们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这样,从学校的发展来说,一方面既能够有利于摆脱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另一方面也使学校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又能给学校非学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成都大学主要实行职能管理部门与办班主体二级管理,非学历教育管理部门以宏观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培训质量监控为主。各二级学院配备相应的管理干部和人员,承担所属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鼓励二级学院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部门重点是归口非学历教育审批、经费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证书管理等,以确保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办学质量。为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非学历教育是需求市场的教育,带有有明显的市场特征,因此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发必须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教育内容要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从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短期需要和素质提升出发。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需要,成都大学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调整非学历教育目标,办学单位结合自身学历教育的所长,在项目开发和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专业特色,一方面注重面对校内学生开展各种有助于提高他们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技能培训、职业上岗证书培训以及文化提高培训。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积极寻求校、政、企、行业协会合作平台,结合学校特色专业优势制定准确适用项目设计,实效较高的培训内容以及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从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培训项目,这样既能突出自身专业优势和能力,又能达到自身发展和受教育者技能提高的双赢局面,同时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重要任务,高等教育的使命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期望,地方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市场开拓和教育模式探索方面更应当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成都大学在多年迁建升本的学历教育发展中,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非学历教育工作模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传统意识仍然对非学历教育存在一定的阻力,比如往往将非学历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层次或者简单的创收来理解,难以从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到它的意义,导致部分二级学院之间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第二、管理队伍的非学历教育专业性不强,缺乏市场管理和运作经验。因为,非学历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除具备一般教育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外,还应具备贴近社会前沿教育市场分析驾驭的管理能力,能够对社会的需求具有前瞻性辨析,并能够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进行项目策划和管理等。近年来,学校非学历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人员配备不足,兼职管理干部在市场开拓和市场运作能力方面还难以打开局面。第三、缺乏一支稳定的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以来,学校主要是靠校内教师兼职或外聘教师来完成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尚未组建一支专门的师资队伍。校内教师肩负着统招学历教学和非学历培训教学的双重任务,加血任务繁重,外聘教师也具有不稳定等因素,难以满足学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在秉承学校“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科学谋划学校发展” 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社会各类人才的需求实行非学历教育的对口培训和专业辅导,为成都市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然而,在全国倡导终身教育理念的新形势下,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要得以更大的发展,首先要以四川省人社厅批准的“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平台为契机,进一步全方位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突出非学历教育特色,合力打造自己的精品培训项目群,以满足非学历教育市场的需求。第二,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创新型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以满足非学历教育不断发展需求。第三、加强非学历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批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动态调整、水平高超的培训师资库。第四,在办学灵活,机动性上下功夫,加强与成都市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各阶层的联系,科学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非学历教育运行机制。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平台,积极构建社会需求非学历教育工作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福,曾国英,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2013(1)4-6
[2]余玲玲.当前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6)50-51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成都大学一、引言
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面向社会需求的新兴的教育工程,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一些国家开始利用政府行政手段强有力地实施这一工程。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法》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已超出单纯学历教育的涵盖范围,非正规学历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已普遍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支柱。各地中心城市举办的地方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有效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以发挥连接高校国民教育体系与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成都大学作为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的本科学历教育基地,开始尝试开展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社会需求的、新型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
二、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现状
成都大学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结合点,即在充分依托学历教育的学科资源优势基础上,积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变革的需求,不断探索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非学历教育模式逐步由“分散式”到“综合式”转变
成都大学非学历培训工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受政策、资源和观念限制,个别院系自行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宣传招生,制定培训计划,开展一些培训活动,且规模较小,学校重点在于发展学历教育,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育规格,对非学历教育没有拟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和发展目标,整个非学历教育工作呈“分散式”发展。2006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训的需求增加,学校逐渐从以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为主体的办学体制转向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办学体制,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并下设培训科,归口管理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工作。同时成立“成都成大教育培训中心”、“成都成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都大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机构,为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各项工作提供保障。2007年学校正式颁发了《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对全校的非学历教育工作发展和开展各类培训班的相关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继续教育学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归口管理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工作要点制定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计划、负责全校培训经费管理以及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等工作。培训科主要负责传达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非学历教育的政策、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开拓培训市场,引进培训项目;监管全校非学历教育开展的情况、审批各类拟开展培训项目;监控培训质量;处理各种非法办班行为;办理和发放各类培训合格证书等职能工作,继续教育学院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还具有办学职能。近年来,按照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总体目标,通过规范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在规模、数量、质量上有显著提高,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工作已呈现“综合式”发展的态势。
(二)合理定位,非学历教育工作呈良好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渠道不断增多,特别是从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朝大众化方向发展,继续教育内涵发生变化,高校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兼顾非学历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新的必然要求。成都大学作为西部大开发中心成都市的一所地方高校,在完成迁建升本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后,也不负使命,开始探索地方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工作中的桥梁作用和适用模式。初期,由于社会对学历提升的需求很大,成都大学继续教育以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只是学校继续教育的一种补充,没有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更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非学历教育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对多层次、多结构、多门类的实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消费需求单位逐步将目光投放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上。为应对新的社会需求形势,学校对非学历教育工作重新给予定位,即在不影响全日制学生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渠道,调整教育资源,鼓励各个学院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2010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首次出现“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要点”, 2013年,更是明确指出”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服务成都“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求把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拓展培训项目和渠道,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咨询服务,为成都终身教育服务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的工作目标。从近三年非学历教育培训数据统计(不含学校教师国培项目)看,各类非学历教育年培训人数均在20000人次左右,参与办学的单位在20个以上,培训经费收入逐年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得以体现,非学历教育工作呈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三)初步形成多样化的非学历教育办学格局
为了进一步调动各学院、校区非学历教育的办学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学校给予了一定政策支持和帮助,部分二级学院、校区在平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关系的同时,相继都投入了较大的教学资源,在各自的学科内开展了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有的学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模式。从办学形式看主要有:学校直接面向校内外人员独立办班、联合办班,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定向办班等。如:中职部、医护学院面对校内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的取得“药品购销员从业资格证书、护士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前培训;生物产业学院与成都市质监局联合开展的成都市“食品质检员”培训;继续教育学院与成都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的“成都市乡、村(社区)干部系列培训;电子信息学院面对校内学生开展的取得“电工上岗资格证书”考前培训等。从教学方式来看结合学历教育资源优势,面向社会的多重领域,采取集中面授、短期辅导和强化培训等方式,开展非学历教育,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格局已基本形成。
(四)以培训市场需求为依据,合理建构实用的培训模式,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加快,非学历教育市场需求逐步加大,学校培训项目逐年增加,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成都大学现有学科的特点,学校按照委托单位的不同需求,逐步研发建立出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培训模式和课程框架。培训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培训为主,辅之以教师辅导、经验交流,体验式学习等。课程框架以知识类、理念类、实践类、论坛类、选修类等来构建培训课程。如:针对社区管理干部的“社区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包括“社会建设”、“社区组织及管理”、“法律法规”等五大专题模块,有近30多门课程可供选择。针对食品安全管理人才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课程体系”涵盖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三大专题,多门课程交叉排列,为学员提供了多元学习的选择空间。
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主线,以开展周期性的各类专业证书考前培训为主体,以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为主要形式。目前已逐步建立比较长期稳固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有 “医药商品购销员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护士从业资格证书”、“电工从业资格证书”考前培训以及 “食品质检员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等。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打造教育品牌,形成学校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协调发展的特色,近年来,还陆续开展了“成都市市级机关驻村干部培训”、“ 成都市乡镇领导干部培训”、“ 成都市城镇社区党组织支书(主任)培训”、 “成都市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 成都市锦江区干部培训”、“ 成都市食药局食品安全监督员培训”、 “成都市食药局食品安全协管员培训”、 “成都市农委人事处在职机关干部培训”、“中美志愿者项目培训”、 以及“留学生培训”等项目。 2012年与成都市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签订了“成都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中长期培训合作计划,仅2013年就为成都市区、市、县送教16次,培训人员近3000人次,培训效果良好,深受参培人员的好评。2013年12月成都大学被四川省人社厅批准成为“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这既是社会对学校非学历教育成绩的肯定,又为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大的空间。
三、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为了实现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成都大学不断调整办学理念,拓宽办学渠道,充分运用既有的学历教育资源,把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办学模式逐渐变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模式。同时根据所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研究、定向整合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在怎样做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密切结合与相互补充,使非学历教育能够广泛、全方位地参与到社会各个相关的实践领域下功夫,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层次人们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这样,从学校的发展来说,一方面既能够有利于摆脱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另一方面也使学校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又能给学校非学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成都大学主要实行职能管理部门与办班主体二级管理,非学历教育管理部门以宏观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培训质量监控为主。各二级学院配备相应的管理干部和人员,承担所属专业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鼓励二级学院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部门重点是归口非学历教育审批、经费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证书管理等,以确保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办学质量。为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非学历教育是需求市场的教育,带有有明显的市场特征,因此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发必须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教育内容要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从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短期需要和素质提升出发。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需要,成都大学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调整非学历教育目标,办学单位结合自身学历教育的所长,在项目开发和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专业特色,一方面注重面对校内学生开展各种有助于提高他们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技能培训、职业上岗证书培训以及文化提高培训。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积极寻求校、政、企、行业协会合作平台,结合学校特色专业优势制定准确适用项目设计,实效较高的培训内容以及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从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培训项目,这样既能突出自身专业优势和能力,又能达到自身发展和受教育者技能提高的双赢局面,同时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重要任务,高等教育的使命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期望,地方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市场开拓和教育模式探索方面更应当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成都大学在多年迁建升本的学历教育发展中,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非学历教育工作模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传统意识仍然对非学历教育存在一定的阻力,比如往往将非学历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层次或者简单的创收来理解,难以从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到它的意义,导致部分二级学院之间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第二、管理队伍的非学历教育专业性不强,缺乏市场管理和运作经验。因为,非学历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除具备一般教育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外,还应具备贴近社会前沿教育市场分析驾驭的管理能力,能够对社会的需求具有前瞻性辨析,并能够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进行项目策划和管理等。近年来,学校非学历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人员配备不足,兼职管理干部在市场开拓和市场运作能力方面还难以打开局面。第三、缺乏一支稳定的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以来,学校主要是靠校内教师兼职或外聘教师来完成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尚未组建一支专门的师资队伍。校内教师肩负着统招学历教学和非学历培训教学的双重任务,加血任务繁重,外聘教师也具有不稳定等因素,难以满足学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在秉承学校“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科学谋划学校发展” 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社会各类人才的需求实行非学历教育的对口培训和专业辅导,为成都市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然而,在全国倡导终身教育理念的新形势下,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要得以更大的发展,首先要以四川省人社厅批准的“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平台为契机,进一步全方位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突出非学历教育特色,合力打造自己的精品培训项目群,以满足非学历教育市场的需求。第二,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创新型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以满足非学历教育不断发展需求。第三、加强非学历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批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动态调整、水平高超的培训师资库。第四,在办学灵活,机动性上下功夫,加强与成都市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各阶层的联系,科学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非学历教育运行机制。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平台,积极构建社会需求非学历教育工作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成都大学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福,曾国英,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2013(1)4-6
[2]余玲玲.当前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