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现代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是最基本的经济单元,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环境单元。通过发展县域生态化经济是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本文通过阐述生态经济的特征,分析县域生态化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实践策略,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更加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生态化;实践策略
生态化经济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人类已经进入到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全球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正面临着人口增加、能源短缺和粮食不足等问题,而现代环境保护和生态化建设又涉及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严重影响着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这样在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巨大压力下,能够让国家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资源投入与经济收益之间的比例,尽量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国家现代社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衡量指标[1]。
一、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生态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构建完善的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系统性生态经济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縣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全面整合我国的生态经济系统,保证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当然,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便需要适当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的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县域生态产业的体系,以便能够推动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更好的对接起来。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发展县域生态化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在社会未来的发展时间内,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越来越快。其中,在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中,其呈现出资源和能源消耗强度高的特点,所以需要较工业化初期更高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从而很容易出现难以修复和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2]。因此,如果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则会严重应影响我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县域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本质就是在生态化环境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发展县域经济,以建立经济、社会和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来建设复合型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同时,发展县域生态经济能够更好的实现县域生态化环境良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对强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构建可持续性资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经济的基本特征
所谓生态化经济主要是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让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就是要求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物质能量多层利用的原理,以及经济系统和生态化系统整体协调、良性循环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便能够在深入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化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现代社会经济、环境能够协调统一的发展。其中,生态经济具有下列几项特征:
(一)系统性特征
生态经济系统主要是由多个要素组合而成,而在众多的经济要素中,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生物的存在就不存在生态化系统,而生物与环境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所以通过展开物质流、能量流和某些信息流才能够更好的与环境进行交换,从而逐步形成开放的系统。这种开放性的系统能够让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正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界的发展循环,否则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再者,经济生态系统主要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多个要素组合而成,明确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能够置身于这个大系统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生态经济的系统性特征全面凸显出来。
(二)协调性特征
所谓协调就是一种普遍遵循的规律,其不管是在现代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够让整体效应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人类不能够只懂得正反馈,而且还需要明白负反馈,这主要是因为懂得加和减,才能够保证该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三)循环性特征
整个自然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循环发展的关系,而这种循环又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然而,在这个点上,外力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人们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干预这种循环的进行。尤其是在现代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类要素中,不管是资本,还是劳动力都在循环,却尚未促进经济生态朝着循环的方向发展[3]。其中,生态化经济则主要是要求应用生态学的相关规律来指导县域经济活动的开展,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所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则属于恶性循环,很容易造成经济生态出现退化的现象。因此,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后的良性循环,才能够保证县域经济的生态系统朝着平衡化的方向发展。
三、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政府生态责任
由于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行政区域性、独立性和受政策干扰等特点,所以导致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和政府职能的发挥。因此,为了推动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首先便需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全面落实政府的生态责任。由于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以政府的责任为主要导向,所以在社会经济的新阶段中,政府面临着新的责任和新的任务,所以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自身的职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便能够更好地维护县域的生态环境,为县域生态化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其次,公共服务应为政府在生态经济发展中提供着力点和支撑点。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政府充分重视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和政策扶持,以便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此外,还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起生态责任,从而促进县域生态经济能够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有效增强政府的能力。 (二)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关于农业的定义,通常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所谓的狭义农业,即一般意义上的农业,通常所指为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除了包含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渔业、畜牧业、花卉业、观光农业以及农业手工业等周边产业。因此,要想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应结合县域的实际情况,首先构建出科学的生态模式。而要构建科学的生态模式,便应务必重视以下几点:其一,应重视生物立体的共生型。包括生物的类型、生物的因素数量等,当然,结合其不同性质,还可将之具体划分为立体的种植型、立体的种养型以及立体的养殖型。其二,应致力于有机物多层利用型的实现。所谓有机物多层利用型,所指实则为实现物质于生产过程中的循环以及废物的再利用,从而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三,建立全面规划发展型;基于当地政府对其县域具体情况的了解,因而相应的农业生产计划也应根据当地的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四,重视山区资源开发型,重视对山区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至于具体的措施则可通过修建防护林以防止水土流失等。
(三)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生态工业发展模式
大自然的资源极为有限,加之我国人口数量的众多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使得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也处于较低水平。对此,我国仍需致力于新工业发展模式的探索,而發展生态工业则是其中一种。要想切实促进工业发展的生态化,便需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目标,并取缔传统高能耗却未能体现出相应收益的夕阳企业,如此方有利于推动县域工业的生态化发展。与此同时,为切实促进工业发展生态化,相关部门还应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发展科技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其二,加强对各方面资源的管理,已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防止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其三,建立节约型的工业生产模式;其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废品的再利用,从而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
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才能够推动旅游业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张。其中,县域生态旅游业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几点:一是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构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环境。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中的生命所在,而如果没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难以推动生态旅游业更好的发展;二是旅游环境的保护在与规范游客的行为,避免人为去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三是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旅游业,尽量避免人为的建设,而不顾当地生态发展的现状。
总之,在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基本路径就是以生态经济强县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资源能力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能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通过采取多元化策略,积极更新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莲花池公园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王润贤.县域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研究——以句容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6):190-191.
[2]古淼淼.保护生态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忻城县乐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视角[J].经济视野, 2016(15):83-84.
[3]殷溪晨.“三化”驱动徐州县域经济转型发展[J].经济视野,2016(12):58-59.
关键词:县域经济;生态化;实践策略
生态化经济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人类已经进入到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全球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正面临着人口增加、能源短缺和粮食不足等问题,而现代环境保护和生态化建设又涉及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严重影响着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这样在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巨大压力下,能够让国家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资源投入与经济收益之间的比例,尽量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国家现代社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衡量指标[1]。
一、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生态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构建完善的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系统性生态经济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縣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全面整合我国的生态经济系统,保证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当然,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便需要适当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的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县域生态产业的体系,以便能够推动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更好的对接起来。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发展县域生态化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在社会未来的发展时间内,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越来越快。其中,在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中,其呈现出资源和能源消耗强度高的特点,所以需要较工业化初期更高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从而很容易出现难以修复和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2]。因此,如果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则会严重应影响我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县域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本质就是在生态化环境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发展县域经济,以建立经济、社会和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来建设复合型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同时,发展县域生态经济能够更好的实现县域生态化环境良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对强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构建可持续性资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经济的基本特征
所谓生态化经济主要是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让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就是要求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物质能量多层利用的原理,以及经济系统和生态化系统整体协调、良性循环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便能够在深入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化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现代社会经济、环境能够协调统一的发展。其中,生态经济具有下列几项特征:
(一)系统性特征
生态经济系统主要是由多个要素组合而成,而在众多的经济要素中,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生物的存在就不存在生态化系统,而生物与环境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所以通过展开物质流、能量流和某些信息流才能够更好的与环境进行交换,从而逐步形成开放的系统。这种开放性的系统能够让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正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界的发展循环,否则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再者,经济生态系统主要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多个要素组合而成,明确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能够置身于这个大系统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生态经济的系统性特征全面凸显出来。
(二)协调性特征
所谓协调就是一种普遍遵循的规律,其不管是在现代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够让整体效应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人类不能够只懂得正反馈,而且还需要明白负反馈,这主要是因为懂得加和减,才能够保证该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三)循环性特征
整个自然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循环发展的关系,而这种循环又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然而,在这个点上,外力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人们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干预这种循环的进行。尤其是在现代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类要素中,不管是资本,还是劳动力都在循环,却尚未促进经济生态朝着循环的方向发展[3]。其中,生态化经济则主要是要求应用生态学的相关规律来指导县域经济活动的开展,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所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则属于恶性循环,很容易造成经济生态出现退化的现象。因此,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后的良性循环,才能够保证县域经济的生态系统朝着平衡化的方向发展。
三、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政府生态责任
由于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行政区域性、独立性和受政策干扰等特点,所以导致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和政府职能的发挥。因此,为了推动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首先便需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全面落实政府的生态责任。由于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以政府的责任为主要导向,所以在社会经济的新阶段中,政府面临着新的责任和新的任务,所以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自身的职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便能够更好地维护县域的生态环境,为县域生态化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其次,公共服务应为政府在生态经济发展中提供着力点和支撑点。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政府充分重视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和政策扶持,以便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此外,还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起生态责任,从而促进县域生态经济能够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有效增强政府的能力。 (二)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关于农业的定义,通常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所谓的狭义农业,即一般意义上的农业,通常所指为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除了包含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渔业、畜牧业、花卉业、观光农业以及农业手工业等周边产业。因此,要想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应结合县域的实际情况,首先构建出科学的生态模式。而要构建科学的生态模式,便应务必重视以下几点:其一,应重视生物立体的共生型。包括生物的类型、生物的因素数量等,当然,结合其不同性质,还可将之具体划分为立体的种植型、立体的种养型以及立体的养殖型。其二,应致力于有机物多层利用型的实现。所谓有机物多层利用型,所指实则为实现物质于生产过程中的循环以及废物的再利用,从而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三,建立全面规划发展型;基于当地政府对其县域具体情况的了解,因而相应的农业生产计划也应根据当地的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四,重视山区资源开发型,重视对山区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至于具体的措施则可通过修建防护林以防止水土流失等。
(三)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生态工业发展模式
大自然的资源极为有限,加之我国人口数量的众多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使得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也处于较低水平。对此,我国仍需致力于新工业发展模式的探索,而發展生态工业则是其中一种。要想切实促进工业发展的生态化,便需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目标,并取缔传统高能耗却未能体现出相应收益的夕阳企业,如此方有利于推动县域工业的生态化发展。与此同时,为切实促进工业发展生态化,相关部门还应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发展科技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其二,加强对各方面资源的管理,已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防止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其三,建立节约型的工业生产模式;其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对废品的再利用,从而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
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才能够推动旅游业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张。其中,县域生态旅游业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几点:一是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构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环境。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中的生命所在,而如果没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难以推动生态旅游业更好的发展;二是旅游环境的保护在与规范游客的行为,避免人为去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三是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旅游业,尽量避免人为的建设,而不顾当地生态发展的现状。
总之,在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基本路径就是以生态经济强县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资源能力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能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通过采取多元化策略,积极更新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莲花池公园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王润贤.县域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研究——以句容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6):190-191.
[2]古淼淼.保护生态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忻城县乐滩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视角[J].经济视野, 2016(15):83-84.
[3]殷溪晨.“三化”驱动徐州县域经济转型发展[J].经济视野,2016(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