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苦旅,征途漫漫,无数个身影穿插其间,浩渺如过眼云烟。或许是因为熟悉,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成长中,丢失了感恩的心,忘却了回报……
  窗外,微风轻拂,花香宜人。窗内,一片繁忙,笔声沙沙作响。
  嗒、嗒、嗒——走廊传来高跟鞋声音,像是一曲优美的芭蕾舞曲。班主任来了,我们纷纷与老师打招呼,老师抱着作业本,笑着回应我们。
  自从我们中午留在学校,老师便陪着我们,中午也不回家,在教室里批改作业。
  老师走向讲台,开始专心地批改作业。教室里很安静,有的同学埋头学习,有的同学正在小憩,我也开始写作业。
  窗外疾风骤起,午睡的同学缩着脖子,老師抬起头、站起身,又顿住身子,慢慢弯下腰,脱下高跟鞋,将它轻轻放在讲台上,赤着脚走向窗户,她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轻轻吸了口气,是地板太凉了吧?老师蹑手蹑脚地,生怕惊醒了大家。
  老师走到窗前,身子向前微探,缓缓拉窗,轻轻扣上,她小心翼翼,没发出一丝声响。然后,老师轻柔地穿行在桌椅间,关上所有靠北的窗户。
  老师轻吁一声气,轻手轻脚地走回讲台。老师光着脚踩在地板上,也踩出我心中温暖的情愫。
  老师静静地坐着,深情地望着每一位同学,眼中满是温柔与关爱,嘴角勾起的是幸福和期盼的弧度。半空中,我触到老师温暖的目光,老师示意我休息。
  我轻轻趴下,心中忆起老师的好:我们做错的题,老师为我们单独讲解;我们交上去皱巴巴的本子,老师会仔细抚平压直;我们调皮时,老师从不责骂,总是耐心地引导;我们生病耽误课,老师会为我们我及时补课。我们骄傲时,老师警示我们;我们沮丧时,老师安慰我们……老师的爱无微不至,温暖着每一位同学。
  预备铃声响起,老师唤醒我们准备上课,“嗒嗒……”高跟鞋声响起,老师走出教室。
  窗外,阳光明媚,花儿灿烂,一缕阳光缠着老师的脚跟旋舞着,我的心也欢快地吟唱。
  我走到操场上,花儿正在怒放。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正开得烂漫。我撷取了一朵紫红色的花,将它捧在手心里,带回教室,轻轻放在讲台上。
  深圳实验学校(集团)高中部 (广东省深圳市 518055)
其他文献
山巅,曦光,薄雾,微风里无数的声音在不断的呢喃,一道道声音穿过点点空隙音绕在你身边,是风,是影,是岁月留下的历史,是古人记录在时光中的诗意绵绵。  诗歌伴我从稚子孩童到轻蹄快马,时光在时空里向着一个方向不断前进着,在这一条没有回程的路途中,与诗歌为伴是我毕生最大的幸运。遇见你,使我陷入你所编织的网中,血肉之躯,活在网里,不得脱,也不愿与你分离。  年幼之时,我以为你是位长者,口中吐露着晦涩难懂的语
夏日炎暑渐行渐远,蝉鸣携着盛夏的骄阳进入初秋的清爽。我的秋天是从清晨饭桌上,一碗桂花鸡头米开始的。热气氤氲,香气四溢,足以将迷迷糊糊的我从梦中唤醒,细细品尝,清甜软糯,秋天的感觉便一股脑吞下了饥肠辘辘的肚子。  我是极爱吃鸡头米的,我喜欢它雪白如珠,爱它清幽的香味。奶奶疼爱地轻抚我的头,得意地笑道:“奶奶小时候可是住在“水八仙之乡”——苏州葑门的横街。”我来了兴致“奶奶,您跟我讲讲鸡头米老家的故事
《红楼梦》塑造了各有千秋、立體饱满的众多人物。荣宁二府上演的人间百态中,我难以忘怀凤姐小产病倒后的开源节流、兴利除弊,秋日精彩纷呈的海棠社,大观园中打在王喜保家的那记响亮的耳光……更难以忘怀这些事件的主角——贾府三姑娘探春。  荣府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这里有才华横溢的林黛玉、温婉得体的薛宝钗、精明泼辣的王熙凤、真性情的贾宝玉……花团锦簇中,探春不是最亮眼的那个。她是赵姨娘庶出的女儿,比不得宝玉黛玉
孔子说:“君子不器。”器,指器具、工具,这类事物往往有特定的用途,因而各有所用而不能相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此外,它们麻木冷漠,并无思想和情感,缺乏自主意识,只能受操纵者的控制和支配。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器具一旦脱离操纵者这一主体,就难以实现其价值。“君子不器”的精神内涵,凝聚着为人、处世的双重智慧。  君子不“器”人。对这句话,安德烈莱维解释道:“君子不把任何人当器具对待。”人不应当像马基雅维利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人的价值就犹如鸿毛或泰山,或轻或重。想要自己的生命重于泰山,就应当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人生不一定像辛弃疾那样,“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也不必像司马迁忍受侮辱,含泪完成《史记》这本著作。可以像陶渊明放弃做彭泽县令,归隐田居而不为五斗米折腰;像李太白放弃仕途,仗剑行走天涯,游山玩水。做真正有价值的人,就是找到自己的追求和属于自己的气节。  做真正有价值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君子既能善用万物,亦可超然物外,而不会被外物所役使,成为物质的俘虏。  “使物”是人类的本能,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懂得通过打磨石头获取工具,以方便日常的捕猎及生活,利用工具便让人类区别于动物,也让人类驶上了进化的快车道。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物”的本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打磨得更加精细的石器帮助人类凿开了青铜文明的大门,奴隶制社会也应运而生。只是,为了“使”更多的物,
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是我下山来学到的第一个道理。  我是一名剑客,闭关十余年再出山,碰巧遇到一群绑孩子的山匪。他们几个彪形大汉,没劫到钱财,却打上了在外贪玩的仨孩子的主意,盘算着拿他们当人质,去村子敲诈一番。  可这些莽汉不够幸运,碰上了我。剑客本是仗剑行侠,治天下不义。他们武艺不精,败下阵来,声声喊着定来报仇。我默不作声,只怒目而视。被我救了的一个大点的小子,身后还怯生生躲了一男一
两善择其一,两恶择其一,都是生活中最普遍、最难以选择的难题。面对两难之择,我认为最优方法是:两善择其重,两恶取其轻。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何从“两善”中做出选择,柏拉图给出了答案: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假设有一个洞穴,洞穴里面是一群被缚住的人,他们只能向前看向洞壁。他们的身后有一团篝火,当一些人从他们的身后走过时,会在洞壁上形成阴影。囚徒们将这些阴影当作真实的事物。其中一位囚徒摸索着走出了洞穴,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详述人生之三境界,我却更想讨论与独共舞的三种姿态。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谓第一姿态——品尝孤独。  人总是惧怕孤独,防它如避洪水猛兽,本能地防御。初嘗孤独,只苦得双眉紧蹙,刹那间这世间热闹再也不见影踪。月朗星高悬,花艳绿亦盛,“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刚刚的狂欢早已散了,可你偏偏想擒住那一缕浮影。你虽身处人群,可耳中只有“相识满天下,知心
灯亮了,一阵刺耳的铃声响过后,门陆陆续续地打开,走廊上的人多了起來,站在门口伸懒腰的、端着盆去洗漱的、背好包准备下楼的,都在忙碌着。杂乱无章的脚步声彰显着高中生的争分夺秒,我用被子蒙住了头,用力地闭上眼睛。宿舍冷得出奇,与门外的青春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缩紧了身子,不禁思绪万千。  听脚步声辨人,这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能力。我可以只端坐在椅子上,听门口传来的脚步声,就可以辨别来者何人。妈妈总是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