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和NaB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B10和NaB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自然电荷分布和极化率.研究表明:B10团簇的基态为半平面构型,NaB10团簇的基态是以B10半平面为配位基,并与Na原子构成的配位络合物.能级间隙和平均结合能结果表明增加一个Na原子改变了B原子之间的成键作用.另外,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不变量研究表明:基态B10团簇增加一个Na原子后NaB10团簇的电子结构更趋于紧凑.
其他文献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微带结构的微波整流电路,研究了在不同输入功率下的微波整流效率.该整流电路采用肖特基二极管的倍压式整流电路设计,针对输入微波功率的大动态范围进行了优
采用RT-PCR技术从本生烟中分别克隆获得水杨酸结合蛋白2(salicylicacid-bind-ingprotein2,SABP2)和水杨酸羧基转甲基酶(SAmethyltransferase,SAM丁)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Gateway定向
以长白猪(Landrace)大脑cDNA为模板,克隆长白猪黑皮质素受体3和4基因(MC3R和MC4R).序列分析显示:长白猪MC3R基因cDNA编码具319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与人、大鼠、小鼠和斑马鱼的氨基
作者主要研究了一维耦合线性系统在波部分的边界的零能控性问题,证明了当时间T足够大时该系统是零能控的.该证明主要包括了波部分的逐点能量估计和热部分的Carleman估计.
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了IrrE蛋白为诱饵载体,从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IrrE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功能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获得的阳性克隆中,发现了一个与拟南芥基因Atlg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ortein-15,BMP15)由卵母细胞特异表达,在卵母细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以长白猪为研究模型,克隆BMP15基因cDNA全长并探
本文使用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0.1E1≤kTe≤10E1(E1是类钠钨离子的第一电离能E1=7129.5eV)温度范围内类氖W^64+件离子基态双电子复合(DR)速率系数.类氖W^64+离子基态DR过程需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开阻抗调谐槽的方法实现对移动终端天线有限体积多次利用的新型体积再利用技术.该技术在保持天线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开缝技术调谐等效电容、电感,使得天线
本文研究了尿素变性的纤维素内切酶Ⅲ的再折叠.通过更灵敏的方法一相图法,本研究发现在2mol/L-4mol/L尿素间,纤维素内切酶Ⅲ的再折叠过程中存在至少一个中间体,聚沉曲线也进一步验
用KI、CsCl和丙烯酰胺对黑豆(Glycinemaxvar.)凝集素I(GMLI)进行内源荧光淬灭研究.天然黑豆凝集素Ⅰ在280nm波长激发下显示λmax为339nm的内源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