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一些特点,简述了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教育中应涉及的内容和要求,深入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适合推进课程调整和改革的化工机械维修专业工学结合的一套方法。
关键词:化工机械;工学结合;实训课题;课程安排
一、化工机械维修课程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具备的特点
1.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教学要求
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教学属于实践与理论联系紧密结合的一门课,因而该课程一般都被安排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之后,具体的学习时间为2.5~3周。但是由于教育部对大学生课时的压缩,学校在一般情况下把这个课程压缩到2周之内。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要求学生看得懂工程转配图。课程结束后,进行短时间的实训,然后结合实训内容写一本工学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包括测量、维修、检测、拆卸、组装、记录问题等内容。
由于课时短,且教学内容多而复杂等原因,大部分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短时间里面要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制订一套检验教师授课质量与学生掌握程度的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化工机械维修课程上课形式
采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的建设,也有利于实行课改,对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到企业实习,学生明白了联系实际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企业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和他们的目标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技能。学生学习更具目标性,教师也可以从岗位需求探索自己的教学任务,从而使课程设置、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实行双师制。学校的教师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企业教师则从实际出发,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企业联合培养,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对生产线的经营管理需求、职业技能需求、技术工艺需求、操作规范、技术指标等了如指掌,也可以让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知识的欠缺,弥补知识的盲区,从而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
3.化工机械维修课程关于实践方面的特点
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是化工机械专业方面的基础课程,对所有学习化工机械的学生都具有通用性。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是化工知识与机械维修的紧密结合,因而,实践性特别强,与现实生活、工厂实际操作与应用联系特别紧密。化工机械维修课程采用工学结合方法,学生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懂得将理论分析结果、工艺计算过程和结果应用到实习中去。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充分认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使得他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纸上谈兵。此外,实践中,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平易近人,更培养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教师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操作中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二、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实训内容
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实训地点一般都有机泵实训教师,采用对学生分组的方式进行轮流实训,教师对学生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了解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零部件的特点和作用;能粗略地看懂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图及懂得如何对基础参数进行设置;掌握活塞式压缩机的系统组成原理;能应用所学知识对活塞进行选型;了解活塞压缩机的一些简单的清洁和维护办法。
2.活塞式压缩机的安装方法。学习活塞式压缩机的安装环境、工作性质,安装方式;了解活塞压缩机安装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基础设备、工具、材料、零件;掌握活塞压缩机系统的安装流程,及安装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教学的过程中增设一些动手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活塞式压缩机的质量检测。阅读活塞式压缩机的各项参数,例如压缩机的压力、流量值等;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参数的设置跟哪些因素有关;熟悉活塞式压缩机的零部件结构,能正确选择型号。
4.学习活塞式压缩的清理与维护。学生要掌握如何正确拆卸和装配压缩机,掌握如何检测压缩机的常见故障,懂得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
三、化工机械维修课程与工学结合的感受
根据教学任务安排,通过将化工机械维修课程与工程结合的方式,我们感受到学校进行工学结合的辛苦和良苦用心。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道路就是工学结合,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才能很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教育的前沿,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化工机械维修工学结合符合“学习—实践—了解—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我校有幸成为试点学校之一,学生因为参加了这次的工学结合项目都倍感荣幸。在这次实训中,学生接受了在学校里无法体验的岗位锻炼,对自己的成长和以后就业都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在这次实训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特别优秀,认真贯彻学校制订的方针,落实学校量身定做的计划,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整体来说没有辜负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
学生在开始实训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去观察化工机械的外观和一些工人的简单操作。大部分学生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但是随着实训的逐步深入和课程的逐步开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开始研究压缩机的工作原理,自觉思考压缩机每个工作过程的由来,及压缩机每个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工艺要求。通过亲自动手拆装和装配,再到亲自动手调试的实验过程,学生加深了对压缩机的理解,并逐步地感受到了实习的意义。通过此次实习,大部分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生学会如何观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了思考的好习惯。通过这次实训,到现场的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亲自动手操作、装配、调试,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接触到一些现场的实际操作,因此提高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了团队意识,懂得了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经验。
四、根据这次实训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我们可以借助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整洁的工厂,实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针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拟定与学生工作相符合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更快掌握和学会与就业有关的技能。例如:我们可以和企业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与用人单位制订一套更加合理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以后,在寒暑假进入企业实习,用人企业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给学生传授实际操作经验。国家也应为学校创建这样的环境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可以减免参与到联合培养方案的企业的税负,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些有利于发展的政策。
另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资深工程师到学校开展讲座,也可以组织一些毕业生到工厂里与工人师傅们开展座谈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的业余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办各类知识竞赛和实际的技能比赛等。
通过此次化工机械维修课程实训,让学生亲身体会很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工机械知识的理解,让教学中一些原本枯燥无味、干涩难懂的抽象知识简单明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房惠纲,李松涛.对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关键词:化工机械;工学结合;实训课题;课程安排
一、化工机械维修课程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具备的特点
1.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教学要求
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教学属于实践与理论联系紧密结合的一门课,因而该课程一般都被安排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之后,具体的学习时间为2.5~3周。但是由于教育部对大学生课时的压缩,学校在一般情况下把这个课程压缩到2周之内。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要求学生看得懂工程转配图。课程结束后,进行短时间的实训,然后结合实训内容写一本工学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包括测量、维修、检测、拆卸、组装、记录问题等内容。
由于课时短,且教学内容多而复杂等原因,大部分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短时间里面要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制订一套检验教师授课质量与学生掌握程度的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化工机械维修课程上课形式
采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的建设,也有利于实行课改,对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到企业实习,学生明白了联系实际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企业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和他们的目标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技能。学生学习更具目标性,教师也可以从岗位需求探索自己的教学任务,从而使课程设置、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实行双师制。学校的教师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企业教师则从实际出发,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企业联合培养,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对生产线的经营管理需求、职业技能需求、技术工艺需求、操作规范、技术指标等了如指掌,也可以让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知识的欠缺,弥补知识的盲区,从而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
3.化工机械维修课程关于实践方面的特点
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是化工机械专业方面的基础课程,对所有学习化工机械的学生都具有通用性。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是化工知识与机械维修的紧密结合,因而,实践性特别强,与现实生活、工厂实际操作与应用联系特别紧密。化工机械维修课程采用工学结合方法,学生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懂得将理论分析结果、工艺计算过程和结果应用到实习中去。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充分认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使得他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纸上谈兵。此外,实践中,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平易近人,更培养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教师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操作中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二、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实训内容
化工机械维修课程的实训地点一般都有机泵实训教师,采用对学生分组的方式进行轮流实训,教师对学生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了解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零部件的特点和作用;能粗略地看懂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图及懂得如何对基础参数进行设置;掌握活塞式压缩机的系统组成原理;能应用所学知识对活塞进行选型;了解活塞压缩机的一些简单的清洁和维护办法。
2.活塞式压缩机的安装方法。学习活塞式压缩机的安装环境、工作性质,安装方式;了解活塞压缩机安装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基础设备、工具、材料、零件;掌握活塞压缩机系统的安装流程,及安装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教学的过程中增设一些动手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活塞式压缩机的质量检测。阅读活塞式压缩机的各项参数,例如压缩机的压力、流量值等;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参数的设置跟哪些因素有关;熟悉活塞式压缩机的零部件结构,能正确选择型号。
4.学习活塞式压缩的清理与维护。学生要掌握如何正确拆卸和装配压缩机,掌握如何检测压缩机的常见故障,懂得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
三、化工机械维修课程与工学结合的感受
根据教学任务安排,通过将化工机械维修课程与工程结合的方式,我们感受到学校进行工学结合的辛苦和良苦用心。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道路就是工学结合,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才能很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教育的前沿,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化工机械维修工学结合符合“学习—实践—了解—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我校有幸成为试点学校之一,学生因为参加了这次的工学结合项目都倍感荣幸。在这次实训中,学生接受了在学校里无法体验的岗位锻炼,对自己的成长和以后就业都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在这次实训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特别优秀,认真贯彻学校制订的方针,落实学校量身定做的计划,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整体来说没有辜负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
学生在开始实训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去观察化工机械的外观和一些工人的简单操作。大部分学生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但是随着实训的逐步深入和课程的逐步开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开始研究压缩机的工作原理,自觉思考压缩机每个工作过程的由来,及压缩机每个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工艺要求。通过亲自动手拆装和装配,再到亲自动手调试的实验过程,学生加深了对压缩机的理解,并逐步地感受到了实习的意义。通过此次实习,大部分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生学会如何观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了思考的好习惯。通过这次实训,到现场的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亲自动手操作、装配、调试,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接触到一些现场的实际操作,因此提高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了团队意识,懂得了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经验。
四、根据这次实训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我们可以借助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整洁的工厂,实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针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拟定与学生工作相符合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更快掌握和学会与就业有关的技能。例如:我们可以和企业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与用人单位制订一套更加合理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以后,在寒暑假进入企业实习,用人企业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给学生传授实际操作经验。国家也应为学校创建这样的环境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可以减免参与到联合培养方案的企业的税负,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些有利于发展的政策。
另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资深工程师到学校开展讲座,也可以组织一些毕业生到工厂里与工人师傅们开展座谈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的业余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办各类知识竞赛和实际的技能比赛等。
通过此次化工机械维修课程实训,让学生亲身体会很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工机械知识的理解,让教学中一些原本枯燥无味、干涩难懂的抽象知识简单明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房惠纲,李松涛.对化工机械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