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选择题是历史高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无论是从分值还是从题量上讲,它都举足轻重,关系到一份试卷甚至是一次高考的成败,因此做好选择题是做好整份试卷的首要任务。作者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阐述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关键词: 高考历史 选择题 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另外,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
  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下面我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谈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审题思路
  审题是正确得出答案的前提和关键。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选择题,审题的内容和方法是相同的。
  1.审清题干结构。选择题一般由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制语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一道选择题都由这三部分组成,有的只有两项,另外的条件限制不只是时间,还有地域、程度、政治力量、属性等方面限制。
  2.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从备选项的干扰性看,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史实或观点错误;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潘煜乾
  3.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
  【例题】(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称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审题思路:
  审题干:题干叙述了什么?测试要求是什么?“百姓”的含义在战国时期发生变化,由对贵族总称变为民众通称。试题要求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看选项:选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现象有哪些?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A、D选项不符合史实。B、C选项出现在战国时期。
  找关联:关联点是“贵族”成为“民众”。贵族因血缘关系而产生,由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世卿世禄向赐卿制度转变,宗法制衰落,贵族特权被废除,故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家争鸣虽出现在战国时期,但与贵族制的废除无直接关联。
  二、解题方法
  要做好历史选择题,应从基础开始练习,具体表现为:牢记基础知识,挖掘知识的内涵;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注意把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也极其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时段筛选法。所谓时段筛选法,是指解题时首先使用题干所提供的时代限制条件直接限制一些选项,筛选出一些相对符合时代特征的选项进行进一步辨析,以减少审题思路的头绪,从而利于最终确定答案。
  【例题】(2013.天津卷)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解析:题干中假设的情景涉及的时间是1520~1820年,故“结尾的简短一章”应该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18世纪60年代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A项发生在15~16世纪;B项发生在16世纪;D项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选C。
  2.史实支撑法。史实支撑法是指选项的辨析和答案的得出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把史实是否正确作为基本标准。从史实出发,让史实说话,作为审题的基本着眼点。一般来说,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必须对史实的表述准确无误。
  【2013.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1)题干提供的史实条件: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②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③苏联有过类似尝试;④苏联认为“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2)选项分析: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D项,它出现于1958年,符合①条件;当时中国对人民公社的认识与第②项一致;③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类似的尝试;④“人民公社”的实践与苏联的认识是相符的,人民公社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答案选D。
  3.排除法。
  排除法是各科解答选择题的通用方法。它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审题方法,从排除的思维得出答案,亦可作为一种验证方法,反证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2013.全国卷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
  第一步:先排除最明显错误的选项:C选项是列强侵华战争,与现代化无关。D选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不符合现代化潮流。首先排除C、D两项。
  第二步:排除易混易错的选项:A项中的戊戌政变在概念上与戊戌变法不同,易被误认为戊戌变法,它不是现代化的表现。清末新政有现代化的气息,但三者构不成一个现代化的进程。A项可排除。
  第三步:确定答案选项,B选项为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选择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主体题型,在高考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非常重要。虽然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掌握以上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其他文献
一、单项选择题(本颐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高,曾被视为培养“管理精英”的工商管理专业,因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弱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已不能满足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极限分析法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定性分析混合物问题和某些化学平衡问题的一类特殊方法,所谓极限分析,就是把复杂的过程或者变化程度极限化,根据极限化的结果界定所分析问题的变化范围或者变化趋势,便于对问题结果作区域定位或者判断变化方向。
在新课标地区,由于动量守恒定律,不易被学生接受,被列为了选修内容,但在高考中属于3-5选修部分的必考内容,考题一般考查“二体的动量守恒”问题,但近两年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题目难度有所增加,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三体的动量守恒”问题。
有关氮及其化合物试题的设计往往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考查的目的也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下面对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和策略做具体阐述。
一、选择题(共7道试题,每题6分,共42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摘 要: 面对当今的美术高考现象,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孩子的美术才能得到了开发和培养,一方面看似为社会储备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美术人才,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隐藏着种种隐患,美术高考变成盈利的工具,短期模式化的应试教育,不断向社会输送着一批又一批资质平平的人才。美术高考的狂热带来的利弊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关键词: 美术高考教育 现状 利弊  一、报考美术专业圆大学梦其实并不容易  近些年,中国各
摘 要: 一轮复习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总结和回顾,引导学生对所有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总结弥补以前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为二轮复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理性思维 心理特征  经过两年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内容都有了大致了解。在有些学校,新课学习时就能立足高考,渗透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在面对高三一轮复习时往往是既踌躇满志又忐忑不安,